摘要:所以当《哪吒2》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导演和团队就开始拒绝商业代言、采访邀约,以此来对抗市场的浮躁,饺子更是自我闭关,远离外界干扰,为《哪吒3》做准备。
饺子导演在谈《哪吒》时说过:机会是不能糟蹋的,必须倾尽全力,实现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
所以当《哪吒2》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导演和团队就开始拒绝商业代言、采访邀约,以此来对抗市场的浮躁,饺子更是自我闭关,远离外界干扰,为《哪吒3》做准备。
整个一套流程做下来清醒、通透、自律、睿智,他清晰地知道做电影项目,“内容为王”的道理!
与饺子导演对比,这个春节同样放出大IP《封神2》的乌尔善,相差就不是一点点了。
我是从《画皮2》开始关注乌尔善导演,为此还将他新人导演作品《刀见笑》拿出来刷了一遍。
当时就感觉到《刀见笑》这部由好莱坞导演监制的电影作品,才是乌尔善导演最初坚持的作品模样。
那是一部拥有武侠喜剧风格,加上荒诞表现手法的电影作品。
口碑极其两极分化,喜爱的人特别喜欢,厌恶的人破口痛骂,电影的表现形式非常另类,有点像精致小成本恶搞电影类型,很独特。
从《画皮2》后,乌尔善导演似乎就在走精致化的东方魔幻电影之路,《画皮2》和《鬼吹灯之寻龙诀》为他打好了坚固的基石。
尤其是制作成本2.5亿左右的《寻龙诀》,让乌尔善拥有了统筹800多人大剧组制作的团队经验,也让乌尔善开始摸索一条适合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道路。
确实《寻龙诀》帮他成功了,2015年的《寻龙诀》拿下了16.8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多项华语票房记录,乌尔善自己也凭借这一部奇幻冒险电影获得了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名利双收。
以至于2016年张艺谋合拍片《长城》扑街后,乌尔善还对这部国师制作的合拍作品侃侃而谈。
他认为《长城》不是一部合格的怪兽片,没有抓住“怪兽电影”这个类型的叙事核心,强调好剧本的重要性。
也谈到西方电影市场与东方电影市场工业化的差异,觉得“项目研发”才是工业化流程创作电影的起点。
他的言论中,有自己的理想和野心。
他想改变中国电影太依赖于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现象,提倡合格的故事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础。
他还是很坚持讲“中国人的故事”,清晰地知道:“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在中国市场成功的电影,就是在世界市场成功。”
所以他拿到《封神》三部曲项目后就强调,自己想将《封神》三部曲做成中国工业制作体系当中的标杆。可惜他说是这么说,做法却充满了矛盾性。
在《封神》项目启动时,乌尔善就找来《指环王》制作人奥斯本、还有好莱坞制片人沙姆斯这些西片电影高手担纲顾问。
《封神》制作其实也很西方工业化,从4年时间写剧本、搭建场景、进行前期筹备,其实在当下中国这样一个对市场有焦虑,喜欢赚快钱的时代,一个电影项目筹备3~5年已是极限。
而《封神》第一部确实将乌尔善工业化管理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有好的剧本、有新鲜感的特色演员、有炫目的特技支持,让《封神1》有了圆满的结局。
可乌尔善并没有将这个优势发挥下去,当《封神2》上映观众发现,在第一季中那个明朗的西岐少年变成一个优柔寡断的恋爱脑就开始下头,多处硬伤的剧情漏洞,和让人心梗的5毛钱特效,更是将这个恶感拉满。
感觉乌尔善一直在否定自己前期“初心”,将西方那种英雄主义换了一个中国壳子又拿了出来用,而且制作过程中极其敷衍傲慢。
所以《封神2战火西岐》总票房12.25亿,只占 《封神朝歌风云》票房的一半,真的不冤枉。
在《封神2》下映前乌尔善在接受访问时说,希望观众再给我们完成《封神第三部》的机会,并强调《封神》是团队10年来的心血,感谢观众的 “每一条鼓励、批评和建议”。
总感觉他的话和他的作品一样,具有敷衍性,如果你10年做出的第二部作品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其实第三部不出来也罢。
网友们也帮《封神2》算了一笔账,这部电影制作成本大约是10个亿左右,分账票房在4.24亿这样,目前有5个亿的亏损额度,已经将《封神》IP拉下神坛。
三部曲中的《封神3》虽然说是连拍,也完成初始剪辑,可依然需要复杂特效处理,可鉴于第二部亏损和资金压力,主要流量演员也负面新闻加身,第三部的上映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反正不好搞!
来源:最爱酷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