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费翔所言:“《封神三部曲》向世界输出了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电影业的实力。”
“今天是《封神第二部》在影院上映的最后一天。”
2025年3月31日,
导演乌尔善的一条微博冲上了热搜榜首。
他为自己电影写下的百字感谢信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评论区在一瞬间涌入超10万条留言,
有人表示“支持你,期待封神第三步”,
也有人嘲讽“先退个电影票看看诚意。”
想当初,
《封神2》上映时因为“特效的廉价”引发了大量的争议,
“三头六臂殷郊”一度被群嘲。
而如今,
《封神2》成为春节档首部主动下档的影片,
收获了12.25亿票房。
虽说这样的成绩不功不过,
但对比隔壁的《哪吒2》,差了不止一个流浪地球。
不吹不黑地说,
封神2不算佳作,
但也不能算烂片。
因为封神第一部拍得太好,
观众难免对第二部期望很高,
而导演这次的续集没有很好地接住观众的期待,
这才导致舆论场上一片吐槽之声。
封神系列其实一直有自己的坚持和突破。
从《封神1》开始剧组就一直坚持对冷兵器时代“真骑真射”的极致还原。
为了拍摄姬发与邓婵玉的悬崖双马追逐戏,
剧组耗时6个月训练演员与马匹,
打造直径75米的环形蓝幕拍摄场,
甚至改装特殊跟拍车实现“车马同步”。
导演乌尔善坚持“演员必须真骑真射,镜头不能用替身”,
这种近乎偏执的工业追求,
打造出了那个真实冷酷的古代战场。
除了视觉特效,
《封神2》的野心还在于故事内核。
影片将商周之战升华为“家国信仰”的哲学思辨:
姜子牙坚守“天命难违,人心可改”,
姬发从懵懂少年蜕变为“为百姓而活”的领袖,
殷郊的法相则暗喻“怨念与责任的撕裂”。
这种将神话落地为“人性史诗”的叙事,
让3000年前的《封神演义》重新迸发出当代的生命力。
也因此,
该片在台湾上映时,
台湾观众惊叹“东方美学有了技术转译”。
正如费翔所言:“《封神三部曲》向世界输出了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电影业的实力。”
不过,
在这些有点之外,
《封神2》有这样几个硬伤让人无法忽视。
首先是杨戬和哪吒被弱化得很厉害,
在第一部里,
两个人本来是西岐方最强战力,
到了第二部却弱得连打个虾兵蟹将都吃力得很。
其次,
该剧的战斗力崩塌得厉害,
元始天尊作为电影世界观里最强的存在,
居然会被复活的一个凡人吸干法力。
第一部里随闻太师东征西战的魔家四将,
本应是个战力、智商双高的狠角色。
但在第二部里却成了四个空有力气的傻大个。
接着还有电影里的感情线,
像姬发和邓婵玉本是化敌为友的同道中人,
是有一样追求的战友,
但却莫名其妙有了暧昧,
前后没有一点征兆,
这样的为了感情而感情的剧情简直就是败笔。
最后也是最让人吐槽,
殷郊的“蓝色法相”。
按导演的说法,
这个三头六臂的法相是想充分表现殷郊的情绪张力,
可爆发后的殷郊形象实在太穿模。
宣传的概念图和实际呈现的荧幕效果差很多,
都不能用艺术设计来搪塞了。
因此,
《封神3》要想继续获得观众的支持,
那就必须学隔壁哪吒那样用心打磨,
将剧情、特效、人物用心优化。
把第二部的天坑给填上,
把故事讲完整。
从哪吒2的成功里,
我们能看到,
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
已经不是流量们的天下了。
只有好作品才会得到观众认可,
才能让观众买单。
那么,
各位亲爱的朋友,
你们喜欢封神2吗?
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交流。
来源:冬冬游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