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窑洞光影里的国防新篇——评电影《立冬的夏天》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00:01 4

摘要:由陕西省咸阳市广播电视台、CCTV电影频道、北京华城传媒联合出品,陕西省国动办、咸阳市国动办、旬邑县人民政府协助拍摄,电影人何钦监制,导演张维军、白楠楠历经两年精心打磨的国防题材电影《立冬的夏天》,在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暨第五届亚洲华语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一

窑洞光影里的国防新篇——评电影《立冬的夏天》

文/杜兴华

由陕西省咸阳市广播电视台、CCTV电影频道、北京华城传媒联合出品,陕西省国动办、咸阳市国动办、旬邑县人民政府协助拍摄,电影人何钦监制,导演张维军、白楠楠历经两年精心打磨的国防题材电影《立冬的夏天》,在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暨第五届亚洲华语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一举摘得“优秀导演奖”与“最佳影片奖”两项殊荣,不仅彰显了本土电影的高水准,更将古城咸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动人的国防故事推向了世界舞台。

2023年7月26日,该片在陕西旬邑县赵家洞村举行开机仪式,到2024年10月25日首映,赢得了广大电影观众及旬邑人民的极大关注!

据悉,又在2025年3月31日晚上八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黄金档震撼首播。

一、《立冬的夏天》电影故事梗

《立冬的夏天》围绕祖孙三代的国防(人防)故事情节展开,讲述了城市少年在农村暑假生活的矛盾冲突中接受教育,启迪思想、浸润心灵、转变人生态度;在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保家卫国理想的青春励志故事。《立冬的夏天》将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紧密联系,以轻松愉快的叙事手法,充分展示了革命老区旬邑县新时代的新风貌。

《立冬的夏天》将镜头贴近乡村生活,以当下时代为背景,主要讲述十岁少年赵立冬暑假期间回到旬邑农村老家,和爷爷一同生活,从初期的不适应,和爷爷发生冲突,到最终和解、互相理解,并与当地小伙伴一起探索神秘的赵家洞,增长国防知识,激发爱国热情的故事。影片融入了旬邑马栏、陕北公学、赵家洞石窟、石门山等元素,充分展现了旬邑彩贴剪纸、唢呐等非遗文化,将旬邑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向了世界舞台。

在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的颁奖礼上,《立冬的夏天》的主创团队捧着"优秀导演奖"与"最佳影片奖"奖杯时,他们不仅为陕西电影赢得了国际荣誉,更在世界影坛书写了中国国防教育题材的新篇章。这部由咸阳市广播电视台、CCTV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的作品,以旬邑为叙事原点,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国防交响诗。

二、虚实交融的国防启蒙叙事

影片以"祖孙三代人防情缘"为主线,将70年国防建设史浓缩于少年赵立冬的暑期返乡经历。导演创新性地将旬邑彩贴剪纸转化为军事地图载体,当少年用电子刻刀创作《地道战》系列作品时,传统技艺的数字化重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隐喻。赵家洞石窟的千年崖居与现代防空洞形成时空对话,AR技术让革命壁画上的人物"活"起来,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可触摸的呼吸与心跳。

国防教育的专业性贯穿全片。剧组特别邀请陕西省国动办专家担任顾问,确保人防知识呈现的科学性。防空洞探险被设计成军事迷的解谜游戏,少年需根据爷爷的密码本寻找人防标识,3D建模软件与泛黄图纸的互文,将"深挖洞"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国防启蒙课。这种虚实融合的叙事策略,让红色基因以游戏化的方式潜入少年的认知系统。

三、旬邑地域文化的在国内外大展异彩

作为首部以咸阳地域文化为底色的国防电影,《立冬的夏天》成功将旬邑马栏精神、陕北公学、赵家洞石窟等文化符号转化,将旬邑县推向国际,带来了旬邑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旅游热潮。在香港电影节展映期间,主办方设置的"咸阳文化体验区"人头攒动,中外观众通过皮影雕刻、方言教学等互动活动,沉浸式感受三秦大地的文化魅力。电影节主席陈果评价:"这部电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国防教育的人文温度。"

影片的国际传播效应持续发酵。目前已收到戛纳儿童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影展邀约,其衍生的"国防教育+非遗体验"文旅项目吸引了海外研学机构关注。这种"电影+文化"的出海模式,为陕西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创新范本。旬邑唢呐吹出的《强军战歌》变奏曲,在国际银幕上成为中国国防精神的新声代。

四、国防教育的范式革新

影片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将国防意识融入青春成长叙事。当赵立冬在新建的人防主题公园里,看到太阳能防空洞标识与智能监控系统,现代国防理念与新农村建设实现有机融合。这种"人防+文旅"的创新模式,让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数据显示,影片点映期间带动旬邑红色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20%,相关国防教育课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认知度提升35%。

导演团队用两年时间打磨细节,深入马栏革命旧址、石门山人防工程取景,真实还原历史风貌。在制作层面,通过"电影+AR课本+抖音挑战赛"的多模态传播矩阵,形成"观影-体验-传播"的完整闭环。这种"影视+教育+科技"的生态链,为新时代国防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部斩获国际双奖的佳作,正以窑洞的光影为起点,向世界讲述中国国防的动人故事,值得观看和纪念。

五、祝贺诗词

贺《立冬的夏天》首映

杜兴华

光影传奇映三水,冬天炎夏谱新章。

台前故事惊心目,幕后才情耀梓桑。

首映央屏欢意盛,继开夏纳影光扬。

银屏集锦歌旬邑,红色之花永绽芳。

水调歌头·观《立冬的夏天》感怀

文/杜兴华

三水映星斗,窑洞孕华章。千年崖壁光影,今古共徜徉。AR重燃烽火,3D复原甲胄,科技续荣光。唢呐吹新调,剪纸绘沧桑。

少年勇,国防志,匠心藏。非遗织就经纬,丝路韵悠长。香港奖台喝彩,央视前屏炫彩,赤子耀东方。红色基因烈,旬邑绽芬芳。

作者简介:

杜兴华,笔名大漠雄鹰。男,籍贯陕西旬邑,新疆乌鲁木齐市人,著名诗人、作家、企业管理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散文学会会员,全国首批智库专家成员。央视《榜样力量》特邀嘉宾,签约诗人。

旬邑蒹葭诗社授予“最佳导师称号”。2008年被评为《中华诗词报》“诗词十杰”大奖和称号。2021年《中外经典文学艺术》授予“优秀作家”称号,“鲁迅文学奖”全国文化精英大赛一等奖,《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大典最佳作者称号。2022年“虎鸣盛世”全国楹联大赛获得“当代优秀楹联专家”称号,“中华神韵杯”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第二届“炎黄杯”全国文学大赛获三等奖,2022全国首届文化界劳动模范,世界汉语作家协会授予“终身客座教授”,评选为“纪念毛主席逝世46周年2022全国四十六位爱国文艺家”,2024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视界》栏目聘为客座教授,华夏传统文化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评选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功勋人物,非遗文学创作典范文物,献礼全国两会优秀代表人物,中国文学创作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

作品入选文化部大型爱国主义教育书籍《迈向新征程》,中国国家邮政局《时代先锋·中华文化人物大典》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并授予“时代先锋·中华文化人物”勋章,文旅部《“新百年•新征程”精英人物》,《新时代实干者风采》并授予“新时代实干者”勋章、《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国非遗传承人年鉴》、《历时代经典、筑文艺高峰》全国两会重点推荐项目等著作,作者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等。

作者是我国当代六言、八言格律诗、对联格律诗、新体辞赋等格体的首创者,也是以古体诗形式注解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诗注《二十四孝经》,以现代自由诗解析“杜甫《秋兴八首》”,“以诗记史-唐宋百家文化名人”、《二十四节气歌》等诗词歌赋作品的首位创作诗人。对诗词歌赋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发表诗词理论数十篇,创作诗词歌赋作品几百万字,著有《杜兴华诗词歌赋》、主编《蒹葭诗集》等著作,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