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创新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7 20:42 3

摘要:2024年6月,第11期《求是》杂志围绕“新质生产力”刊发了一组文章,集中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具体到电影制作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数字化智能技术推动电影产业实现深度转型与升级,新技术赋能

转载自《中国艺术报》,2025年3月19日

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创新

作者简介

杨俊蕾

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2024年6月,第11期《求是》杂志围绕“新质生产力”刊发了一组文章,集中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具体到电影制作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数字化智能技术推动电影产业实现深度转型与升级,新技术赋能后的高效率创作与高质量作品互为带动,以及电影产业新模式的精品制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市场推广和交流互鉴。

数字化智能技术推动电影产业转型与升级

通过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特征,可以见出创新技术对于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产业构型的关键作用。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当前发展来说,数字化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带来了弯道超车的良好契机,为中国电影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的自主发展道路,对于快速演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的虚拟拍摄技术和高新格式的放映技术等前沿课题给予关注,在电影全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具体实践与深入研究,连续取得标志性突破。多款国产LED电影放映系统不仅相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行业认证,而且进一步凝聚为集体智慧,进阶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发布者,将中国提案标准化,一举涵盖LED放映光学、声学、制版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由此,中国电影产业原有的人力优势、制造优势进一步转型升级为技术合作优势和标准建设优势,从深度转型逐渐发展为全面升级。

在电影产业的优质发展中,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同时促进着跨界进行电影制作的新模式产生。随着数智化技术的普遍推广,原本分散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制作单位具有了更为便利的合作基础,电影制片的大工业体系得到优化发展。电影制作不再局限为风格单一的艺术化作者行为,而是在多种技术的共同助力下转入高度产业化的生产流程。一方面,在高预算大制作和高技术特效电影中稳妥使用新技术,提高艺术表现力与作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处于电影大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制作,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优势,以先进观念带动整体发展,以实践机会促进人才成长,在壮大电影从业者队伍的同时,鼓励技术人才各展才华、充分发挥。上述探索既为电影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思维和长足的后劲,也进一步深化了电影产业与其他技术型产业的互利融合,推动电影大工业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通过更加广泛的跨媒体技术合作,营造起强健有力的高水准新产业模式。

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

新技术赋能后的高效率创作与高质量作品互为带动

电影产业新模式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容创作队伍的规模,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再次成为焦点。在新质生产力的综合促进下,创作者团队在获得新技术赋能后,拥有了更为多样和高效的艺术创造工具,产出效率显著增长。

新技术赋能高效率创作指的是通过现代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创作者主动学习和利用新技术,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在精简创作流程的同时,提升质量,节省资源,达到更高的效率。新技术在创作效率方面的赋能同时涵盖了创作个体与团队协作的双向维度,在高效率与高质量之间形成互为促进、互相带动的紧密关联。

首先,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底的自动化创作生成逐渐成为电影创作者优先选用的创意辅助工具。受惠于我国自主开发的大语言模型和音画智能软件等,越来越多的编剧、画师和作曲家尝试使用深度学习算法生成剧本、图景和乐段等。写作者借助机器学习来分析海量作品,在短时间内大量汇聚新情节设计与多视角叙事的艺术灵感。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还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用户偏好,继续对现有文本进行二次编辑和细节优化,显著节约创作者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在影像制作环节,数字化工具也为传统的绘画和设计过程赋能。数码绘画、计算机图形设计、三维建模与动作捕捉技术等,不仅帮助艺术家快速呈现创意想法,还能继续快速修改或调整。专业化的智能工具减少了手动操作,产出效率显著提高。

进而,电影制作过程中的自动化工具也相应优化了团队协作的整体调度。技术平台的互动属性使创作进度更为明晰可见,资源管理也更加高效可控。通过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共同搭建的云端数据平台,使分属在各地的创作个体与制作团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与远程实时协作。跨地域、跨专业的全面合作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的旧有限制,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创作的高效率与内容产出的高质量。

新技术的加速应用促进了创作一方的高效产出,又在团体协作的动态进程中,带动起电影整体水平的连续提高。经过产业检验的创作流程逐步形成新的高标准与规范化,使未来的电影工业化生产更加顺畅可行。在获得积极的市场反馈后,再度为产业的内容输出端积累起丰富有益的实际经验,对于预先避免决策失误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因此,高效率创作与高质量内容形成互为带动的良性运转,使人机协作完成的作品在大幅提高产出数量的同时,逐渐提升为兼具精深而优质的高水平,并将新的动力与经验注入电影产业新模式,为接下来的全球传播奠定基础。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高质量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市场推广和交流互鉴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中国电影产业也逐渐探索出新的变革之路:既满足中国作为电影大国的本土观影需要,也胸怀世界,放眼海外,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做出经济上的商业成绩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2024年8月,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让业界看到了中国电影在新技术传播的时代条件下,将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光芒的愿景。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开拓全球市场的新契机。云端技术与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为电影传播增加了新的全球化观影渠道,使高质量电影兼有影院发行与线上传播的多元选择,能够在更大范围上触及观众,实现快速传播,并在日益细分的市场营销中产生长线价值。其中既包括全球票房增长,也包括国际发行成功后的文化衍生品推广,以及更为根本的,从单一电影产品的销售,到相关技术开发与普及,再到中国故事审美价值的创意传播。

借助科技力量进行的创新性电影制作,是受到全球观众期待的新形态电影。由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技术引领的电影语言创新与艺术媒介新变,已经成为获取全球年轻一代观众兴趣的制作密码。随着电影语言、影像风格和制作水准在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不断进行工业化探索与升级,中国电影的创新制作正在获得全球范围内的瞩目。

2025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集结了138家动画工作室的技术能力与智慧结晶,特效镜头数量近2000个。该影片不仅快速刷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多项纪录,更重要的是扬帆出海,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亮眼的表现与热烈的赞誉。影片真正做到了文明间的互鉴与对话,将好的中国故事传播到遥远的海外,让越来越多的世界观众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人类情怀和艺术魅力深深感动。

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和全球化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电影工业新模式也将迎来新的加速与升级,不仅能够为本土观众带来更多的高质量精品制作,还将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创造更多机会,将当代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编辑:张庭玮、张瑶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