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湘籍电影精英 推动湖南电影创作高质量发展——湖南省电影局、潇湘电影集团赴京与41位湘籍电影人才专题座谈交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02:53 1

摘要:2月22日,由湖南省电影局主办、潇湘电影集团承办的湘籍电影人才交流会暨首届“田汉杯”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在北京热烈召开。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湘籍电影人才交流平台,重点支持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创作型人才,推动本土题材影片的孵化与落地,为更多电影人提供实

2月22日,由湖南省电影局主办、潇湘电影集团承办的湘籍电影人才交流会暨首届“田汉杯”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发布会在北京热烈召开。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湘籍电影人才交流平台,重点支持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创作型人才,推动本土题材影片的孵化与落地,为更多电影人提供实现平台和资源对接,推动湖南电影创作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任晓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潇湘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湖南潇湘电影传媒(湖南电视台潇湘电影频道)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总监李红,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刘开云,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冀、前任系列导演田羽生、《欢乐颂》编剧袁子弹、《我和我的祖国》编剧何可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陶涛、《中国式离婚》制片人朱质颖、新圣堂影业 CEO周子健等41位湘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莅临现场,共襄盛会。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电影局局长

任晓山作总结发言)

“湘籍湘缘,电影人才来湘发展恳谈会”,座谈会上,任晓山指出,湘籍电影人才交流,是以乡情为纽带、以光影为媒介,构筑起“叙乡情、谋合作、促发展”三位一体的对话平台,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在京湘籍电影工作者与湖南家乡的血脉联系,逐步建立涵盖政策对接、项目孵化的合作体系和交流平台,通过前沿理念和湖湘文化的深度碰撞,持续开拓电影创作的视野和格局,不断集聚优秀人才,为湖南电影高质量发展增添硬核力量。

“湖湘历来重精神,湖湘现在多风雅,湖湘今日尽朝晖,湖湘当下推才俊。”任晓山用四重维度诠释湖南影视发展禀赋,强调要厚植湖湘历史文化,彰显科技赋能时代气象,构建近悦远来产业格局,并在总结中以六个“底”凝练湖南发展电影产业的战略优势:“底蕴是文化味、底色是烟火气、底气是高科技、底盘是青春态、底牌是开放性、 底座是包容性。”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致欢迎辞)“一生情,一辈子,为电影,为梦想!你为潇影创造奇迹,潇影为你守护一生!”谷良代表中国七大国有电影集团之一的潇湘电影集团介绍了近年来集团电影人才发展情况。潇影集团坚持全面开放办企,树立起“以人才为中心,以人为本”“青春潇影,理想当燃”的企业价值观,彻底打破“体制、编制、级别、资历”等老国企思维,以入职、合作、加盟等方式,敞开大门,广纳人才,吸引了张冀、田羽生、肖旭驰、周子健、危笑、彭宇、米子、何文超、曾赠、朱先庆、李太言、杨骏、李洪臣等13位电影名家加入潇影,聘任任仲伦、王家驹、陆剑青3位业内专家为艺委会电影顾问,成立了田羽生导演工作室、彭宇导演工作室、艳阳影视工作室等11个工作室(工作团队),全面强化影视创作专业力量。目前,潇影集团的干部员工平均年龄约35岁,比2014年的51岁降了16岁,80后和90后干部占比达到51.7%。“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谷良向所有湘籍电影人广发“英雄帖”,他表示,潇影集团将用最深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最强的保障,邀请各位艺术家加盟潇影,共创未来!

(董瑞峰,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在回顾今年春节档《哪吒2》成功时指出,资本界已经重燃起对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同时强调了人才对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当前各大电影圈都在激烈争夺人才,而潇影集团凭借对人才的重视,近年来推出了众多优秀作品,此次交流会的召开,为湖南电影事业和潇影集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电影创作注入全新活力。

(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主持会议)

(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刘开云发布首届“田汉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相关情况)欧阳文风主持会议,刘开云代表湖南省电影局详细介绍“田汉杯”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的规则与评选标准,鼓励更多编剧人才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湖南电影的繁荣发展。会上,湘籍电影人张冀、田羽生、袁子弹、何可可、陶涛、朱质颖、周子健、朱先庆、危笑、宋灏霖、何文超、黄娟娟、邓赐麟、刘言文珺、方亮、黄俊若、苏玥璇、曾赠、李泽文、康莹、哈志超等踊跃发言,表达了对湖南电影及行业的独到见解,一致强调剧本创作在电影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并呼吁更多湘籍电影人投身原创剧本创作。

(张冀,导演、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潇湘电影集团文学总监)

(田羽生,导演、编剧,前任系列导演、潇湘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成员)

(袁子弹,编剧、作家,《欢乐颂》《山花烂漫时》

《国歌》编剧)

(何可可,编剧,《逆行人生》《假爸爸》《囧妈》《我和我的祖国》编剧)

(陶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

(朱质颖,制作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富滇风云》制片人)

(周子健,制作人,新圣堂影业CEO、潇湘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成员)

(朱先庆,制作人,新圣堂影业负责人、潇湘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成员)

(危笑,导演、编剧,《让子弹飞》编剧,潇湘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成员)

(刘宏伟,出品人,弧光联盟运营总监)

(晏梓羚,制作人,恐龙影业联合创始人,《拯救嫌疑人》出品人,《大约在冬季》制片人)

(宋灏霖,导演、编剧,《五个扑水的少年》《赤狐书生》导演编剧)

(何文超,导演、演员,《黄雀在后!》《甜蜜十八岁》导演,《我的教师生涯》《花腰新娘》演员,潇湘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成员)

(黄娟娟,编剧,《新芙蓉镇》《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编剧,《初恋教我的十八件事》导演、编剧)

(曾志,导演、编剧,《这周五的游乐场》《气球》导演编剧)

(肖乾操,制作人,《白日焰火》《暴雪将至》制片人)

(邓赐麟,制作人,《漫长的告白》联合制片人,

《素素》执行制片人)

(刘言文珺,导演、编剧,《智取威虎山》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副导演)(方亮,导演,《造访》《工厂男孩》导演)

(黄俊若,资深文学策划、编剧,《奇迹·笨小孩》策划)

(苏玥璇,导演,《无名》《星空代表作》副导演)

(曾赠,导演,《明月的暑期日记》《云水》导演,潇湘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成员)

(李泽文,制片人,《第二十四条》制片人)

(康莹,制片人,北京长乎尔传媒创始人,《哪吒之魔童降世》项目经理,《墨多多的秘境冒险》执行制片人)

(哈智超,编剧,《最好的相遇》《陆垚知马俐》

《八岁的爸爸》编剧)

张冀建议:“湖南应聚焦喜剧和强类型片,尝试视角锐利、题材相对敏感的作品。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传统类型框架,推动类型融合,开拓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田羽生表示:“湖南拥有独特的青春基因。以伟人毛泽东为代表,展现出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霸蛮精神,这种青春风貌正是湖南电影可以展示鲜明特质。”袁子弹分享说:“湖南有一种铿锵却不失青涩的气质,艺术上从不圆滑妥协。它不追求谋定而后动,而是凭借热血、莽劲、烟火气和敢为人先的青年态,成就了艺术的源动力。湖南的血脉,正是创作的灵感所在。”何可可建议,“湖南可以在立项审核上放宽尺度,吸引更多项目落地。”他认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并不冲突,但需明确诉求,如票房或奖项等。他还提出,“即使无具体项目,也可先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北京的信息优势推荐合适项目,并建议开发短剧方向,以适应更多题材需求。”危笑提到:“创作者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是件幸福的事,也是艺术家所渴望的。”他提议潇影集团在北京设立一个咖啡沙龙,让湘籍电影人在此自由创作、碰撞灵感,回归最纯粹的写作乐趣,与其他同行进行智慧交流。刘言文珺介绍了自己在“夏衍杯”获奖的剧本《我是世界上另一个你》,并表示希望将这部取材于亲身经历的作品在湖南拍摄并开发,进一步挖掘湖南的故事潜力。与会者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感受到湖南电影局和潇湘电影集团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并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当前,中国电影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湖南省委宣传部明确提出,要将湘籍电影人才培养纳入“十五五”文化人才专项计划。湖南省电影局、潇湘电影集团将继续携手更多的湘籍电影人,不断扩大湖南电影的朋友圈和创作圈,提升“湘派”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推动湖南电影创作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贡献更多湖南力量。

来源:潇湘电影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