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高质量发展 | 从“哪吒2”爆火看新消费竞争的核心战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17:20 1

摘要:《哪吒2》对传统文化的成功“加工”说明,好的文创产品是能够把情绪价值货币化的,这是未来新消费竞争的核心战场,可通过“文化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联动”三位一体来实现

主要观点

《哪吒2》的票房成绩充分且直接地体现了中国单一市场的庞大规模,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跃迁

《哪吒2》还有对供给端重要的引导价值,促使资本和技术资源往相关要素集中,倒逼文化行业从流量依赖转向内容为王

《哪吒2》对传统文化的成功“加工”说明,好的文创产品是能够把情绪价值货币化的,这是未来新消费竞争的核心战场,可通过“文化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联动”三位一体来实现

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徐也晴

圆桌嘉宾

朱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宋洋洋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张恩碧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消费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朱雨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创造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后,再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并仍在不断冲刺影史排行。《哪吒2》不止在电影市场创造神话,它给消费市场也带来了震动。川观智库与采访嘉宾共话《哪吒2》火爆背后的消费趋势、文化创新及其对未来的深远影响,问计“文化+消费”的高质量发展。

看消费

展现超大规模单一市场优势和消费者三大新需求

川观智库:《哪吒2》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其票房创造的历史性纪录透露出消费端的哪些新动向?

宋洋洋:从消费市场看,《哪吒2》的票房成绩充分且直接地体现了中国单一市场的庞大规模,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跃迁。一方面是中国14亿多人口基数和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票房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有观影人次和平均票价的双重提升。

同时,也体现了三、四线城市消费的“下沉支撑”。对比历年春节电影档的票房第一,《哪吒2》在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约60%,成了票房主力。这里边有春节期间一、二线消费者回流到三、四线城市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这些地区消费潜力的巨大释放。近年来,随着三四线城市及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开的电影院线中相当一部分位于县级城市,这些地区的票房对电影获得高回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消费者来看,《哪吒2》的备受追捧折射出三大变化。

一是文化自信引致的消费觉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的再认识。随着国力提升和生活改善,人们不禁回溯过去的文化、生活是什么样子,并萌生兴趣,内需市场开始释放。因此近年有不少现象级的文化消费出现,比如文物博物馆高热,一票难求;比如“只此青绿”“唐宫夜宴”之类的文娱内容受追捧。

二是功能消费朝着情绪消费转变。过去的消费行为更多是“买完就完”,而现在消费者通过消费表达价值观、建构身份认同。《哪吒2》正是用“情绪解药”式的叙事,让观众获得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是情绪消费的典型产品。

三是消费者愈发渴求优质内容。中国电影市场曾一度陷入过度商业化的困境,优质内容稀缺。《哪吒2》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创新表达,满足了观众对优秀作品的期待,成为市场的一剂强心针。

朱迪:与五年至十年前相比,宏观上人们的文化消费购买力增强,文化娱乐消费在消费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上升,同时折射出消费实力升级。其次,大众消费市场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成熟,不用付出太高成本就能满足日常的物质生活需要,进而使得人们有更多购买力和时间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消费,即现在常说的情绪消费。它的载体主要是文化娱乐项目。由于情绪消费跟个体的情绪体验密切相关,有人喜欢“谷子”,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数码产品,那么跟个人情绪体验关联的品味消费可能会越来越显著。这就反映出消费趋势已呈现出从“好不好用”到“能不能享用”的阶段。

根据我们进行的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去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文化发展满意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性发展充满期待。84.05%的调研对象认为“比起发展流行文化,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与年长世代相比,“90后”“00后”赞成这一说法的比例最高,有85.21%。

调研时我们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文化、流行文化、专业文化、网络文化等不同类型供选择,调研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春节我们看到打铁花、龙舟比赛、潮汕英歌舞等传统文化活动都受到了欢迎。

看供给

优质供给与消费端需求高度契合带来乘数效应

川观智库:《哪吒2》看起来是高度契合上述消费趋势的,所以成功有必然性?

宋洋洋:从近年文化消费市场的表现看,《哪吒2》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优质供给与消费端的需求高度契合,激发了供给质变。

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首先,与现代价值观对接。影片中的哪吒形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话符号,而是与当代年轻人的身份认同产生共鸣,这种现代解读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其次,与现代审美结合。影片的中式美学与科幻美学的融合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天元鼎的出现、捕妖队的飞行场景,以及呼麦等的运用,既展现了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又融入了现代科幻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三是与现代生活匹配。《哪吒2》的衍生品开发体现了这一点。从乾坤圈蓝牙耳机到敖丙美甲,影片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生活用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

从长远看,它还有对供给端重要的引导价值,促使资本和技术资源往相关要素集中,倒逼文化行业从流量依赖转向内容为王,推动更多“哪吒式”的优质内容涌现,缓解当前优质原创稀缺的痛点。并且《哪吒2》传递一个道理:秉持长期主义精神,下踏实功夫做真正的内容,市场一定给你回馈。资本也深受教育,不要追求过度的短期性。

朱迪:从《报告》调研结果看,人们对影视类作品满意的原因排名依次为:真实(贴近日常生活)、符合科学和历史常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我认为《哪吒2》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真实,去反映、去共情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一些心态。

同时,《哪吒2》是供需方共同孵化出的现象级产品,验证了“优质供给引领需求”的逻辑,破解了传统消费刺激政策的局限性,可供学界和业界持续地探讨、提炼经验,未来放到更多不同消费领域去应用。

看未来

提供“文化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联动”创作公式

川观智库:总结《哪吒2》的深远影响,能给“文化+消费”的发展提供哪些借鉴?

宋洋洋:《哪吒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加工”说明,好的文创产品能够把情绪价值货币化,这是未来新消费竞争的核心战场。也就是说,时代情绪如果能够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符号再形成产品,就能在当前的消费浪潮中占据先机。

这个过程怎么实现?即将“文化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联动”等三个方面集合成一体,《哪吒2》就是这样典型的三位一体,这也代表了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突破。

文化内容的创新上文已经提到,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现代转化。技术创新很明显,例如数字影像重构、虚拟制片等沉浸式展现出神话的奇幻场景。产业联动是一种模式创新,即电影周边产品的生产销售。并且《哪吒2》的衍生品有非常广的跨界,突破了传统影视衍生品的边界,渗透到了美妆、3C、餐饮、旅游景区,甚至很多的数字藏品、主题婚庆都开始跟它结合。

还有一点重要的借鉴,未来的文化消费市场需要更注重垂直领域,更加注重地域的差异化,用分层分级的产品供给来激发下沉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能。

张恩碧:第一点,文化产品要开拓消费市场,需要工匠精神。我认为《哪吒2》是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出来的。第二点,文化产业一定要跨界融合,大量地结合其他内容,像旅游、教育、科技,美妆等,形成新的“文化+”生态。

朱雨可:《哪吒2》的成功得益于文化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的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支持是重要保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文化消费新增长点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发力。

另外,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模式看,《哪吒2》的深远影响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具有票房影响力的电影作品,还是又一次打破文化隔阂的情感与认知传播媒介,其经验是中国文创平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宝贵借鉴。我们一定要把目光往外看,中国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IP价值参与国际竞争,把本土叙事变成文化出海的范本。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