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毁封神,再毁异人,乌尔善把手又伸向了历史剧《郑和下西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10 07:21 1

摘要:本以为当《封神第一部》票房大卖后,导演乌尔善会一鼓作气,在第二部大放异彩。

同样都是第二部,饺子的《哪吒2》给乌尔善的《封神2》好好的上了一课!

本以为当《封神第一部》票房大卖后,导演乌尔善会一鼓作气,在第二部大放异彩。

可没想到票房未必是好事,观众的期待越高,反弹的力度就越强。

再加上《异人之下》的“毁誉参半”,乌尔善并未因前两部作品的“翻车”而收敛,而是盯上了历史题材。

观众们直呼:求放过!

《封神》第一部的成功,无法忽视它背后的巨大商业运作和市场推广。

影片最初的预告片和概念海报曝光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这一部制作精良、神话色彩浓厚的大片上。

乌尔善带着自信登上了这个华丽的舞台,邀请了许多知名演员;

力图打破中国古装神话电影的天花板,带给观众一场超越《西游记》类型的震撼视觉盛宴。

随着影片内容的逐渐展开,观众对故事设定和角色塑造的质疑不断增多,特效和视觉风暴虽壮观,但并没有带给人情感上的共鸣。

尤其是《封神第二部》的上映,几乎可以用“彻底翻车”来形容。

从影片的一开始,人物的塑造便遭遇了严重的诟病。

殷郊的三头六臂法相本应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但却因为不伦不类的设计让所有观众失望透顶。

无论是视觉特效的低级感,还是角色造型的离谱,几乎都让人感到乌尔善的神话情怀被彻底割裂。

更糟糕的是,《封神第二部》不仅特效不到位,剧情也几乎陷入了死局。

影片尽管有宏大的世界观设定,缺乏的是对故事的真正打磨。

西岐保卫战的情节设计虽然原本简洁,却在执行上显得混乱不堪。

观众本希望看到一场酣畅淋漓的神仙对决,然而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个没有任何内在动机的角色;

毫无悬念的胜利让观众不禁怀疑,是否这场战争早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这个阶段,乌尔善似乎已经失去了观众的信任。

尽管影片的票房依旧可观,但口碑上的急剧下滑,直接让人对《封神》的未来充满了疑虑。

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神话,最终变成了特效的堆砌和无聊的打斗。

乌尔善似乎并没有因为《封神》的跌宕起伏而退缩,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漫画改编的真人大电影《异人之下》。

这次依然采用了他熟悉的视觉特效优势,带来了同样充满幻想和炫酷战斗的画面。

故事依然没能弥补视觉盛宴上的空洞,角色设定的薄弱让这部影片再次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

和《封神》一样,《异人之下》的失败也来自于同样的原因——剧本改编过于草率,人物关系过于简单化。

尽管影片中的特效和动作场面看起来震撼,但它们无法弥补情感的缺失和剧情的空洞。

观众最终并未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任何共鸣,电影的故事性完全被炫目的视觉效果掩盖。

《异人之下》的失败,再次证明了乌尔善的局限性。

他的电影,越来越像是一场视觉的秀,缺乏深度与情感,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人物温度。

虽然这并非彻底的失败,但却无可避免地让人质疑他是否能突破自己一贯的创作模式,真正拍出一部能打动人心的电影。

《郑和下西洋》

尽管《封神》和《异人之下》的负面口碑让人对乌尔善的导演能力产生了怀疑,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历史题材的《郑和下西洋》。

这一系列历史大作,承载着中国的悠久文化和精神,注定与《封神》和《异人之下》截然不同。

问题是,乌尔善能否用他的导演才华,完成这样一部涉及历史、文化乃至民族情感的重大任务?

《郑和下西洋》作为一部讲述中国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的影片,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不容小觑。

若乌尔善在这部影片中继续采用同样的视觉化手法,忽视历史和人物的情感深度,那么无疑将迎来一场更大的失败。

郑和的形象不仅仅是航海壮丽的象征,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历史节点。

任何不负责任的创作都可能让这部影片变成一场笑话。

乌尔善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郑和下西洋》的封面海报中,影片的风格和气氛会不会继续偏向炫目的视觉效果?

如果乌尔善再一次用对特效的依赖去填补剧情的空洞,那这部电影将不仅仅是另一次创作失败,而是对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一次严重损害。

毕竟《郑和下西洋》不仅是电影,它还承载着文化、教育和历史的责任。

最后小编想说

从《封神》到《异人之下》,再到即将上映的《郑和下西洋》,乌尔善的电影之路可谓充满了挑战与争议。

他不止一次地用华丽的视觉效果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却未能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复杂性。

若乌尔善依然执迷于这种表面化的创作方式,他的导演生涯可能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境地。

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认他在中国电影中的巨大影响力。

他的视觉风格和对电影的独特审美,依然值得尊重。

但如果不改正他的创作缺陷,这种“视觉的奇观”或许最终只会成为一次又一次的“泡沫”。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来源:胖仔娱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