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杀疯的背后:当申公豹开始聊原生家庭 , 某些导演坐立难安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11:51 2

摘要:这部电影以一种近乎“杀疯”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影坛,首日狂揽4.86亿票房,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了一匹黑马——《哪吒2》。

这部电影以一种近乎“杀疯”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影坛,首日狂揽4.86亿票房,

截至发稿累计票房已超76亿,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将达到108.77亿,

种种记录让其他影片望尘莫及。

网友纷纷表示“值得一看!”“太精彩了,支持国产动画。”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主创团队。

导演饺子,一个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的医学生,跨界做动画却凭借前作《魔童降世》狂砍50亿票房。

这一次,他更是将中医五行理论融入打斗特效中。

水漫陈塘关的镜头里,竟然藏着二十种《黄帝内经》的病理隐喻,专业度让人叹为观止。

与之相比,内娱的某些导演的作品口碑就比较差了,有的作品只有噱头,但缺乏深度思考,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打动观众的内心,

比如《封神2》中殷郊的蓝精灵形象,以及可有可无的爱情线,相比之下,《哪吒2》的出现,无疑会成为电影行业中的明星。

在电影《哪吒2》中,申公豹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

他不再是单纯的“反派”,而是一个有着深刻原生家庭创伤的角色。

电影中,申公豹的台词“我这一生,都在为我的出身赎罪”让人印象深刻。

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他对原生家庭的复杂情感。

申公豹出身低微,来自妖族,却凭借自己的努力站在了阐教的门口。

然而,尽管他拼尽全力,却因出身妖族而倍受歧视,始终得不到认可,只因他出身妖族,身上背着无法抹去的“原罪”。

这种原生家庭的创伤,导致他从小就充满了自卑和怨恨。

他的父亲对他冷漠,弟弟对他充满崇拜,而他则背负着全家的希望。

这种经历,让观众很容易在申公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有多少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曾因为出身、家庭、背景而遭受歧视和不公?

有多少人,也曾像申公豹一样,拼尽全力却始终无法得到认可和尊重?

在电影院里,遇到了一个刚经历三战考上浙大研究生的女生,小悦。她告诉我说,看了这段她真的深感触动。

她开玩笑说自己是“小镇做题家”,随后说道原生家庭的问题:“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和暴力的家庭中。

一直很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但却始终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无法满足的期望,让我哪怕在成年后也变得自卑和抑郁。

电影里申公豹的遭遇,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阿德勒认为,个体的行为与心理发展都多多少少受到个体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电影《哪吒2》申公豹的故事中,他的父亲申正道将家族翻身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这种过度的期望和责任感,使得申公豹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努力,试图满足父亲的期望,从而获得认可和价值感。

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有条件”的爱往往会导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自卑情结”,并试图通过不断努力来克服这种自卑。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并不罕见。

比如,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

他们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改变家族的命运”的思想。

于是,他拼尽全力去学习,去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只为了能让父母骄傲,能让家族扬眉吐气。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无论自己取得多大的成就,似乎都无法满足父母那似乎永无止境的期望。

他开始感到迷茫和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说,这种“自卑情结”像一道枷锁,束缚着他的心灵,让他无法真正地释放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

如何面对这种“自卑”呢?

阿德勒给出了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积极的努力和成长来克服自卑,另一种则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走向极端。

申公豹的故事正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他虽然努力奋斗;

但最终因为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负担,而走向了反叛和报复的道路。

在《哪吒2》中,李靖夫妇以其独特的育儿方式赢得了众多网友的赞誉,被亲切地称为“育儿博主天花板”。

面对被视为魔童的哪吒,他们并未选择传统的打压教育,而是以一种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用“陪你改命”的温暖话语,取代了冰冷的“替天行道”。

尤其是母亲殷夫人,在那场感人至深的化丹前,她坚定地告诉哪吒:“你尽管闯,老妈必陪你到底。”

这句话,不仅是对哪吒的鼓励和支持,更是对现实中那些一味“鸡娃”的家长们的一种有力反思。

与李靖夫妇相比,那些只知逼迫孩子、追求分数的家长们,显得如此的单薄和冷酷。

正是有了父母的托举,哪吒可以肆意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申公豹只能隐忍,用“职场生存法则”换取一丝喘息。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心理学家亨利·泰菲尔(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John Turn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中的观点认为:

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直接影响自我价值。

在电影《哪吒2》中,哪吒和申公豹的故事线深刻地体现了社会认同理论的内涵。

哪吒虽然出身魔丸,但他的原生家庭给予了他充分的接纳和爱。

李靖和殷夫人始终支持哪吒,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

这种积极的家庭认同让哪吒敢于反抗外界的偏见和规则,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

正如社会认同理论所指出的,个体通过与所属群体的认同来定义自己,并且这种认同感会影响其行为和态度。

相比之下,申公豹的妖族出身让他在仙界中备受歧视。尽管他努力修炼,但始终无法获得仙界的认可。

他的努力被看作是“不够优秀”的证明,而非值得称赞的行为。

这种外群体偏见(对外群体成员给予负向评价)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中。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幸运的人则像哪吒一样,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充分支持。

他们的家庭环境给予了他们积极的认同感,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自信勇气

比如,一个来自温暖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中可能会更容易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同。

这种积极的社会认同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还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The End -

作者-小天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远川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