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全球榜!哪吒这么可爱,还要感谢这个淮安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8:31 1

摘要:哪吒其实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都是印度佛经中的“舶来品”。关于“哪吒”的身世最早见之于《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中:“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这段经文意思是说“北方之神”毗沙门天王与其天后诞下了一个名唤“那罗鸠婆”的孩子,并获得了诸天神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2月7日21时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

突破67.922亿元

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

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

人们开始对哪吒的千年发展史产生好奇

哪吒的形象经历过多次演变

且一直在创新中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哪吒其实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都是印度佛经中的“舶来品”。关于“哪吒”的身世最早见之于《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中:“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这段经文意思是说“北方之神”毗沙门天王与其天后诞下了一个名唤“那罗鸠婆”的孩子,并获得了诸天神佛的祝福。

那为什么一个孩子的诞生会引发如此大的轰动呢?这要从这个孩子的名字说起:“那罗鸠婆”是梵语中“可爱”一词的音译,因此在不同版本中也被翻译为:“哪拏天”“哪吒俱伐罗”,由于过于拗口,才被简化为“哪吒”。而“哪吒”除了“可爱”之外,更有着不凡的血脉——佛经中的哪吒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

那么,哪吒初生之初,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不兜圈子!就两个字“恐怖”。首先,长相恐怖。哪吒的形象最早来源于佛教,梵文全名罗鸠婆,属于夜叉神。夜叉在世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青面獠牙,发似朱砂的骇人模样,但他的“恐怖”还不止如此。据《释迦陀野仪轨》《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载,他不仅是“夜叉”,还是“鬼王”,凶悍至极。

中唐以后,国势衰颓,唐初名将李靖愈来愈受到民间推崇,开始神化。到了南宋,李靖与毗沙门天王合二为一,成为人们崇奉的“毗沙门托塔李天王”,而身为毗沙门天王之子的哪吒,自然也成为李靖之子,完成了由佛教夜叉神向中国本土正神的华丽转身。

到了明代,哪吒的进一步出圈少不了两位江苏人的贡献。其中一位是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另一位是江苏南京人许仲琳。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哪吒作为天庭体制的守护者出现,先是参与镇压造反的孙悟空,后又成为取经的支持力量。

在吴承恩的西游世界中,哪吒以聪颖、精勇的孩童神仙的形象示人,六种神器、法力无边。

他不再青面獠牙,而是“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孙悟空见了还打趣:“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只见“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丫丫叉叉,扑面来打”。

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里,以金鼻白毛老鼠精供奉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金字牌,简要介绍了哪吒出世的情况,原来李天王生哪吒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在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出身传”足足写了三回的篇幅,篇幅甚至超过了姜子牙。哪吒被刻画为灵珠子转世的三太子,一出生就不同凡响,七岁,已“身长六尺”。有了哪吒闹海、剔骨还父、化身莲花、追杀父亲、三头六臂等核心情节,哪吒也从佛教的护法神变为了道教的神仙。

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是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第二部,重新塑造了一个哪吒的形象:他是魔丸转世,是狂放不羁的魔童、惹是生非的熊孩子,但也对身边的人有着责任感和道义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认为,这样的改编,对原著既有继承,又有升华。

穿越千年,哪吒这个形象经久不衰

今天的吒儿有情有义

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俘获了亿万观众的心

当你看完电影

被哪吒“改变世界,我想试试”的心念触动时

也已开启奋斗不息的新一年

History

听,这是青春的“新”声

青春之所以闪光,因为奋斗一路芬芳

来源丨淮安宣传综合自江苏文脉 河南卫视大象新闻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王凡、刘静妍

来源:坚定的布尔什维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