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隐藏的政治含义,是成为超级大片的真核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22:06 1

摘要:不过,市场迅速打脸。一超一强,然后是全输。《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了现象级超级大片,将其他影片打得丢盔弃甲。《唐探1900》尽管低于预期,想超过《唐人街探案3》的45亿是没有希望了,但也没输,基本上稳住了自己的盘子,票房过30亿元没有问题,还是会赚。

2025蛇年春节档,原本被认为是史上最强,几乎每一部,放在任何档期,都足以傲视群雄。一起放在春节档,业界都认为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大家一起赢。

不过,市场迅速打脸。一超一强,然后是全输。《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了现象级超级大片,将其他影片打得丢盔弃甲。《唐探1900》尽管低于预期,想超过《唐人街探案3》的45亿是没有希望了,但也没输,基本上稳住了自己的盘子,票房过30亿元没有问题,还是会赚。

然后,剩下的《封神2》《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红海行动2:蛟龙行动》全输了,而且很惨。《封神2》大概能保持收支平衡,应该能够维持《封神3》的制作。另外两部都要亏欠亏到姥姥家了。

这里来聊聊《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为啥这么强?

答案在于故事背后超强的政治隐喻。

一部影片,能够成为现象级的巨无霸,它一定是吻合了当下的社会需求性,一定有超出影片内容之外的内容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想当年,《血疑》风靡上世纪80年代,山口百惠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白月光,她演的好是一回事,故事好看也是一回事,但更大的作用是这部电视剧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世界,让广大中国人一下见识到了这个世界原来还放心大胆地歌颂爱情追求爱情,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好。就像《长津湖》在伊朗大火,根本原因也不是这部电影有多好,而是让伊朗人看到原来美国是可以被战胜的,让伊朗人看到了自己民族崛起的可能性。

《雪疑》大火的同一时间,《少林寺》风靡大陆,带来的观影狂潮,超过了眼下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想现在《哪吒2》的电影票要80块,《少林寺》的电影票只有1毛钱,愣是这种1毛1毛的加起来,票房超过了亿元,取得的效益比现在还要大。

《少林寺》的这种火,还有《血疑》的火,在于被文哥压抑已久的社会发展势态,再也撑不住了,社会到了快速突破的时候,李连杰所代表的的阳刚健硕的性张力,与整个社会要求进步,寻求突破,要求发展的动向合二为一。同样火起来的《大侠霍元甲》,是一样的道理,与整个社会顽强地求进步、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化为一体。

多年过去以后,《战狼2》再次大火,火成了民族符号,“战狼”也远超军事动作片的范畴,成为了中国军威的代名词。《战狼2》也带火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等军事片的大热。直到《蛟龙行动》才偃旗息鼓。

在《蛟龙行动》熄火的同时,大火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这就格外有意思了,两者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一起一落之间,悄然完成了转换。

《战狼2》掀起的,是直白的、简单粗暴的民族情绪宣泄,靠的是硬实力的硬罡,是靠拳拳到肉血拼出来的。

《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是隐藏的,是软性的力量,是深层的含义。

再看一下美国的现象级的电影,想当年,一部《星球大战》,爆火的程度不亚于《少林寺》在中国火的程度。按说,一部科幻片,不至于火成这样啊?

但是,《星球大战》表面上是科幻,其实内里是美苏争霸的现实折射。天行者所代表的共和国力量,正是自由美国的精神象征,而黑武士所在的帝国则代表了苏联。

《星球大战》上映于1977年,正是苏联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全面压制苏联是里根执政之后的事。在乔治·卢卡斯等艺人看来,苏联就是追求集体主义的帝国黑暗势力,在皇帝的领导下,崇尚统一、对称。相应的,美国代表的维护共和国和自由的正义一方,在帝国的压制下,灰头土脸的,而且还要团结各种种族,共同抵抗帝国。

以光明对抗黑暗,以民主对抗专制,这才是《星球大战》真正的政治内涵,美国才是民主之光,是民主灯塔。

也因此,《星球大战》成为了美国的超级爆款,火的一塌糊涂。

现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大火,就没有政治含义吗?

当然不。

想象看,当初《海角七号》成为台湾的救市之作,将濒临倒闭破产的台湾影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什么?

《海角七号》明明只是一个烂俗的爱情故事嘛。其实,它不。它在爱情的表面之下,有很深厚的台湾本土意识在发挥作用,对于台湾人有一种强大的向心力。

海角七号的故事发生在台湾的恒春市,那是台湾岛上最最南面的地方。这个故事之所以发生在这里,是导演魏德圣想讲的是一个被主流抛弃了的地方,男主范逸臣也是在大都市混不下去自我流离到了恒春,然后在那里遇到了来自日本的姑娘田中千绘,然后爱上了她。可是,她来这里只是工作,还是要回日本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要分手。这还没什么,更重要的是还有一条暗线,是当初的一名日本兵,来到台湾,然后在那里爱上了一个台湾姑娘,后来又随着日本战败回去了日本。不得已,他把姑娘留在了台湾,留下了海角七号。

于是,两代人的爱情悲剧,就此发生,都是被抛弃。而且,都是被日本抛弃,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故事中的爱情悲剧,都源于日本对于台湾的抛弃。还有,被主流的抛弃,男主与当初的姑娘,都过着孤独无依的生活,不融于主流社会。

双重的被抛弃,隐含了台湾被中原文化抛弃之后,再一次被日本抛弃的心态,这种一种怨妇心态,也是在寻求自我认可,激发自我为中心的本地意识。以倾诉内心怨气的方式来寻求新的团结,寻找新的共识,这是内在的心理诉求,将台湾人凝聚在了一起。因此,《海角七号》一部看似普通的文艺片,结果成为了岛内现象级的电影。

当然,影片里对于殖民者日本的认知,不是对于殖民的痛斥,而且被抛弃的怨念,这就不值一提了。

至于香港的现象级影片《无间道》,其实不是用来救市的,只是像《建国大业》一样,用来数星星的,大咖云集,共同撑起市场。但只能撑得一时,并不持久。

《战狼2》成为现象级,成为民族主义的符号,那几年正是建国七十周年前后,国家宣传机器开足马力,铺天盖地的爱国宣传,使得民族情绪高涨了起来,吴京恰逢其时,让民族主义情绪拥有了一个爆发口。那几年,也是爱国主旋律大赚特赚的几年。

现在,风口已经过去了。《蛟龙行动》就拍马拍到了马蹄子上,在大风已过之时,逆势上映,并不算奇怪。如果这片早上映几年,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哪吒之魔童脑海》成为现象级,表面上它依旧是一部儿童成长类型的励志片,但内核上它是一个中美对抗的故事。

表面上看,哪吒是一个魔童降世,是叛逆的象征,是不屈服的代表,是建立新秩序的希望。实际上,整个秩序的建立,是无量仙翁所代表的阐教。在无量仙翁之下,是十二金仙,再往下是秩序井然的诸列仙班。

至于那些不驯服的力量,像土拨鼠群体,还有申公豹爸爸申正道训练的动物们,还有石矶娘娘,都是体系外的势力。

在《封神演义》里,阐教之外,还有截教,上面这些修仙群体,按说都要入截教。但《哪吒之魔童脑海》里,它们修仙也是为了成为阐教弟子,成为无量仙翁的门人。导演饺子对原作的改编是很大的。

也是这种改编,让它拥有了特殊的含义。无量仙翁与它的阐教体系,恰恰可以看做是当下美国为首建立的盎撒体系,也就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及其相关国家所形成的国际关系网络和政治经济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文化传承。

在昂撒体系里,美国作为首领,就像无量仙翁,成为修仙界绝对的权威,他用阐教垄断了成仙的方式和意识形态,区分各种族裔,从中吸纳精英壮大自己的势力,然后暗中挑拨各种矛盾,让自己充当执法者,去抓妖怪,再把妖怪练成仙丹去壮大自己势力。其他族裔的小妖怪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能被他们承认,甚至成为他们炼丹的材料。无量仙翁,表面上仙风道骨,道貌岸然,实际上蔑视群小,对于所有羁绊自己手脚的力量,一律进行打击。即便是陈塘关,是和平的人类的领域,也造成屠戮不已,毫不怜惜。

像土拨鼠、申正道、石矶娘娘这些歪魔邪道,包括龙族,代表的都是不被昂撒体系所接受的国家,像塞尔维亚、伊朗、委内瑞拉等。

哪吒的不驯服,还有的倔强,以及对于新秩序的渴望与努力,恰恰是中国的自我象征。

所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得是弱小但不屈服的中国,在顽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昂撒体系。早期,哪吒对于昂撒体系也充满幻想,想要融入其中,成为仙班之一,但是当他看穿了无量仙翁的阴谋之后,就再也无法容忍,必须要反抗,必须要建立新秩序,构建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嗯,《哪吒之魔童闹海》是比《战狼2》高明得多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集中地。大众看得嗨,就是击中了民众的民族情绪,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

还是那句话,一旦一部影片成为了现象级,就一定存在超出电影之外的诉求与表达。可能,连饺子都没有这种自觉,没有苛意将无量仙翁的阐教嫁接到了美国的昂撒体系上,但是他的潜意识,已经将问题说得很明白。

当然,《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只是自己成为现象级,并没有真正救市。真正救市,是全面带动,如果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火起来的同时,其他几部也被带动着大火起来,那才是真的救市。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来源:邑人电影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