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年初一我要连看三场!"——这个春节前夕,无数影迷在社交媒体立下flag。当《哪吒2》《唐探1900》《封神2》等六部续作官宣定档时,全网沸腾。
"大年初一我要连看三场!"——这个春节前夕,无数影迷在社交媒体立下flag。当《哪吒2》《唐探1900》《封神2》等六部续作官宣定档时,全网沸腾。
预售首日票房破亿,六部影片的想看人数均超百万,影院经理们甚至喊出"场次不够用"的甜蜜烦恼。
数据显示,春节档影片短视频官号累计涨粉351万,《射雕英雄传》的"江湖挑战令"话题播放量超2.1亿次,《哪吒2》的"春运哪吒"短视频更是引发全民共情。这届观众用脚投票,将"最强春节档"的期待值拉满。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在上映三天后彻底变天。
大年初一,《哪吒2》以26.9%的排片拿下35%的票房,初四排片飙升至44%,单日票房占比突破65%。截至2月4日,《哪吒2》累计票房突破48亿,吃掉档期过半票房,将同档期影片甩出数个身位。
反观其他影片:《射雕英雄传》因"武侠片节奏拖沓"遭遇口碑反噬,《封神2》虽特效炸裂但故事单薄,《蛟龙行动》则被批"主旋律套路化"。唯有《唐探1900》以21亿票房守住第二,但也仅是《哪吒2》的零头。
最惨烈的是《熊出没·重启未来》。这部连续11年稳居春节档的动画IP,今年竟被《哪吒2》吸走70%亲子观众。某三线城市影院经理直言:"放《熊出没》时厅里就十几个孩子,隔壁《哪吒2》连过道都站满人"。
当河南某影院出现"10分钟一场、单日排片99场"的奇观时,《射雕》《蛟龙》的粉丝正在微博发起"还我排片"运动。片方与影院的博弈白热化:《哪吒2》启动"排片票补",承诺给达标影院额外返点;《唐探1900》则被曝用"停密钥"威胁排片不足的院线。
这场厮杀背后是残酷的商业法则。数据显示,《哪吒2》场均人次达82人,上座率超90%,而《射雕》场均仅11人。影院经理印先生坦言:"我们试过给《封神2》排黄金场,结果200座的厅只卖出8张票,第二天立刻改排《哪吒2》"。
这部耗资5亿、动用4000人团队制作的动画,正缔造中国电影的新商业范式:
票房核爆:预测总票房72亿,有望超越《长津湖》登顶影史
衍生品狂潮:联名盲盒二手价翻倍,亚克力色纸秒杀5000套,众筹手办金额超目标40倍
文旅联动:拍摄地乐陵影视城日客流量破2万,内蒙古正蓝旗因《射雕》取景游客激增15%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片"三代同堂"观众占比比前作提升27%,真正实现从"儿童必看"到"全民刚需"的破圈。
当我们在为《哪吒2》欢呼时,更需清醒看到:
1. 续集依赖症:六部影片五部是续作,原创力匮乏令人担忧
2. 赢家通吃困局:TOP2影片吃掉70%排片,中小成本电影生存空间被挤压
3. 观众断层危机:57%观众全年只看一场电影,年轻观众占比持续下滑
4. 特效内卷:五部影片砸钱做特效,但《封神2》8亿成本仅换回9.6亿票房的教训警醒行业
《哪吒2》的胜利绝非偶然。当1900个特效镜头遇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当精准的短视频营销击中社会情绪,当衍生品开发摸到好莱坞商业模式的边——它证明中国电影已具备工业化体系雏形。但《射雕》《蛟龙》的溃败同样刺眼:靠流量明星和IP情怀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此刻我们需要记住两组数据:
《哪吒2》制作周期5年,剧本修改72稿
春节档观众选择电影时,62%的人首要考虑"口碑"
这才是这场票房大逃杀留给我们最真实的启示录。
来源: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