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片《骆驼祥子》:幕后选角一波三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09:48 1

摘要:1982年,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骆驼祥子》的电影在我国正式上映,在上映后,电影不仅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更是还获得了不少重要的影片奖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1982年,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骆驼祥子》的电影在我国正式上映,在上映后,电影不仅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更是还获得了不少重要的影片奖项。

在影片之中,演员们通过自己的演技将民国时期的艰难生活都一一展现了出来,而其中人力夫祥子的遭遇更是悲惨,让不少观众都深受同感。

这部影片在演员们的塑造下可谓是十分成功的,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幕后选角的时候究竟有多么艰难,经历了多少次的波折,那么在拍摄的幕后选角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幕后选角对于影视作品的拍摄十分重要的基础,因此导演凌子风在寻找影片的主角人物祥子上是十分的用心的。

于是凌子风导演选择在报纸上投出自己寻找《骆驼祥子》的男主角的广告,希望能够有足够的人来面试,来选出最佳适合饰演“祥子”的男演员。

可没想到报纸刊登之后,却是同时迎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确实有人看到报纸上的招聘前来面试,坏消息则是看到报纸上的信息来应聘的人太多了。

当时凌子风导演工作的大楼区域可以说是从一楼到二楼都围得满满的,由于人数太多,不得已只能派出负责找演员的李唐老师来接待。

于是在还没有找到“祥子”的最佳人选之前,李唐老师则是开始一边接待一边面试,经过了多轮的接待和面试之后,李唐却没能找到适合饰演“祥子”的演员。

他只能继续维持着先前的工作,一边接待一边面试,但仍旧未能找到最佳人选,不过李唐也没有放弃,他依旧坚持着寻找。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有人向李唐推荐了演员张丰毅,而李唐看到张丰毅的时候,感觉张丰毅身上是有和“祥子”贴合的地方。

因此他赶忙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凌子风导演,听到李唐的想法后,凌子风没有直接确定下来,而是先和其他几位伙伴一起去看了张丰毅的电影。

通过看张丰毅的电影,凌子风导演几人也觉得张丰毅确实在某些方面很贴合“祥子”,但是要真正的确定下来,还是得要让张丰毅将头发剃掉头发来看看。

于是凌子风导演便找到张丰毅告知了他这件事,并且也表明就算是剃掉了头发,也不一定能够选上。

原本这就是一件十分没有把握的事情,但是张丰毅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他还是干净利落的剃掉了头发。

在张丰毅剃掉了头发,又试了几场戏之后,凌子风导演就决定下来让张丰毅来饰演“祥子”,“祥子”确定下来之后,凌子风便开始寻找女主角虎妞的扮演者。

当时向凌子风导演推荐饰演虎妞的人不少,不少的面孔虽然一一出现在凌子风的面前,但是凌子风却觉得这都不是适合饰演虎妞的人选。

凌子风眼看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灵机一动,想起来了斯琴高娃,他觉得斯琴高娃很适合饰演“虎妞”一角。

于是他便将自己的想法上报给了厂里,但是厂里的领导却没有同意凌子风的想法,他们都认为这是一部大制作,而且也是十分备受瞩目的影视作品。

因此他们需要在选角上十分的谨慎和贴合,所以厂里的领导即使知道斯琴高娃的演技高超,但是无法接受。

因为斯琴高娃并非是北京人,根本说不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除此之外,斯琴高娃对北京的地道风俗也根本一无所知,这与原本“虎妞”的形象简直是相差甚远。

厂里的领导将拒绝提议的原因说出来后,还给凌子风推荐了不少人,但是凌子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还是一如原先的想法,认定斯琴高娃作为出演“虎妞”的演员。

凌子风用自己的想法一步步打动着厂里的领导们,最终他们基于对凌子风的信任同意了让斯琴高娃来饰演“虎妞”一角。

在厂里的领导同意之后,凌子风便迫不及待的将这件事告知了斯琴高娃,刚知道自己要出演《骆驼祥子》的时候,斯琴高娃无疑是十分开心的。

但是她并没有开心多久,因为斯琴高娃的内心充满着一阵阵的恐慌,她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将大家所期待的“虎妞”完美的饰演出来。

她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不辜负导演对她的认可,因此她的内心在开心之余,更多的是一阵阵的恐慌。

不过即使如此,斯琴高娃也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努力的去学习,她开始专门拜师学习北京话,开始了解北京地道的风俗习惯,开始一步步的琢磨“虎妞”的角色。

甚至为了让自己更像,她还增加了自己的体重,才贴合原著“虎妞”的身形,除了这些,斯琴高娃还去医院镶了两颗丑陋的虎牙。

在斯琴高娃与张丰毅等演员都了解准备好后,很快,凌子风便开始了《骆驼祥子》的拍摄。

拍摄

在拍摄《骆驼祥子》的时候,各位演员都十分用心的来塑造人物形象,而在各位演员辛苦塑造人物的背后,作为导演的凌子风也并非轻松。

当时的凌子风已经61岁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拖过进度,而是常常通宵拍戏,按照通宵拍戏的模式,不少的年轻演员常常就是一结束戏份就直接能睡着的地步。

可作为导演的凌子风却丝毫没有困意,每次他一开始进入拍摄模式的时候,他的精神就十分的充沛,就连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看到都要自愧不如。

除了这些以外,凌子风还常常给演员示范演戏,不少的演员虽然已经将剧本都通读背了下来,也研究了人物性格,但是在饰演人物的时候,偶尔也会稍微差一点火候。

为了让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整个作品更加的完整,凌子风便会时不时的示范来补足这些欠缺的火候。

众多的演员在凌子风的导戏和示范之下,都将人物刻画的十分饱满,而经过大家一年的辛苦拍摄,最终《骆驼祥子》在1982年正式上映,成为了一部经典作品。

参考资料:

骆驼祥子|名著改编电影的最佳范式丨人民艺术家杂志

凌子风拍《骆驼祥子》丨羊城晚报

来源:墨知一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