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和《射雕英雄传》谁耽误了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09:09 1

摘要:与此同时,《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在这场残酷的大片竞逐中遭遇惨败——而这其中,又数《射雕》的失败对行业有最简单直接的反思价值:在春节档这样的超级档期中,将一部高规格大片的成败押在流量明星饭圈的能量上,真的利大于弊吗?而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2025年春节档已落下帷幕,绝对赢家《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劲破65亿登顶中国影史单片榜首,预测总票房有望冲击百亿,成绩夸张。

与此同时,《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在这场残酷的大片竞逐中遭遇惨败——而这其中,又数《射雕》的失败对行业有最简单直接的反思价值:在春节档这样的超级档期中,将一部高规格大片的成败押在流量明星饭圈的能量上,真的利大于弊吗?而《射雕》惨败的关键,又在多大程度上归咎于流量主演?

预售领跑但上映后很快扑街

1月19日,六部春节档新片于公映前十天开启预售,由徐克执导,肖战、庄达菲主演的武侠战争大片《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当日就砍下近7900万预售票房,刷新影史国产片预售开启日票房纪录;《射雕》的最终预售票房为3.53亿,领先包括《哪吒2》《唐探1900》《封神2》“三巨头”在内的竞争对手,并跻身预售影史前五。

本片在预售阶段的历史级强势,显然是肖战粉丝通过组织包场、个人重复购票等方式为“哥哥”强力打榜的成果。

预售成绩证明了肖战粉丝强大的氪金能力,院线也随之给足了排片空间:《射雕》作为春节档唯一一部非系列续作的电影,大年初一首日排片比例为16.0%,相比“三巨头”的23.2%、23.0%、21.1%相差不算太大,首日票房也高达2.58亿,在竞争极为激烈的这个“最强春节档”中,《射雕》的开局绝对不差。

但从初二起,由于粉丝观影比重被稀释(预售购票主要集中在初一),《射雕》自身品质上的诸多硬伤难以掩盖,真实的负面评价开始在路人观众中间传播,影片的上座率开始以陡峭态势下滑,票房随之跳水。

整个春节档内,《射雕》的总票房为5.91亿,仅相当于首日票房的2.29倍,本片目前预测总票房为6.5亿左右,将不到预售总票房的一半——依赖主演粉丝的程度之深,票房后劲之差,即使在近年来的所有流量电影之中,也属罕见。

影片质量糟糕,肖战庄达菲都不是最大问题

从预售时的睥睨群雄到上映第二天后的票房惨剧,《射雕》的扑街“疾如火,快如风”,从天堂迅速跌落到地狱,极具反差的节目效果,这首先应当归罪于影片极其糟糕的质量。

这部《射雕》承载着献礼金庸百年诞辰的重要意义,挂着“徐克执导”的名号,打着“还原襄阳保卫战”的噱头,甚至作为近年来仅有的院线武侠大片,还肩负着“复兴武侠电影”的类型使命,不可谓不受期待。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成片,却是一地鸡毛,槽点众多。

首先是叙事破碎失焦。影片试图浓缩原著中的宏大故事背景,导致剧情支离破碎,大量依靠旁白和回忆片段生硬拼接,神似短视频合集,神韵和信息量不及原著万一;勉强算有“千里寻夫/寻妻”和“止战”的两条主线,却也是魔改严重且简单低智。

其次,《射雕》作为“武侠战争电影”,对“武侠”和“战争”的还原都很不理想。“武侠”方面,影片对原著武林格局的呈现极为有限,基本成为一部蒙古军营电影,武打也全靠神似网游放大技能式的光污染对波,廉价感十足;“战争”的部分,虽反战立意可取,但实际战争场面呈现过少(或许有删减因素),严重名不副实。

在映前,路人观众们对影版《射雕》最不看好的方面是“流量+资源咖”的靖蓉选角:肖战和庄达菲演技无法令人信任,即使单从形象上讲,肖战和质朴木讷的郭靖也并不契合,庄达菲更远够不上黄蓉“娇美无匹,容色绝丽”的外貌标准,男女主选角的槽点,一早就是影片的最大“明雷”。

而在成片中,两位主角的形象和表演虽然仍是短板,但比起故事糟糕、角色单薄、台词低质、逻辑潦草、制作拼接感强等重大的问题,反倒显得没有那么具有破坏性了……可见《射雕》糟糕到了怎样的地步。

《射雕》电影自身的诸多问题自有详尽的他论,并且也确实是票房失败的最核心原因。但除此之外,值得业界更多关注反思、也是在网络上制造最多乐子的现象,恐怕还在银幕之外:肖战粉丝在《射雕》生命周期内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姿态和言行,也是影片彻底失去路人缘的重要原因。

肖战吸引粉丝,肖战粉丝劝退路人

肖战粉丝之所以在这次春节档大战中表现得如此疯狂,是因为“正主”担纲大片的一番大男主闯荡春节档,意义非凡。《射雕》若能在强敌环伺中成功突围大爆,肖战的声望和号召力必然又有飞升;若失败,则肖战号召力的业内评估或将遭到重创,无数“嗜血”的对家粉丝则会扑咬而上,这一战将成为耻辱和笑柄。

“爆”和“扑”代表着“赢”和“输”,这就是饭圈政治中的游戏规则,所以粉丝不可能接受《射雕》的失败。

然而2025年的春节档又是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射雕》纵使坐拥知名IP、大导演、超级流量明星三大法宝,但在业界评估中仍不是春节档的头部选手。

映前,即使在《射雕》取得超强预售成绩之后,猫眼专业版收录的第三方媒体也仅给出了平均10.1亿的最终预测票房,远远落后于“三巨头”(均有大爆系列前作)的30-50亿区间——《射雕》打的是劣势局,这使得粉丝的战意更加旺盛:为正主倾其所有,众志成城以求逆风翻盘,成了这场战役的主题。

流量电影的历史虽已有多年,但在这次春节档大战的电影舆论场中,肖战的粉丝可以说是将饭圈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

映前预售出色就趾高气昂,畅想上映后票房领跑,“贷款开吹”;

上映后成建制在豆瓣刷分,并且同时给五部竞争对手打差评,甚至引发《蛟龙行动》出品人于冬直球反击,最终豆瓣2月3日(大年初六)才给《射雕》开分(5.5),但开分后又被粉丝控评否认;

开始“倒挂”(排片占比高于票房占比)就有组织撒泼打滚,扭曲真实情况,强行为《射雕》的“影院不给排片”喊冤;

当确定在春节档落败后,利用一切方法“丧事喜办”:初七还要硬蹭本该属于《哪吒2》的“逆跌”微博热搜,刷出成十万上百万的赞评数据,声势极大;之后又强调《射雕》“影史内地武侠片票房冠军”这个含金量并不高的名头,通过卖力控评,塑造出“肖战没有输”的假象……

面对这些言论,普通观众感受到的是“话语权被剥夺”的愤怒,以及网络空间被疯狂刷屏的聒噪感,影片最终沦为粉丝专属的“圈地自萌”,与大众市场彻底脱节,完全在情理之中。

票房不说谎。无论粉丝怎么挣扎,《射雕》的失败都已经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粉丝能够买出历史级的预售数据,力量固然强大,但观影人次高达1.87亿的春节档,对于单一流量明星的粉丝而言,还是太大了。

影片上映后票房跳水固然有自身质量原因,但粉丝的过分“魔怔”,又给非粉丝带来了极差的印象,这使得本就对《射雕》不利的舆论环境继续转坏。在许多路人看来,《射雕》已经不只是一部“拍得不好的武侠电影”,而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饭圈戏精电影”——目前各平台网友对《射雕》和肖战粉丝言论的“挖坟鞭尸”和嘲讽层出不穷,其产生的影响更显事后悲凉。

当然,饭圈这个“大酱缸”中的谋略斗争千奇百怪,在路人认为是肖战粉丝发表的逆天言论中,不排除也存在对家粉丝或玩梗乐子人“反串”故意给肖战招黑的内容,不过信息鱼龙混杂,路人估计也懒得鉴别了。这样“粉丝VS所有人”的战斗局面,纵使饭圈力量再大,也很难胜出。

归根结底,不同于微博转赞评、杂志销量、单曲或EP销量等充满了水分和虚假泡沫,单靠粉丝氪金就能取得夸张数据和声势的内容,电影市场毕竟还是用实打实的票房和人次说话,水分相对最低,更何况是“全民属性”更强的春节档!

流量到底该怎么用?

回望《射雕》的失败,目前在各个电影论坛中间,近日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开始片方不走流量路线,选一个形象清爽的年轻素人男演员饰演郭靖,本片的最终票房会比现在更低吗?这虽然是无法验证的假设,但却侧面道出了不少观察者的猜想:肖战和肖战粉丝会严重激起路人的逆反心理,负向“赶客效应”甚至有可能超过正向的粉丝票房贡献。

还有一点:本应对金庸、徐克和武侠战争题材更感兴趣的男性观众,对流量明星和饭圈的敌视程度更大,《射雕》的选角一开始就“得罪”了这帮潜在观众。影片质量就算没有如今这么糟糕,被流量路线反噬的结局,也很有可能难以扭转。

在全民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春节档影市中,流量明星的“数据女工”们遭遇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一部春节档大片可以借粉丝前期造势获取排片,再靠口碑吸引路人续热上座率获得成功,但不可能在完全沦为“粉丝电影”的情况下全身而退。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流量明星已不具备正面的市场价值。

相比这次肖战和《射雕》的滑铁卢,另外两大流量明星易烊千玺和王一博分别主演的《奇迹·笨小孩》《满江红》和《无名》,也曾登陆2022和2023年春节档,取得了尚可的口碑和商业成绩——诚然一大原因是两部影片的品质比《射雕》高出不少,但即使抛开影片品质不谈,在“用流量”的方式上,它们也有《射雕》可以学习的地方。

《无名》包括王一博在同年暑期档上映的主演作品《热烈》,采取的都是“流量给实力派影帝做二番”的策略,相比肖战在《射雕》当中的众星捧月、独挑大梁,王一博在《无名》中锋芒显露较少,且他在这两部电影中与角色的契合度尚可,至少远没有像肖战饰演郭靖这样容易引起巨大争议。

而易烊千玺则更是流量明星在影坛转型成功的代表。一方面,他自身的表演能力在流量中属于拔尖水平,选片、选角色的品位也较高,在屡次奉献令人信服的表演之后,其作品的“流量电影”印象在路人中慢慢被淡化,即使是向来对男流量明星不友善的男性论坛中,易烊千玺的风评也大有改观——这就和被敌视、被群嘲的肖战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射雕》是立足经典IP、必须吸引到不同圈层观众才能回本的春节档大片。假设肖战这回主演的只是一部中低投资成本的类型电影,即便影片本身素质不佳,单靠粉丝的力量,说不定也可以凭借预售冲刺这一波,在商业上平稳落地……

现在看来,流量明星最重要的作用是“保底”,对于《射雕》这种保个两三亿的底也远远不够的大项目而言,找流量兜底就不是最佳选择了。

总之,对电影业界来说,流量明星有用,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流量明星来说,成为重量级大片中的绝对主角是一种诱惑,但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最终,一切都要靠角色说话,靠电影说话,和最广大的观众“真心换真心”,才能在这个观众不再为流量盲目买单的残酷真实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饭圈“发疯”对影片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已经到了不可不察的地步。而片方乃至“正主”本人要是继续对此放任不加约束,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来源:角色帝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