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是聊剧本?因为我觉得,哪吒2作为一部突破性的特效大片,视效和美术有多牛逼,看一眼就知道了;但我又认为它的成功,有1/3其实不在场面上,而是在其剧本——哪吒2有个如今很少见的,非常出色的商业大片剧本,这撑起了它的整体骨架。
怪物马戏团 | 文
《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正在影院大杀特杀,现在其预估票房,已突破夸张的100亿,板上钉钉超越《星球大战》,成为全球单区域票房最高的电影。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哪吒2,相信很多BB姬的读者朋友已经看过了,所以我打算直接聊它的剧本,这里放个剧透警告。
注:全剧透警告!
为什么是聊剧本?因为我觉得,哪吒2作为一部突破性的特效大片,视效和美术有多牛逼,看一眼就知道了;但我又认为它的成功,有1/3其实不在场面上,而是在其剧本——哪吒2有个如今很少见的,非常出色的商业大片剧本,这撑起了它的整体骨架。
而这一点,对中国娱乐业的启发,说不定比其特效还重要。因为要打开真正的电影市场,就得靠重工业视效这事,两部《流浪地球》早就证明了。
电影没源,只能用预告截图随便配图了
所以哪吒2的剧本好吗?其实把它放在整个电影圈看,可能都排不上号。然而艺术电影、小投资商业片,和大投资商业片这三者,剧本应该有三套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不是简单的“商业片剧本,可以比艺术电影差”逻辑。
特效大片的剧本好坏,有套自成体系的评判标准。因为艺术电影的剧本是灵魂;小投资商业片的剧本是肉身;而高投资大片的剧本,则是必须先支撑万物,自身也不能塌的骨架。
哪吒2的剧本,放在如今全球的大投资商业片里,就是T1水准,甚至对这几年全球的AAA游戏剧本,都有诸多启发。
平心而论,哪吒2的剧本是有毛病的,而且在故事上,缺乏真正的独创性亮点。它大致说的是:哪吒和敖丙在重塑肉身时出了篓子,为了救敖丙,哪吒前去参与升仙考验,却被卷入一场针对封神大战和龙族旧仇的阴谋中。
然而我之所以给它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由于工作原因,我在这五年里,吃的特效大片和AAA游戏的剧本屎,估计比大多数人都要多。
所以我自认为对这五年全球文艺创作的真实水准,有个清醒的认知,放在这五年的高投资创作里,哪吒2的剧本就是百里挑一。
像什么《猎人克莱文》《惊奇队长2》《莫比亚斯》……我全看过,育碧的星战、奇异人生新作、龙腾4……我也全玩了,此外还有我因为拉踩顾忌,没提及的一大堆高投资单机、电影和手游。
《异人之下》,这我也去看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我给哪吒2的剧本评价太高了,那有可能是1. 我确实给得太高了;2. 它没对上你电波;或者是3. 你心里想的更好作品,要么不是真正的高投资,要么其实是5年前的创作,亦或者,它们其实也是五年里寥寥几部好剧本中的一员。
我们处于一个AAA游戏和特效大片对剧本愈发敷衍的时代,哪怕这些作品正一个接一个因为剧本问题仆街,可放眼望去,故事若粪的超级大作还是海啸般涌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哪吒2的剧本对行业的启发,可太大了。
哪吒2的剧本到底好在哪儿?
首先是改编,《封神演义》是个很难改编的原著,因为它在文笔、剧情编排和人物塑造上,都有许多公认的毛病,且部分价值观严重落伍,所以必须改。
可要改好,同时又贴合原著,非常难。一个对比例子,就是同样正上映的《封神2》,看看虎扑评分就知道了,一眼望去一堆2和3,难得费翔8.7,评价道“这片子还不如只拍你一个人”。
哪吒在《封神演义》中,是个超雄熊孩,身边还有问题师傅和父母,绝不是讨喜角色。在老动画《哪吒闹海》里,哪吒被改得一身正气,虽是经典改编,但离原著挺远。
而新动画哪吒里,哪吒的塑造用老动画中的正气形象打底,然后把一种朋克般真性情叛逆的反英雄气质,去贴合原著的“熊孩作风”。这其实很难,因为但凡往正或邪的方向偏太多,就会被指责背叛了我们心中的两个“原著”:《哪吒闹海》或《封神演义》。
从哪吒对战石矶娘娘的桥段就能看出。原著中,石矶真就是个莫名其妙被分到了反派阵营,然后莫名其妙被哪吒打死的冤大头。
而在魔童闹海里,石矶也是莫名其妙挨打的,完全没一点反派作风,这一点首先契合了原著。然后,哪吒打她的动机,是因为一身正气被利用,且哪怕在此处境下,狂暴的哪吒依旧是正直的——他依旧先信守诺言救下敖丙,没有彻底被杀亲灭族之仇控制。
类似的改动,遍布整个电影,例如讨伐夜叉和千刀万剐。这种改动很容易翻车,看看隔壁的《封神2》《射雕》就知道。要贴合原著,又赋予角色新生命,不妥协角色个性,同时不打破新故事的逻辑,真的很难。
为什么哪吒2的剧本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得说剧本最大的优点了:它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个被重复打磨到发光的剧本。
在导演饺子的采访中,记者问为何哪吒2过了五年才上映,饺子答,这是没有办法的,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写剧本,因为要做好作品,就必须打磨,这个时间省不了。观众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有资本这样去慢慢打磨,而机会是不能糟蹋的。
所有人都会在采访里说漂亮话,而有些人的话一听就是真的,饺子、郭帆和冯骥就是这种人;有的人则一听就是在放屁,比如《满江红》采访中的张艺谋,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他那段采访都是鬼畜素材。
在哪吒2的剧本中,有大量细节,以及前后呼应的伏笔。现在有很多专门聊这个的帖子,饺子说过,他们从制作一代时,就在打磨二代剧本了,很多钩子是那时就埋下的。
我看了两遍哪吒2,看到的细节伏笔,就已经是塞满的级别。比如无量仙翁不觉得尿骚,因为他是个树妖……太多了,可以写满整篇文章。
有些伏笔是摆在明面上的,比如无量仙翁下咒时耗时太久,其实在搞小动作。
而有的伏笔,则藏在暗处,而且很巧妙。比如李靖为何突然在申小豹面前帮申公豹说话?因为他在申小豹作诗的动作上看到了哪吒的影子,镜头特地给了个李靖神情变动的特写。
同样,为什么申公豹的父亲看到哪吒来犯,却表扬他作诗好,愿意收其为徒?因为他同样在哪吒的动作中看到了申小豹,这是个巧妙的双向伏笔,而且同时撑起了另一层伏笔:这个练功的老头,和陈塘关申公豹的线,实际上有关联。
另一个例子是申小豹的罗盘,为什么要专门提及这罗盘的设定?看第二遍时,我纳闷为什么申小豹第二次能这么快就找到申公豹,然后突然想起了这罗盘,行程就合理了。
此外,申公豹在彩蛋中还活着,但被关在隐秘的牢中——这时再想想那个罗盘,是不是觉得,展示罗盘那幕,没那么简单?
作品看不见的地方,反而最能凸显功力。我至今记得十多年前,在《冰与火之歌》吧里看到有人讨论,为什么提利昂决斗时,是让红毒蛇对战魔山,而非叫上另一个更适合的骑士?
普通读者根本想不到那名骑士其实也该在那儿,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马丁写疏忽了。直到有个人根据书中其他角色剧情线的细节,列出了一份这名骑士在维斯特洛大陆上的行程表,发现他那时真就恰好不在那儿,让大家大为震撼。
那之后,“看不见的细节”,就成了我看待剧本的重要指标。就像海明威所说:当你省去那些了解的东西时,它们会变成海面下的冰山,支撑你的作品;可如果你省去的,是自己也不了解的东西,它们就会变成你作品中的空洞。
还有些伏笔,是留给第四面墙外的观众的。最明显的就是申公豹身上的叙事诡计:当你发现自己误以为他就是罪魁祸首时,会想起第一部中申公豹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也太帅了
哪吒开头纠结神仙上不上厕所,玉虚宫的虚是什么意思,哪来这么多钱买玉。最后你会意识到这也不单是哪吒搞怪的片段,因为神仙确实也有人性的污秽、玉虚宫是虚伪的,而所谓修仙,根本没有挣脱财权的束缚。
上面这些,和《封神演义》中的刻画,也确实能对上。
剧本细节越打磨,自身的叙事逻辑越稳固,越经得起讨论和深究。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讨论传播极为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好的创作需要有种并非功利性的较真,去打磨那些没多少人注意的地方,这种较真总会在作品庞大的“意”中浮现,这也是拉瑞安和小岛秀夫做AAA游戏的态度。
近来的《米塔》也是如此
于是很多哪吒2里的场景,都不止有一种作用,比如一开始的众人采藕,第一层作用就是普通动画常见的搞笑合家欢桥段;第二层作用,则是与后面,太乙真人在陈塘关被屠后独自采藕作对比,以突出悲剧氛围。
如果这是真的,那哪吒和敖丙第一次用蒸汽作战,也是个伏笔
这些细节让我确信,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哪吒2的剧本,应该是个超级复杂的庞然巨物。它只是看起来很简单。
饺子一直是个对剧本打磨非常重视的人。他的处子作《打,打个大西瓜》,说的是两个领袖在牌桌上对战,把千万士兵当成耗材纸牌。而两个敌对的飞行员,则在沦落到小岛后成了朋友。
他们渴望救援,可当救援船到来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尚未结束的战争。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证残忍的对抗后,两人决定避开救援船,不再回到文明世界。
这动画只有10分钟,剧本却很满很巧妙,充满对照和隐喻,例如它的地图是两条狗在争骨头。
故事中,两个主角从纸牌变成了人,他们从仇恨的工具“退化成了”人,然后发现,人实际上本该是互相扶持的群居动物。
两人在岛上的娱乐是下棋,而两个领袖,也在下棋打牌。这是在暗喻人类的战争,来自最基础的本能;可实际上,这本能或许根本不是暴力的。而在广阔的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为了土地厮杀不止,实际上,小小一块孤岛,却足以让两个人和平相处。
短片最后,有个我多年前没看懂的细节:为何动画最后要拍两人精心把救援队留下的烟头,包起来的动作。
在哪吒2后重看一遍,我意识到,这是在刻画,两人其实非常向往文明世界,所以哪怕一点文明的残骸,对他们而言都宛若珍宝。可哪怕如此,他们也不愿回到文明世界——简单一个包烟的动作,就巧妙刻画出了反战的烈度。
对剧本的重视,是根植在饺子的创作思维深处的,这在如今的大投资娱乐项目中,实在太难得了。因为剧本是“只需要一支笔就能写”的东西,它时常处于鄙视链的底端,要为各种东西让位。
如果是电影,那它就要为某个大场景、大牌演员修改;如果是手游,就得为UP的角色让位,哪怕不该出场,也得硬插一段,至于已经UP过的,就连着未竟的故事线一起退居二线吧;如果是单机,那为玩法让位很正常,但剧本还得给投资方的营销策略鞠躬,把神级剧本硬生生注水扯成三部曲,在电影和游戏里,都是常见的事……
可大多数这么做的作品,都已经翻车。
这几年的高投资娱乐作品的创作环境下,剧本简直要成奴才了,所以剧情神作《星际拓荒》的叙事设计师Kelsey Beachum最近会怒吼别再把她的工作当垃圾。
相比之下,饺子对待剧本的态度堪称魔幻。有个轶事:龙宫中,海底军队的锁链,捆在数万小兵上,特效很难加,加了工期就要爆。为此剧组产生了严重分歧,但饺子就是要执意加上去。
而饺子解释这个执念的原因,不是为了场景震撼,而是因为海底妖族被困,龙王借它们把守陈塘关,它们有反叛之心,但龙王捏住了其命门,所以这是剧情上,一个逻辑的底层核心——为了这个叙事的底层逻辑,特效组的工期增长了四个月。
所以哪吒2做了五年,实际上饺子最初的计划是三年做出来。
可以看出,哪吒2把剧本的重要性,放在了很高层面,有时甚至压过了特效。能在超级大片里做到这一点,真的少之又少,然而实际上它至关重要。
所以哪吒2的剧本,才能好到足够把整部电影撑起来。对于一款高投资的特效大片来说,剧本需要顾及的太多,它首先需要考虑场面和动作戏的分配。
而哪吒2展现了从徒手格斗、兵器对招、斗法、大战短兵相接、两军冲锋等全方面视觉奇观,而且它成功做到了让电影三幕的观感爆炸上升,相比之下,我已经数不清这五年的全球大片中,有多少的第三幕泄气成哑炮了。
然后,它能把故事脉络梳理清,让每个角色的行事逻辑自洽。所以思考后,你能理解申公豹每句台词背后的缘由,敖光对申公豹的信任来自何方,每个小角色的决策都不会别扭,没有机械降神,在一个群像剧里,这同样难得。
而且,剧本的价值观清晰,饺子可能确实在电影里安插了一些类似玉牌像绿卡的暗喻,但我觉得整部电影的站位依旧是建立在普世价值观上的,没有让任何暗喻喧宾夺主。
针对这个剧本,如今有三种常见批评:辱女、哪吒没成长和屎尿屁笑话太多。
前两点基本是无稽之谈,我想不出一部把母亲角色塑造得如此出彩,同时又强硬独立的电影,是怎么和辱女扯上关系的。而且别忘了第一部里,唯一愿意和哪吒玩的外人是个小女孩。
至于石矶娘娘,虽然胖,但毫无反派特性,事实证明她如今人气不低,再说大山的审美,也该粗壮一点了。
哪吒的成长,我认为反而是剧本处理最好的地方之一。因为它隐秘又明显,隐秘在于,不是俗气且脱离现实的爆种式成长,明显则在于,成长的脉络,就在两部电影的标语中。
第一部里,哪吒的口号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所以他要干翻这天。可第二部,他却发现事实并不是他说了算的,于是他也一度愤而立誓成仙,抛掉魔童身份;最终,却又为了守护众妖魔的生存权,说出“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注:《封神演义》中的妖魔,其实并非西方文化中的妖鬼和恶魔,而是更复杂的立场问题(截教多为妖,但行事并无恶意)。
当看到一个角色,从喊着“我要干翻这天”的小孩,变成说出“我想试着改变这世界”的青年时,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出彩的成长刻画了。
续集中的哪吒依旧愤怒,但他其实已经从纯粹的理想主义反叛,向现实的改革者转化。所以当敖丙问他为何知道自己会回来时,哪吒的回答不是因为他们的命不由天,而是说,也许是因为,他们都还年轻吧。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哪吒已经明白了,那些不年轻的人,为何没有反抗,而且他能够理解。但就算知晓这一点,他依旧愿意尝试改变,也就是罗曼罗兰那句经典话语: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至于屎尿屁,我认为见仁见智,我其实也对饺子特有的港式屎尿屁幽默不感兴趣,但对此没意见。因为我认为,哪怕我们最好的创作者,也不是超凡脱俗的,所谓的阳春白雪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
莫扎特爱开大便笑话,贝多芬钟情于大保健,尼采平日疯狂手冲(他的挚友曾在信件里对此表达担忧)……我这么喜欢用先辈表情包,其实也是因为,我不觉得伪善的卫道士是真实的偶像。
就像教科书上的老头精英照片,让你误以为世界全是由智慧的老年人改变并统治的,实际上去查查他们改变世界时的相貌,你就会意识到,世界一直都在被年轻人改变。
提出相对论时的爱因斯坦
所以哪吒2的剧本好吗?放在一部艺术电影里,我会说,它太肤浅俗套了;放在一部5000万投资的商业片里,我会说,它还行,但还是有点平庸;可放在一部5年制作、4亿投资的大片上,我会说,它简直完成度高到爆表。
因为这个剧本同时做到了趣味性和逻辑性,在节奏、视效展现、情绪营造、人物塑造和细节铺垫上,都达标完成,而且几乎没有明显短板,各种剧情编排就像锁子甲,环环相扣,又承上启下。
说它是中国重工业电影未来的剧本教科书,完全不为过。很多场次的儿童观众,都在后半段看得一言不发,对于一部几乎2个半小时的电影来说,这成就可太了不起。
如果《流浪地球》为我们打开了工业大片的门,那《哪吒之魔童闹海》打开的,就是那个本该不需要强调的真理:哪怕有最高、最华丽炫目的特效,也不能放下那最基础,看似只是一支笔写出来的故事。
“剧情党”常被当成小众,但我觉得对所谓的“非剧情党”来说,这不重要的剧情,其实就像贝斯笑话里的贝斯:大家觉得听不到,实际上是以为自己没听到,真给它去掉,整首歌就因为缺少鼓和吉他的衔接,立刻崩塌。
这几年,我在AAA游戏和电影大片上吃的剧情屎,已经多到心灵的马桶都要爆炸了。我相信这也不是我一人的看法,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原本鉴赏正常电影/游戏的人,都跑去转型当了“赤石博主”。
所以,能一火尖枪干爆这蔑视编剧和剧本,然后盛产狗屎的娱乐业现状,就是我心目中,哪吒2最大的价值所在。
来源:BB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