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大爆!万达、博纳却亏麻了,AI能救场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17:33 1

摘要:节后开工第一天,复盘一下这个春节,还是相当热闹的。前有AI新秀DeepSeek差点“掀翻”了整个行业;后有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票房大爆,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节后开工第一天,复盘一下这个春节,还是相当热闹的。前有AI新秀DeepSeek差点“掀翻”了整个行业;后有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票房大爆,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当AI与电影相遇,资本市场也嗅到了新的机遇。AI+电影,正成为资本追逐的新风口,也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2月5日即节后第一天开盘,《哪吒》主投方光线传媒直冲20cm涨停。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院的股价表现却相当惨淡。万达电影下跌3.55%,博纳影业直奔跌停。

事实上,在多部IP重磅大作上映,叠加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补贴等因素的提振下,2025年春节档前七日(1/28-2/3)全国总票房(含服务费,下同)高达85.84 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同档期最高票房。

只是一时的繁荣,显然还不足以扭转行业整体的疲软。根据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万达电影和博纳影业双双深陷亏损泥潭。

一、头部影片稀缺,电影市场低迷

万达电影和博纳影业是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两大影院,二者都以影院收入为主。2024年上半年,博纳影业影院收入占总营收76.72%(分部抵消前)。万达电影则拆分披露了观影收入、商品及餐饮收入、以及影院广告收入,分别占总营收58.53%、13.08%、9.45%。

不过从规模来看,博纳影业与万达电影显然还不是一个量级。

万达电影靠院线影院起家,早期万达院线旗下的影院均为直营,基本都位于万达广场内,并借此遍布全国。2009年,万达院线便以超过8亿的年度票房收入首次成为国内第一。

截至2024年中,万达电影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918家,7,641块银幕。其中直营影院706家,轻资产影院212家(轻资产影院即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另有澳洲院线拥有61家影院。

而博纳影业自有影城仅107家,银幕总数888块。另外,博纳影业院线旗下加盟影院131家,包含101家公司旗下影院及30家外部加盟影院。院线加盟也为博纳创造了一定收入,但2024年上半年,院线收入占比仅2.13%(分部抵消前)。

整体比较,2024年上半年,万达电影观影、商品及餐饮销售、广告收入合计50.4亿,而博纳影业影院收入还不到5亿,不足万达电影1/10。

但即便强大如万达,也不过是表面光鲜。

2015年,万达电影成功上市。上市后,开始大肆并购扩张。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万达电影累计商誉已高达134.91亿

然而2019 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全国银幕数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发展整体放缓等因素影响,万达电影的巨额商誉开始爆雷,全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8.98亿,导致净亏损47.29亿。接下来三年特殊时期,更是雪上加霜。

2023年,万达电影业绩初显回暖,扭亏为盈,但结合2024年数据来看,依旧疲软,票房、商品销售、广告收入全面下降。

究其原因,头部影片供给不足,电影市场表现较为低迷。2024年全国电影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 22.3%。

这种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博纳影业影院、院线收入也分别同比下降16.41%、20.08%,比之万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影院经营承压,利润惨不忍睹

现如今,影院不仅面临收入疲软,而且由于单银幕产出同比下滑,导致利润更是低的离谱。

2024年上半年,博纳影业影院毛利率只有5.18%,同比2023年,下降约10个百分点。至于下半年,只怕更加惨不忍睹。2024年第三季度,博纳影业毛利率-44.23%,全年扣非净利润预亏损7.48-9.89亿。

相比之下,万达电影略胜一筹,但也堪忧。

参考万达电影2024年上半年数据来看,票房是其影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观影收入的毛利率只有2.45%,勉强覆盖成本。幸而商品及餐饮销售、广告等毛利率较高,整体算下来约实现了16.77%的毛利率。

综合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净利率1.66%。虽然不高,但至少盈利。只是全年来看,就没这样的好成绩了。

根据2024年度业绩预告披露,万达电影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亏损9.7-10.7亿,剔除计提资产减值因素后,预计经营亏损仍约1亿元至1.5亿元。

而在这背后,还得靠其他业务贡献了不少利润。

2024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其他业务收入6.24亿,虽然只占总营收10.04%,但其毛利较高,利润占比高达31.19%。据互动问答平台上介绍,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场地租赁、设备租赁、影厅冠名等。

显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电影700多家直营影院,总能通过其他业务,实现一些收入。但反过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电影主业的不景气。纵有其他变现收入,仍然难掩亏损。

三、延伸内容制作,悲喜并不相通

除影院外,万达电影和博纳影业也在向上游内容行业延伸。

2019年,万达电影因商誉减值导致巨额亏损。同年,万达电影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并购万达影视,向上游内容行业布局。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当年万达电影实现影视剧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合计约14亿,占总营收9%。

然而内容制作并没有挽救万达电影的颓势,相反,发展至今反倒有些自顾不暇。

2024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分别实现电影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1.58亿、0.65亿;分别同比下降21.83%、下降66.38%;分别占总营收2.53%、1.05%,已聊胜于无。

如今,万达电影也已易主。万达电影控股股东为万达投资,而2023年,万达文化集团已将其所持万达投资49%股权转让给儒意影视,而后,王健林等也将其持有的万达投资51%股权转让给儒意投资。

交易完成后,儒意投资和儒意影视合计持有万达投资100%股权,万达电影实控人已由王健林变更为柯利明。

儒意被誉为影视圈黑马,近年来出品了多款爆款影视作品,包括《你好李焕英》、《独行月球》等。但若想在万达电影身上复刻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并非易事。内容制作的核心是内容。而对内容品质的把控,需要一点眼光,也需要一点运气。

事实上,博纳影业在电影投资和发行业务上,也有一定积累。2022年,博纳影业投资与发行影片共5部,其中包括2022年度全国唯一一部超过40亿元票房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

这一年,博纳影业电影投资、发行收入分别高达6.97亿、8.16亿。但2023年立马变脸,电影投资收入锐减,毛利净亏损2.97亿。

2024年上半年,博纳影业电影投资、发行收入分别为1.48亿、0.08亿,不复从前。今年春节档上线的电影《蛟龙行动》更是在票房底部苦苦挣扎,遥望《哪吒》,悲喜并不相通。

总的来说,内容制作高收益,同样高风险。比起一时得失,能否稳定输出优质内容,才是成败的关键。但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今年初《哪吒》大爆,带飞了光线传媒。然而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会花落谁家。

现阶段,AI正以迅猛之势融入电影行业。2024 年上半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内地,都出现了完全由AI制作的影视剧作品。从剧本撰写与筛选、角色选择、影视剧拍摄与制作,宣传与发行,直到上映效果评估,或多或少存在AI的协助。不过,AI或许能够提升影视制作的效率,但质量,或许才是影视寒冬破局的关键。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