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第一,背后的光线传媒也到了十字路口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17:42 1

摘要:不过,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这部“中国影史之最”虽短暂提振了光线传媒股价,但从长期来看,光线传媒仍要推出更多的“哪吒们”,其距离真正的“一直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 | 萧田

春节档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简称“哪吒2)正在打破多个中国影史纪录:

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总票房预计将超过百亿,如果达到预期,《哪吒2》将不仅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名,还将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在外界看来,《哪吒2》票房井喷,主要出品方光线传媒和背后的老板王长田赢麻了。

受此影响,截止到2月7日收盘,光线传媒(300251.SZ)迎来多次“撑杆跳”,股价大涨了近28%,市值达到近410亿。

不过,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这部“中国影史之最”虽短暂提振了光线传媒股价,但从长期来看,光线传媒仍要推出更多的“哪吒们”,其距离真正的“一直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大IP时代,光线传媒吃到“红利”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会发现今年的春节档上映的六部新片非常有意思。

无论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还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抑或是《蛟龙行动》均为IP及系列化电影。

“系列化”IP作品凭借前期积累的口碑和粉丝基础,成为吸金主力,原因并不复杂。

系列电影是指有共同片名和主题、相同主要角色、连贯或相关故事的多部电影。出品方往往将共同的主题、故事、人物等聚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具有强大品牌知名度的电影IP,尤其是发掘系列中第一部大获成功的影片的拍摄制作经验,不断推出续集,在宣传和发行时充分发挥IP效应,迅速吸引前作的影迷走进影院观看。

就拿“哪吒”系列电影来说,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横空出世,影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血。

这部电影最终取得了50亿的票房和8.4的豆瓣评分,几乎是国产动画的天花板,也正是因为前作的成功,才有了5年后《哪吒 2》的强势回归。

不过,相较于《封神第二部》《蛟龙行动》等,《哪吒2》一枝独秀的另一层重要原因还在于主创团队的努力。

影片主题完成了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天地不公,就扭转乾坤”的升级,这一升级让《哪吒2》的世界观更为庞大,包括仙界、人间和妖界,故事体量全面升级,角色数量是前作的三倍,仅特效镜头量就超过了前作的全片镜头量,参与制作人数从1600人扩大到了4000人。

在导演饺子(杨宇)看来,“我们做动画的心态是宁缺毋滥。”饺子说,“观众给了我们做第二部的机会。随随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们的追求。我们相信,观众不会拒绝有诚意的作品。”

《哪吒2》的成功是集结了所有主创人员努力的最终结果,但也不是横空出世的成功。也正是看到了前作达到了国产动画从未有过的高度,光线传媒这才愿意首次试水、全线参与制作这部动画电影。

换而言之,在功劳簿上,《哪吒2》的成功跟光线传媒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大。

虽然光线传媒很早就在提打造“中国迪士尼”的愿景,但实际上,无论是投资《大鱼海棠》还是斥资2.08亿入股了制作出《猪猪侠》《洛洛历险记》《果宝特攻》的蓝弧文化,或者是推出《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大护法》《昨日青空》等,总体而言,光线传媒的“中国迪士尼”梦并非是一帆风顺,反倒是此起彼伏。

根据财报显示,光线传媒近几年业绩起伏明显,2019年营收曾达28.29亿元,2022年降至7.55亿元,2023年涨至15.46亿元。归母净利润波动更为剧烈,2019年9.48亿元,2021年和2022年连续亏损,2023年扭亏为盈至4.18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哪吒2》虽然再一次帮助光线传媒扫去阴霾,但说光线传媒产品质量和工业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准可能还为时过早。光线传媒需要更多动漫影片的成功证明自己。

2、寒冬之下,巨额收益背后的风险暗藏

回顾2024年的电影市场,不难发现背后的低迷。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22.3%。在当下整体电影市场疲软的背景下,不少影业公司面临着巨大现金流压力。

以前期频频陷入“保密争议”宣传的《蛟龙行动》为例,其背后的出品方博纳影业董事长、创始人于冬曾表示,博纳已经把资金全部集中在《蛟龙行动》。

谁曾想这个春节档,本来是想靠《蛟龙行动》翻盘的,却陷入到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业绩预告显示,在2024年,博纳影业预计净亏损6.37亿元至8.81亿元之间。2024年三季报显示,截至当期,博纳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3.42亿元,在2023年同期为8.81亿元。

而这也道出了在大IP及系列化模式下,收益永远都是和风险对立的。

以“哪吒2”为例,一个新趋势是,导演饺子在“哪吒”世界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哪吒1》第一出品方为光线传媒,到了《哪吒2》排名第一的出品方变为了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穿透之后这家公司大股东为饺子,他持股占比为56%,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持股30%。

据光线传媒公告,截至2月4日,公司源于《哪吒2》的营业收入在9.5亿-10.1亿元。

群益证券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哪吒2》将对光线传媒一季度业绩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以80亿票房计算,或将为公司带来接近10亿元级别的利润贡献。

而大IP模式特质是,当核心团队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后,也意味着优秀的作品周期过长,拍摄周期、制作周期、需要准备的周期过长,很容易把一个公司的现金流焊在这。

对光线传媒而言,一部电影赚盆满钵满还远远不够。在总票房达到200亿的2016年,王长田在内部公开信里写道:

“只有商业上的成功,我们才有可能在电影行业立足,才有机会站在电影行业的中心而不是边缘,才有能力去补贴、分担那些亏损的影片,那些创新作品和艺术作品。”

目前,其旗下《大鱼海棠2》《姜子牙2》《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三国的星空》等动画电影也正在有序制作中。这些电影未来能否创造高票房,对光线传媒来说,仍是一场大考。

3、“中国迪士尼”之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去年,电影行业的寒冬让不少从业人员转型去做了最热门的短剧。当被问到光线传媒的未来动作时,王长田却不准备带领光线传媒去追风,他说:“永远有热门的产品,但没有一个产品可以永远热门。”

这句话其实也代表着光线传媒这几年经营理念的转变。

实际上,自从2006年发行第一部电影《伤城》,转型为"传媒+娱乐"的商业运营模式后,光线传媒在影视领域不断发力,跟风的事情没有少做。比如深度参与了重塑行业三观的《战狼2》。

当时,王长田希望光线传媒做到“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项目中,有30个来自光线传媒”。

所以虽然早在2013年,王长田就带领光线布局了国产动画赛道,但并没有下定某种决心。直到经历了过去几年“明星资本化”风波后,光线传媒对“中国迪士尼”的目标才更加笃定。

2015年前后,王长田精准捕捉到动画电影市场的潜力,布局动画电影领域,成立了彩条屋公司。彩条屋公司签下了十余位动画导演,并大规模投资有潜力的动画公司,其中就包括《哪吒》系列导演饺子持股的可可豆动画。与此同时,还陆续推出《大鱼海棠》《哪吒 1》《姜子牙》《深海》等作品。

为了进一步推动动画电影业务的发展,光线传媒于2022年成立了专注于动画电影全流程的自有厂牌光线动画。在王长田的构想里,光线动画肩负着搭建中国神话宇宙项目的重任。

不管怎样,哪吒2的成功客观上为光线传媒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中国迪士尼”之梦增添了一块极为重要的基石。

但这场追梦之旅必定要求光线传媒的步履不停。

来源:一号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