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剑指108亿,王长田赚大头,饺子赚小头,影城经理乐呵呵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13:27 2

摘要:截至2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仅10天,票房已突破63亿,并打破《长津湖》保持的57亿内地影史票房纪录。

《哪吒2》剑指108亿:王长田的资本盛宴、饺子的逆袭神话与影城经理的春节狂欢

——一场票房奇迹背后的财富暗战与行业震荡。

2025年春节档,一部动画电影搅动了整个中国内地影市。

截至2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仅10天,票房已突破63亿,并打破《长津湖》保持的57亿内地影史票房纪录。

更让人瞠目咋舌的是,票务平台已将预测票房从94亿上调至108亿,把全国单一市场创下的票房奇迹,大幅提高到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度。

啡哥根据最新预测票房,做一下初步计算,在这场票房狂欢的背后,谁是最大赢家?

一、108亿票房,该怎么分?

若《哪吒2》最终票房达到108亿,这串数字将不仅仅是影迷的狂欢,更是一场精密计算的资本博弈。

根据行业规则,票房需先扣除8.3%的不可分账部分(5%电影专项基金+3.3%营业税),剩余91.7%进入分账池。

也就是说,还有99亿票房参与分账。

首先,全国电影院将分走52.27%,约51.7亿元。

一位影院经理透露:“排片占比超过40%的影院,单日票房收入可达百万级别,加上爆米花、饮料的销售额翻倍,这个春节档赚得比过去两年总和还多。”

更疯狂的是,有的影院为《哪吒2》单日排片达到99场,平均每5分钟一场,几乎“霸屏”黄金时段。场场爆满的同时,还增加了座位,甚至连走廊过道都坐满了观众。

还有,部分影城经理租了当地的大会堂,请工人连夜加班,临时改装成电影院对外售票,单厅能容纳2000人,观影人群有增无减。

达到这种一票难求的程度,可能还是李连杰的《少林寺》公映时才能出现的盛况吧。

不过,这51.7亿分账票房,是归全国电影院经理和所有工作人员分食,具体到某家影院,实际也没那么多了。

其次,光线传媒的“暴利方程式”。

我们来了解一下《哪吒2》的制片发行方。

光线包揽了5家出品公司中的3家,包括光线传媒、光线影业、彩条屋影业,这3家是从属关系,并独占发行权,彩条屋影业的分支机构就是饺子的可可豆影业。

《哪吒2》的片方分账约39.25%,预计在38.8亿左右,其中最大赢家非光线传媒莫属,换句话说,光线老总王长田靠这部电影赚的钱让人想都不敢想。

按公告数据推算,光线在片方分账中占比约60%,预计可获23.3亿票房分账收入,远超其之前公告中披露的10亿前期收入。

这还是电影本身的分账收入,最厉害的当属资本市场的反应,因为光线是上市公司。

这几天,随着《哪吒2》票房爆发,短短2天时间,光线传媒股价暴涨40%,市值激增116亿,直逼400亿大关。

这是啥概念啊,这相当于用了一部电影撬动了四倍于票房的市值神话。

光线是王长田的公司,他占了多少比例,持有多少股票?这已经没法有数字来计算了,这次王长田赚大头赚得爽啊!

难怪,光线从游族影业拿到《三体》电影版后,王长田请张艺谋执导,并豪气的对他说:“投资不设上限,把质量做好就行了。”

他有钱,就敢夸下这个海口。

最后,饺子的“逆袭密码”,他到底能赚多少?

导演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他的故事比电影更富戏剧性。

这位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跨界导演”,凭借《哪吒2》跻身“百亿导演俱乐部”,个人财富更是成为舆论焦点。

他把个人爱好做成了事业,之前自费制作了短片《打,打个大西瓜》,之后成立饺可力个人工作室,后来发展成为成都可可豆动画工作室。

从一个人到几十人,再到几百人,最终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加上外包工作人员,总共1600人用了近十年时间完成了,市场对于努力的人们给予极高的回报。

最终,《哪吒1》拿到了50亿票房,2019年业界神话。

到了第二部,导演饺子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透露,《哪吒2》参与打造的人员共有4000多人,是第一部二倍之多,投资成本也翻了几倍,所以5年时间就完成了。

如若《哪吒2》票房达到108亿,饺子可通过两大途径获取高额回报。

第一大途径就是导演的个人片酬。

业内人士透露,饺子很可能以“制作入股”形式参与净利润分成。若净利润达35亿,按108亿票房推算,导演分成比例保守估计5%,即可再获1.75亿。

第二大途径就是公司的股权收益。

《哪吒2》中有两家制作公司,均由饺子控股,一家是可可豆动画,他持股56%;另外一家是自在境界文化,他持股51%。

若片方分账38.8亿,按股权比例推算,两家公司可分得约15.5亿(40%),饺子个人通过持股可入账约8.3亿。

当然了,这是公司收益,旗下有很多工作人员,这些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要分给下属制作员工。

比如《哪吒2》耗时5年,特效镜头1900个,单是“水淹陈塘关”场景便打磨一年,团队日均工作15小时,修改镜头超20版。

这些都是他们团队拼出来的。

还有一项长期收益,那就是版权衍生品,《哪吒2》的周边产品销售额已破5亿,盲盒卖到脱销,但这一收益未被计入票房分账。

另外,动画人物形象手办、抱枕、玩偶等衍生品已经委托相关公司开发制作了,相信过段时间,孩子们都能买到,包括哪吒、敖丙、太乙、申公豹等心仪小饰品了。

光线是否与饺子团队共享这块蛋糕?知情人士称:“衍生品开发权通常由版权方主导,而光线手握IP,可能独占大头。”

所以,啡哥预计,饺子的个人导演片酬,加上公司股权收益和后续的版权、衍生品收入,他这一波至少要赚10亿,成为中国动画导演“首富”已板上钉钉。

相当于王长田的大头来说,饺子肯定是小头了,不过,这个小头收入,也让所有创业者都不敢想象的,铁定超过了同期出来的郭帆、贾玲和吴京等导演了。

二、影城经理乐呵呵。

去年自五一档之后,内地大片急速萎缩,后续的端午档、暑期档、国庆档,以及贺岁档,全部一败涂地,以至于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仅收425.02亿元。

比2023年的549亿,少了124亿,非工作日,几乎没有观众去看电影,电影院十分冷清,多家影城没有撑到《哪吒2》上映,败给了房租,宣布倒闭。

2025年春节档期间,全国影城经理的笑容比爆米花更甜。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影院单日营收破百万已成常态,三四线城市影院也因《哪吒2》的合家欢属性迎来人流高峰。

影院经理乐归乐,但狂欢之下则暗藏危机。

今年,太过度依赖头部影片,某二线城市经理坦言:“《哪吒2》占了80%排片,其他电影几乎‘陪跑’,万一口碑崩盘,整个档期就完了。”

还有票价争议,春节档平均票价涨至65元,观众抱怨“看不起电影”,可能透支未来消费意愿。

最重要的是,《哪吒2》后续票房萎缩,谁来接档?

啡哥看了一下,2月14日情人节档期,后面的清明档期,包括五一档期,除了几部好莱坞电影之外,内地重磅电影全部缺失。

难道,我们全年就靠《哪吒2》扛票房吗?

三、结语:《哪吒2》票房神话之后,路在何方?

《哪吒2》片尾列出的138家中国动画公司,暴露了国产动画工业的集体困境:分包模式下,多数公司仅能赚取微薄制作费。

苏州趣豆文化耗时5个月制作树藤特效,收入不足百万,创始人感叹:“我们只是产业链最底层的‘打工人’。”就像是电影中的“土拨鼠”一样。

《哪吒2》的108亿征途,不仅是一场资本与才华的共谋,更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的深层博弈:光线传媒的资本野心、饺子的工匠精神、影院的生存焦虑,交织成一幅复杂的行业图景。

当观众为哪吒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热血沸腾时,中国电影人或许更需思考:如何在商业成功与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

如何让138家动画公司不再“为他人做嫁衣”?

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神话”里。

附:请注意,以上分账票房只是计算内地单一市场,《哪吒2》的制片发行方已着手准备全球发行了,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档。

北美将于2月14日情人节上映。

《哪吒2》的票房神话仍然在继续……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