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一路飙升,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四,假期最后一天也贡献了一份票房。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一路飙升,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四,假期最后一天也贡献了一份票房。
果然,电影的效果不负期待:无论是紧凑的剧情,还是华丽的特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画面精美,加上精彩的打斗场面,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回想起五年前看《哪吒1》时,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激起的那股豪情壮志,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而这一次,《哪吒2》里的那句“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配合那个充满力量的语气,也让我瞬间感到无比振奋,仿佛被打了一剂兴奋剂。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关注剧情和特效,我开始更关注电影中那些边缘人物的命运。
生活中的无奈和复杂,往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比如电影里的陈塘关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如蝼蚁般死去,但作恶的人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再比如石矶,她不过是想追求美丽,成为最美的女人罢了,影片里也没有体现她的作恶,但她却被误解成“邪恶的妖”,被当作升仙的垫脚石。
特别动容的,是作为妖的申小豹那句:“这些年,我天天修炼,从没偷过懒,哥就是我的榜样!”
然而,申公豹在他眼里的榜样,却是替大师兄无量仙翁干脏活累活才拥有的。
同样如此刻苦努力的申公豹,始终得不到元始天尊的重用,辛苦攒了几年也仅有六颗仙丹,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
你看,申公豹是不是特别像出身寒门的小镇做题家,没什么背景,父亲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教师”,他只能拼命学习才能挤进“清北”,但进了“清北”才发现,原来分数抹不平出身的差距,自己起点太低,循规蹈矩最后也只能当个薪水不高还任人摆布的牛马。
反观无量仙翁他们随手一出就是几千颗仙丹,同样太乙真人那种懒散的生活态度,却得到了师尊的青睐,随便拿出的法宝法器,都能轻松应对一切困难。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自己。
作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走进了社会。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拼尽全力,只为了能有个更好的未来。
然而,尽管我在努力,却依然比不过那些“天生幸运”的人。
社会中确实有一种看不见的偏见,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无论你如何拼尽全力去突破,却总是被这座山挡住了前行的道路。
电影中的角色,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无法言喻的苦衷,而这些看似“坏”的人物,或许只是在不公的社会中被误解和忽视。
每一个看似无力的挣扎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深深的愤怒和不甘。
申公豹的痛苦并不是他自愿的,而是源自那些看不见的偏见。
每当我们以为他是坏人时,却忽略了他内心的挣扎和不公。
这也让我深刻《哪吒1》里申公豹所说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这种成见,往往挡住的不仅是他人,更是我们自己。
我们看见别人轻松获得机遇,而自己却不断在困境中挣扎,这其中的无奈和痛苦,正是社会偏见的真实写照。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