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书记赵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18:31 3

摘要:2007年底,赵勇刚到唐山市时,他很快就意识到,要让这座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更为人知,提升唐山的城市形象势在必行。赵勇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这一强有力的媒介,来为唐山增光添彩。

投资电影提升唐山形象

2007年底,赵勇刚到唐山市时,他很快就意识到,要让这座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更为人知,提升唐山的城市形象势在必行。赵勇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这一强有力的媒介,来为唐山增光添彩。

这个想法迅速获得了唐山市政府的支持,电影作为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外界了解唐山。借助电影的传播力,唐山将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塑造起新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关注,从而推动城市的发展。

通过广电总局的帮助,唐山市最终确定了电影的投资框架,唐山市决定投资6000万元,而其他主要合作方也加入其中。中影出资700万元,华谊、英皇、寰亚、上影、浙广等公司联合投资了5300万元,这样的投资阵容为电影的顺利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唐山方面对电影的内容控制非常严格,始终坚持确保电影能够准确反映唐山的文化和价值观。在电影的初期剧本阶段,制作方提交的内容中,某些情节与唐山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不符,这让唐山方面感到十分关注。剧本中的一些描写,未能充分体现唐山人民的坚韧与拼搏精神,也有一些细节可能会误导外界对唐山的认知。因此,唐山市政府决定对剧本进行修改,要求删去那些与唐山价值观相悖的部分。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唐山方面与电影制作方的互动不断深入,双方进行了多次磋商。这些磋商不仅涉及电影的具体内容,还包括如何在电影的形式上加入更多地方特色。唐山方面与电影制作团队探讨了如何将唐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以及民俗风情融入到电影当中。唐山的独特魅力逐渐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在展现灾难的同时,也能传递出唐山人民的顽强精神和城市的复兴力量。

汶川地震的冲击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发生,给《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的拍摄计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地震的消息瞬间传遍全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大电影公司纷纷调整拍摄方向,开始将地震题材作为创作重点,这一变动让原本独具特色的《唐山大地震》瞬间失去了它的题材优势。汶川地震带来的震撼效果,使得唐山地震的题材显得不再独特,市场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的需求和关注度也开始出现下滑。此时,电影的前景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朗,是否继续拍摄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冯小刚,作为电影的导演,在第一时间联系了赵勇,讨论继续拍摄的可行性。冯小刚表示,由于汶川地震已经成为全国电影公司纷纷聚焦的题材,许多类似的电影项目正在启动,这种情况下,唐山大地震的独特性是否还能吸引观众,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他对电影能否脱颖而出产生了疑问,认为电影可能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观众的关注点可能已经转移。

赵勇在接到冯小刚的电话后,仔细思考了这一问题。他意识到,汶川地震的震后效应虽然在短期内让地震题材的电影市场出现饱和,但唐山大地震本身承载了更深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而不仅仅是一次灾难的呈现。尽管电影题材的独特性受到了挑战,但唐山人民在1976年大地震中表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依然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面对这种局面,赵勇决定召开一次座谈会,邀请唐山市的作家、艺术家和文化界的各方人士,共同探讨电影是否继续拍摄以及如何调整电影的方向。这场座谈会定于2008年10月举行,赵勇希望通过集思广益,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座谈会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如何将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和汶川地震中的抗震精神相结合,以创造一部更加具有广泛共鸣和感召力的电影。

大家普遍认为,汶川地震的抗震精神和唐山人民在1976年地震中的坚韧不拔是非常相似的。唐山在那场灾难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勇于重建的精神,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汶川地震中的全民团结、奋勇抗震的精神,和唐山人民在历史中的抗震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大家一致认为,唐山人民在两次不同历史背景下展现出来的抗震精神,可以在电影中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在座谈会后,赵勇决定继续推进电影拍摄,并开始着手调整剧本。通过剧本的修改,唐山大地震不再只是单纯呈现一场灾难,而是更加注重展示唐山人民在灾后重建中的顽强意志,结合汶川抗震的精神,传递出更多正能量。

最终,《唐山大地震》在调整后继续拍摄,并且在上映后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电影通过对两次地震精神的深刻描绘,成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成为了一部具有强大情感力量的作品。

曹妃甸的产业布局与投资

在电影文化投资取得进展的同时,赵勇并没有忽视唐山市的经济发展。进入唐山市工作后,赵勇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发展战略——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这个区域位于唐山市东南部,面对着渤海,是唐山乃至河北省未来发展的关键项目之一。为了确保这一工业区的高效规划和科学发展,赵勇决定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邀请瑞典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参与曹妃甸的规划设计,帮助这个区域从全球视野出发,设计出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趋势的规划蓝图。

曹妃甸的规划面积达到了310平方公里,雄心勃勃地要把这里打造成唐山的新兴工业区。赵勇在规划中明确提出,曹妃甸将依托现代化的产业链,重点发展精品钢材制造、装备制造业、港口运输和大化工业等高端产业,打造一个集聚效应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增长极。这一战略旨在通过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使得唐山能够从传统的重工业城市,逐步转型为一个新型的工业和科技创新高地。

在环保方面,曹妃甸将致力于高标准的环保技术和设施,首钢的“零排放”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首钢项目的“零排放”技术,意味着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的污染物,所有废弃物都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曹妃甸规划的推进,唐山市的经济投资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08年8月,唐山市正式启动了这一庞大的投资计划,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到2010年,曹妃甸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涵盖了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

唐山的经济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009年,唐山市的GDP达到了3781亿元,排名全国第18位。同时,唐山市的财政收入也突破了400亿元大关,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曹妃甸招商引资的创新模式

为了加速曹妃甸的招商引资进程,赵勇提出了一个创新的举措——选拔100名处级后备干部,实行“保姆制”工作。这一举措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每个干部负责一个大项目,直接对接投资企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属的服务。这种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率。

赵勇的这一决策,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实施“保姆制”后,曹妃甸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入了快速通道。2009年6月,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带领74家中央企业来到曹妃甸参观考察。此次访问,标志着曹妃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经过深入的洽谈和协商,74家央企与唐山市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了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173亿元。

不仅如此,2009年下半年,曹妃甸的招商引资工作更是迎来了新的高峰。在这一时期,曹妃甸共吸引了85个大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了2016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唐山市逐步实现了从传统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转型。

这些投资项目的落地,推动了唐山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增强了唐山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竞争力。随着项目的推进,曹妃甸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新高地,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本的涌入。在赵勇的引领下,唐山市逐步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升级,城市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赵勇离开唐山,调任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勇继续在河北省内外的多个重要职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至2016年,赵勇担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继续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

2016年,他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负责国家体育事业的宏观规划与政策制定。在这一职位上,赵勇积极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贡献了力量。2018年至2023年,赵勇继续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党组成员,继续服务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事业,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参考资料:[1]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推进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J].河北环境保护,2007(8):31-31

来源:爱吃凉拌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