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总票房达95.10亿元,观影总人次1.87亿,总场次数346.8万场,平均票价50.8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总票房达95.10亿元,观影总人次1.87亿,总场次数346.8万场,平均票价50.8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其中《哪吒》更是票房突破50亿大关,据最新消息是已经登顶了。
而同期的《唐探1900》22.78亿春节票房。
而春节前各大媒体十分看好的两部影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9.98亿元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5.92亿元
甚至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也就比动画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5.09亿元略高。
《封神》和《射雕》的表现和早期的宣发阵容、强度、热度完全不匹配。要知道,射雕这次的导演挂的还是徐克,主演还是肖战。但是依然票房惨淡。
而《哪吒》呢,导演都不是电影方面毕业的,导演饺子是医学出身,后来弃医从画,开始了动画创作。
在家“啃老”三年多,创作出了第一部动画《打,打个大西瓜》,入围了包括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等国内外30多个奖项。
后面大家就知道了,《哪吒》系列横空出世,5年时间打磨的精品。
换句话说,《封神》《射雕》输给《唐探》还不算丢人,毕竟陈思诚也是老演员和导演了。但是输给《哪吒》,就很打国内电影圈的脸。
那么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也简单:只想赚钱,不想打磨作品。
就着《封神》谈谈。从观众角度来说,封神已经是一个熟的不能再熟的IP了,里面的人物谁还不知道几个?
如果说《封神》第一部还算不错的话,第二部基本就是无法评价。
简单来说,第二部没有什么剧情,邓婵玉和闻太师出征西岐干仗,然后没了。对,就没了。
然后期间怕观众无聊又穿插了个姬发和邓婵玉的感情线。在最后还抛出了经典烂俗的“天下人和爱人你选哪个”的选择题,还以男主捧着快死的女主唱情歌的俗套画面结尾
没了爱情电影都不会拍了?一个是周国国王,一个是殷商的女将军。然后他俩谈恋爱了?有感情了?史书都不敢这么写。
观众想看的封神是什么?是故事,是情节,是特效。
剧情简单,还稀烂,特效做的也对不起那个投资的金额。
所以最后票房是诚实的,只有《哪吒》的五分之一,《唐探》的一半不到。
之前国内电影圈在圣诞节面对惨淡的票房的时候高呼要保住春节市场。但是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哪吒》和《唐探》,春节电影市场也不会好看到哪去,至少不会有95亿。
那么问题就来了。之前有人说国内电影市场萎缩了,是真的么?春节档告诉我们显然并不是。人民群众对于电影的消费需求其实是很旺盛的。
但是春节档最打脸的实际上是过去国内电影圈屡试不爽的套路已经不好用了。
之前大家都认为知名导演+流量明星+大场面制作+特效打斗=高票房。
但是现在来看是吗?并不是。
《哪吒》的导演是个无名之辈,第一部《哪吒》出来之前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饺子这个导演。而同样的《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圈内也不是什么大导演,但是他们的作品票房全都爆了。
即使排除知名导演这个要素,《唐探》系列里最大的流量明星可能就是刘昊然(当然不是说刘昊然演技不行,反而他的演技和他的流量不太匹配),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和特效,但是《唐探》系列每一部票房都相当不错。
所以为什么上映之前吹上天的《封神》和《射雕》最后票房不理想?很简单,作品本身质量太差。
为什么这些专业的导演拍不出来真正的爆款电影了呢?本质上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出了问题。
现在电影圈不仅培养不出爆款电影的制作人才,甚至于无法辨认出爆款电影的制作人才,甚至于无法辨认出什么电影才是爆款电影!
再往根上说,能把一部素材唾手可得的大IP拍的不好,本身也是一种本事。换句话说,圈内人陷入了一种自嗨,只要赚钱,不管质量。
他们不在意人民群众爱看什么,只在意什么样的能赚钱。
所以在哈耶克的大手之下,票房就是最好的证明,“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人民群众进电影院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看一部人物立体、剧情丰富、故事精彩、情节生动、主体鲜明的电影而已。
所以为什么《哪吒》火了,《唐探》赚了。因为上面这几个要求他们基本上做的还不错。
就拿《唐探》来说,虽然是个商业片,但是故事整体还是有逻辑的,任务的塑造也说得过去。至少看这部电影是看的进去的。
退一步说,哪怕剧情可以简单点,人物可以扁平点,特效是不是能做的好点呢?有《阿凡达》那个水平也行。
但是《封神》的特效做的跟开玩笑一样,对不起那个价。但是观众想看的不就是众神斗法吗。
当年香港的《封神榜》谁还没看过啊。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很多国产电影的特效做的还不如《爱情公寓》里面决战紫禁之巅那一集。
现在的影视圈要的是什么?
要的是资本运作,要的是宣推路演,要的是饭圈流量,要的是水军造势,要的是收割韭菜……
要的是把观众骗进电影院贡献票房就完事,至于票卖出去以后电影好不好看?
谁在乎?
如果把圈钱割韭菜当成首要目标,那么当然是怎么赚钱来得快怎么来。
这个时候上面提到的所谓爆款电影公式就太好用了。
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再搞一个大流量话题,来换取大票房。
上映前这一宣推,那一拉投资一拉广告,就回本一半了。
但是很多问题就来了。
电影的故事在哪里?
这年头编剧写得出来什么好玩意啊,随便买一个改改用不就行了。
电影的人物在哪里?
要什么人物,给giegie、姐姐量身打造一个,不会说台词没关系,直接1234567后期配音,只要他们的粉丝喜欢就行。
电影的感情在哪里?
这还不简单,直接拍帅哥美女谈个恋爱,历史剧就背着枪谈恋爱,管你仙侠还是江湖,统统谈恋爱,现代剧那就更方便了,都谈恋爱还能没有感情嘛。
电影的主题在哪里?
别管什么主题,核心思想是要正,能过审就行。
上面一圈忙完了,最后一步,怎么把观众骗进去买票。
简单,找一群媒体,甭管大小,控评点赞宣传推广,齐活。
然后,一群人又被忽悠着进了影院,看完发现又是烂片。但是对于资方来说又怎么样,反正你电影票已经买了。
至于能不能拍一部震撼人心、打动观众的好电影?
不不不,这个风险太高了。
谁知道拍出来的能不能打动人,打动多少人呢?
万一观众不买账,那得赔得底掉。
亏本的买卖不能做。
文章写到这,其实大家也很清楚,我们并不缺乏拍出好电影的编剧、导演还有特效。但是归根结底在于用不用心。
人民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哪些是好作品哪些是烂片大家是看得出来的。
最后,希望国产电影能够越来越好。
来源:柯南道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