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悬念,截至2月6日13时53分,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冲破58亿元,超越2021年《长津湖》创下的57.75亿元总票房,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没有悬念,截至2月6日13时53分,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冲破58亿元,超越2021年《长津湖》创下的57.75亿元总票房,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就在一天前,两个“100亿元票房”令人印象深刻:2025年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破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史上最强春节档”,仅《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就打下了半壁江山,自2月5日零点起,票房数字在“50亿元+”的赛道上持续攀升。
也就是说,5年前在暑期档创下50.35亿元票房的《哪吒1》(《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当下热映的《哪吒2》,已合计创下100亿元+的高票房。并且,全国众多院线正根据《哪吒2》的观影热度追加排片场次,票房仍在强劲增长。
10年获得两个“50亿元+”,“魔童版”哪吒,源自中国神话经典IP的吒儿,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个破100亿元票房的电影主人公。破50亿当晚,《哪吒2》官博发表感言:“带着所有人的信赖走到这里,唯有感恩,赤诚之心向着光亮!感谢98090000+位观众走入影院与我们相见!”
“一会儿就增加一个亿”——是《哪吒2》在春节假期的票房更新节奏,创造了上映7天就突破50亿元票房的神话,迄今打破十余项影史纪录,各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一再刷新,静待其冲击中国影史最高票房——“2025年的春节档属于《哪吒2》”,实至名归。
2019年,《哪吒1》以始料未及的50.35亿元票房和出色口碑,创下了暑期档冠军。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精神,让观众接受了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自省,也把以导演饺子(原名杨宇)为首的创作班底做了个大起底:80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广告公司、有自己的动画作品……重点是,痴迷于动画创作的导演及其团队,有着打破传统审美、颠覆既有叙事、“一定要给观众没看过的东西”的执着天性。
时隔5年,《哪吒2》归来,全程笑点+泪点、战斗力爆表、数字特效超燃、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荡气回肠……面向《哪吒2》的各路好评,在大年初一上映首日就铺天盖地涌来,该片以单日票房连续5天“破6亿元”的速度断崖式领先。观众留言:“就地打鸡血了”“直接颅内高潮”“这热度能把电影院的屋顶给掀翻了”!
哪吒长大了——也太帅了!作为续集,《哪吒2》讲述了幼年阶段的哪吒(魔丸基因)和敖丙(灵珠基因)遭遇天劫后,灵魂虽然保住了,但肉身很快会消散,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给二人重塑肉身。但哪吒在肉身重塑的过程中遭遇重重坎坷,又在跌跌撞撞的坎坷中蜕变成有六臂加持、战斗力超强的少年哪吒:烈焰金光,长发飘动,火轮飞转,又美又飒,对比之前的鲨鱼齿、迷糊劲的小哪吒造型,续集尝试了审美上的又一次“校准”。
《哪吒1》已是突破传统审美的桎梏,成功打造出一个“有点丑但可爱”、意外地更受欢迎的叛逆角色。这一次,二次元风格英俊少年的火中亮相,既契合当下年轻一代受众的审美偏好,又通过诸多细节的刻画,再次突破大众的心理预期:经典的风火轮、浑天绫已然不是主角,那一头摆脱地心引力限制、向上飘动着的长发,酷炫十足,与其张扬桀骜的个性、随时出征的战斗型人设高度适配。
其实,不光是哪吒,龙族、豹族、仙族等一众角色的出场,都带来了视觉上的新鲜感,更扛起了颜值的大旗——东海龙王敖光的人形显现那一刻,影院里“哇声一片”,网友们说:“一张电影票60,光敖丙他爹就值59。”感官更愉悦,显然是动画电影大有作为的优势所在。
另一个人物,也是影片中的最大反派、悬念的制造者、剧情反转的关键人物——无量仙翁,看似和蔼可亲,实则心狠手辣,由他呈现的刷脸方能出入密室的桥段,硕大的脸蛋从最初的圆润有弹性,变成了挨打后的丑陋模样,每次刷脸都不通过的场面,引发全场观众会心大笑。此外,哪吒、敖丙二人合体且交替现身的设计,赋予了哪吒多变的样貌,不再是顶着黑眼圈的颓废与邪乎,也有着贵公子的俊美与端庄,这也成为哪吒蜕变成少年的重要前奏。
颜值在线、造型奇特,绝对让人眼前一亮,但“能打”依然是硬道理。打斗厮杀高能场面的数字化呈现,是这部电影引发热议的另一大关键。正因为有了第一部的大获成功,《哪吒》团队有条件在第二部的特效制作上更加追求精益求精,不仅要呈现更宏大的叙事空间,推进更合理的叙事逻辑,还要尽一切可能呈现团队心目中最完美的动画效果。
按照导演饺子此前接受《人物》采访时的陈述:在两年剧本、三年制作的时间跨度里,团队成员价值取向一致,在人力资源、硬件资源、时间资源的可控范围内,一次次寻求最佳答案,尝试着当下动画制作领域“技术硬件所能承受的极限”。
因此,导演花了很长时间才构思出的“虚空裂爪”利器,有了具象化的载体,让数以亿计锁在海底的虾兵蟹将有了出逃的出口,也让后来的海天一战有了叙事的可能,成为亿万级天兵蟹将短兵相接的重要抓手。并且,后者以脑洞大开的三维立体构图形式呈现出来,而非传统模式的平面(平地上)作战形态,营造出更震撼、更立体、更恢宏的观影体验。
“动画创作,就是要不断地寻求突破、不断地生长,我认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饺子导演如此鲜明的价值取向,是这部历时5年匠心制成的动画电影(《哪吒1》同样历时5年),推动着无数观众一刷二刷甚至多刷、以蔚为关键的“自来水”效应获得广泛路人缘的关键,由此,逐日实现着创纪录的高票房。
遣词造句不仅“听起来这么耳熟”,甚至能糙到几乎上不了台面的“疯批文学”话风,是前后两部《哪吒》的突出看点,这使得第二部的话风,一如既往地接地气,方言不绝于耳,幽默感随时在线,狠话刀刀见血,更难得的是,主人公的认知与时俱进,句句入耳入心,既没有传统文学里的居高临下、谆谆教诲,更不是由来已久的服从父权、归顺体制,要的是“由内及外的颠覆”和“直抵心灵的呐喊”。
第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经典台词,在第二部里,成为“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的大无畏,以及“做万丈火焰,做逆鳞一片,做名为自己的瞬间”的自我认同,还有“我想试试”“因为我们都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气盛。
一样的黑眼圈,还是那个狠话不断的混世魔王,一如既往的反叛、扛打、不认命、离经叛道,尽管生来就携带着魔丸的基因,但经历了肉身重塑、三昧真火的哪吒,这一回,已经获得了认知上的升级换代:“什么神仙妖魔,不过是禁锢异族命运的枷锁”“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令人欣喜的是,“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老龙王敖光的这一番话,是与孩子敖丙乃至哪吒这年轻一代,达成的理解与共同成长。也是电影人在告诉我们:成长并不是哪吒或敖丙等少年的专利,在成人的世界里,一样面临着破旧立新。
从一开始,《哪吒》系列就已经定下了反抗命运、不服规则的主基调。因此,从第一部的打破宿命、反抗命运,到第二部的打破规则、自我认同,历劫后的哪吒,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对天庭(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也构筑起更强大的价值观体系。
同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电影中,反派人物也有着自认为“正确”的坚定立场,而非一味地作恶多端、邪恶至极,折射出更加真实立体的人性刻画,这足以引发思考、唤起共鸣——如同魔丸和灵珠的存在,是邪与正的象征,是人性的两面性,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在依附与抗衡中长期共存、共同成长的纽带。
显然,《哪吒2》有着数字化的革新,更有着叙事能力(讲故事的电影人)的成长,这番着眼于价值取向的精神层面探讨,让这部电影有着以一当十、不可估量的号召力——因为,时隔了5年,看电影的观众们也在成长和变化。
有视觉上的强力冲击,又诱发着颅内的化学反应,如此“不浮躁”“无内耗”的潜心之作,注定载入史册。
致敬“以爱为光,点亮不可能的梦”的中国电影人
“魔童版”哪吒带来的光影世界
激励着大荧幕前的你我
在未来的每一天
都要充满光亮
向着心中的那团火
勇敢追梦
(图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记者:方华
编辑:杨晶贻
邮箱:fnweb@126.com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