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女人当宠物圈养?1973年的禁片预言,揭开性别压迫最荒诞一幕!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2-05 14:56 3

摘要: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部名为《宠物》(Pets)的B级片横空出世。它披着猎奇、情色的外衣,却用近乎癫狂的剧情,撕开了性别对立的血腥伤口。50年后的今天再看,片中的“极端寓言”竟与现实惊人重合……

“当自由被驯化成顺从,谁才是笼子里的野兽?”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部名为《宠物》(Pets)的B级片横空出世。它披着猎奇、情色的外衣,却用近乎癫狂的剧情,撕开了性别对立的血腥伤口。50年后的今天再看,片中的“极端寓言”竟与现实惊人重合……

1. 地下室的人形宠物

富豪文森特的别墅里,豢养着老虎、鹦鹉,甚至“人”。他将年轻女性关进铁笼,像宠物一样投喂、驯化,宣称“女人的价值就是取悦男人”。当幕布拉开,笼中女子麻木的眼神,成了男权社会最刺眼的控诉。

2. 女权者的“复仇陷阱”

黑人女权者帕蒂憎恨所有男性,她利用邦尼的美色引诱好色之徒,再实施绑架勒索。极端女权与男权殊死对抗,而夹缝中的邦尼,成了双方厮杀的“祭品”。

3. 艺术家的“爱之牢笼”

女同性恋艺术家杰罗婷将邦尼视为缪斯,却禁止她接触任何男性。画室成了金色鸟笼,所谓“保护”实为另一种窒息的控制——**“以爱之名的囚禁,比铁链更可怕。”

1.极端思想的镜像

影片中三个角色分别象征男权压迫、极端女权与性别霸权。导演用荒诞情节映射现实:当性别对立走向极端,无人能逃脱“吃人”的逻辑。

2.“宠物”隐喻的现代性

文森特将女性物化为宠物,与当下“田园男权”“娇妻文学”形成暗合;帕蒂的仇恨式复仇,又像极了网络性别骂战中“非黑即白”的撕裂。

3.开放式结局的留白

邦尼最终逃出牢笼,却继续流浪。她的迷茫恰似当代人的困惑:当旧秩序崩塌,新规则未立,我们该向何处寻找平等的答案?

《宠物》自上映起便毁誉参半:

B级片的“原罪”:情色画面、绑架情节被批“消费女性”;

先锋的批判性:导演借癫狂叙事质问社会——当性别战争只剩压迫与报复,人性还剩几分清醒?

有影评人尖锐评价:“它不是一部好电影,却是一面照妖镜。”

重温《宠物》,最震撼的并非猎奇剧情,而是片中那句台词:“你以为自己是主人,其实早已被偏见驯化。”

当“性别对立”成为流量密码,当网络骂战代替理性对话,或许每个人都该警惕——

我们是否也在无形中,为自己或他人铸造着新的牢笼?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