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蛟龙行动》里,身为主角的艇长仿佛是从“莽夫”世界穿越而来。一艘潜艇在执行关乎亚太地区安全、涉及十几个核弹的重大任务时,居然从头到尾选择硬干,完全不呼叫支援。在现代军事体系中,多军种配合是常识,可在编剧的世界里,这就是狗屁。从遇险到最终战斗,时间充裕且通讯可
《蛟龙行动》:国产军事片的“翻车”现场?
春节档电影激战正酣,一部打着军事题材旗号的影片《蛟龙行动》却在口碑上遭遇了“滑铁卢”。
作为一部以中国海军和特种部队为背景的作品,本应展现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与风采,可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沦为观众口中的“吐槽大会”素材。
在《蛟龙行动》里,身为主角的艇长仿佛是从“莽夫”世界穿越而来。一艘潜艇在执行关乎亚太地区安全、涉及十几个核弹的重大任务时,居然从头到尾选择硬干,完全不呼叫支援。在现代军事体系中,多军种配合是常识,可在编剧的世界里,这就是狗屁。从遇险到最终战斗,时间充裕且通讯可用,却放着反潜舰艇、反潜飞机和兄弟潜艇的支援不用,非要独自在危险中苦苦挣扎。这种无视现实作战逻辑的设定,让人不禁怀疑编剧是不是对现代战争有什么误解。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主角团意外截获敌方潜艇求救信号后,艇长竟擅自决定去救人。要知道,主角的船可是我国最新技术的核潜艇,属于绝密武器,怎么可能随意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副艇长的劝阻才是正常人的反应,可艇长却一意孤行。这背后不是角色的勇敢,而是编剧为推动剧情的无奈之举,硬生生让关键情节发展得如此牵强。
影片中的军事描写简直是错误百出,就像是一场“军事常识挑战赛”,但可惜导演和编剧一个都没答对。片尾的机器狗,那大红油漆亮面涂装,在实战中简直是“活靶子”,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要用低可视度涂装。还有我国突击队小艇的连接口,居然能和老外潜艇匹配,成了通用接口,这不仅不符合现实,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潜艇内的情节更是槽点满满,声呐岗居然在大厅办公,正常情况下声呐岗可是有单独工作室的。潜艇里枪战的设定也让人笑掉大牙,且不说进入敌方潜艇的难度,在艇内开枪,声呐老远就能捕捉到,狭小空间里跳弹和管线破损的风险也被编剧选择性忽略。更夸张的是,敌人的核弹居然需要充能,还搞了两个海底基地,这科幻程度让观众都怀疑是不是进错了影厅。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失败,几乎全员沦为工具人。13个突击队员里,唯一的女兵被当作领便当的煽情工具,这种老套又不尊重女性角色的设定,不被女观众冲烂评论区才怪。其他角色也大多没有深度,杜江饰演的角色创伤没有后续治疗,蛟龙小队执行任务目的不明,怀特将军叛变动机不清,种种问题让人物形象单薄得如同纸片。
剧组将时代背景设定为近未来,本可以借此展现我国更具优势的装备,可实际上影片中对方装备总体比我们好。宣传海报上的机器狗,本让观众以为我国用上了先进装备,结果却是敌人的,这让观众对剧组的信心大打折扣。特种突击队不用国产轻武器,放着国产95枪不用,现实里蛟龙突击队都用上国产191系列步枪了,片里却不是,实在让人费解。
《蛟龙行动》打着军事题材的旗号,却在剧情、军事常识、人物塑造和装备设定上全面翻车。观众们期待看到的是中国海军和特种部队的真实实力与风采,而不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烂片”。希望未来的军事题材电影能够吸取教训,真正尊重观众、尊重现实,别再把观众当傻子。
来源:冷叔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