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世界最著名的禁片之一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4-11-19 20:30 1

摘要:《发条橙》是一部备受争议且充满暴力血腥的作品,尽管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放在今天依然可以说是挑战着人们感官的极限,它甚至可能会让你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适感和恶心感,但它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当然不是因为表面上的血腥暴力,而是在这之后,隐藏着人性里诸多细思极恐的东西,

在安东尼·伯吉斯一生创作的小说中,一部令他最后悔书写的小说却为他收获了最大的声誉,它就是《发条橙》。

这部小说后来还被导演库布里克改编成同名电影,一跃成为世界文学和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发条橙》是一部备受争议且充满暴力血腥的作品,尽管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放在今天依然可以说是挑战着人们感官的极限,它甚至可能会让你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适感和恶心感,但它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当然不是因为表面上的血腥暴力,而是在这之后,隐藏着人性里诸多细思极恐的东西,关于暴力和邪恶的根源,关于后现代社会的失控状态,关于善和恶的辩证思考,关于青春的浪荡、迷失与妥协,都在《发条橙》里有着极致的体现。

《发条橙》的主角是一个15岁少年叫做亚历克斯,他正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同时又酷爱交响乐,尤其是贝多芬。他有着这个年轻的人最极致的狂躁和凶狠,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标准坏小子。他和他的小团伙们,殴打路上的老人,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进入一个小说家的房屋,当着小说家的面侵犯他的妻子,勾引并和10来岁的小女孩发生关系,你会觉得这种恶直看得人瞠目结舌,但是这样的文字,包括文字所对应的电影画面,就是会让人产生一种头脑发热的感觉,它在帮人释放一种极端的邪恶的冲动。而亚历克斯对此却有着一套强大的作恶逻辑。

“如果人们善良,那是因为喜欢这样,我是绝不去干涉他们享受快乐的,而其对立面也该享受同等待遇才是,我是在光顾这个对立面。而且,不良行为是关乎自我的,涉及单独的一个,你或我,而那自我是上帝所创造的,是上帝的大骄做、大快乐。”

亚历克斯根本就不在乎人们对于善和恶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他关注的是他的感觉,什么让他感到快乐和激情,他就去做什么。似乎不是他选择了恶,而是恶抓住了他,让他不加思索地横冲直撞。

在一次入室抢劫中,亚历克斯被同伙背叛,同伴在主人打电话报警之后,用铁链划伤了亚历克斯的眼睛,最后使他被裁决入狱,亚历克斯在监狱,仍旧是毫无悔改之心。

他被强制成为了政府改造犯人、稳定社会秩序的实验品。医院说通过治疗,会让亚历克斯重新变成一个好人。但其实医院采用手段是非常残暴的,他们把亚历克斯绑在椅子上,给他打催吐剂,与此同时,强制地让他去观看那些血腥、暴力和淫乱的电影,让这种暴力行为和亚历克斯的恶心感建立联系,让他以后一有暴力冲动时,就产生恶心的生理感觉,进而无法作恶。

这是典型的以暴制暴,它是有效的,同时也是十分残忍的。这种疗法以改变行为为目标,而完全不关注个体的人格、自我和精神,也不关心症状背后的原因,整个治疗过程其实更类似于对人行为的操纵与控制。在《发条橙》里,极权政府利用这样的手段驯化了亚历克斯,把他变成了一个无论内心多么愤怒,都只能卑躬屈膝的人。

亚力克斯被迫放弃了“恶”的可能,因为他一冒出这种念头就会感到无比的恶心,但是他的这些念头难道就是恶吗?他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所做出来的这些毫无尊严的言行举止又是真正的善吗?毫无还手之力的亚力克斯,在所谓的善良和正义面前,显得多么可悲又可笑。

出狱后的亚历克斯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曾被他伤害过的小说家的家里,小说家将亚历克斯软禁起来,希望把他作为反对政府的武器。为了搜集证据,小说家给亚历克斯播放贝多芬的音乐。因为在医院治疗时,播放影片的背景音乐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亚历克斯一听到这音乐就会产生极度的恶心感,亚历克斯实在难以忍受,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

亚历克斯并没有死,只是进了医院,浑身打上了石膏。在电影版的《发条橙》里,政府官员为了避嫌,来到医院看望亚历克斯,试图营造一个良好亲民的政府形象,以此为条件,他们替亚历克斯解除了原来的设置,使他又可以随心所欲的犯罪,电影到这里便结束了。但其实小说版的《发条橙》还有最后一章。

在安东尼•伯吉斯笔下,亚历克斯又和以前一样,组织了一个犯罪团伙,无恶不作。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对这种生活感到了厌倦,渴望结婚成家,于是就放弃了犯罪,回到了按部就班的现实生活。

相比于电影,小说里的最后一章将对极权政府的讽刺与善与恶的论证变成了对垮掉一代的心灵归宿的探寻,还有对青春归宿的探寻。这探寻对任何一代迷茫的青年都有启迪。青春的归宿在哪里?当经历了叛逆、沉沦、当宣泄殆尽的青春死去,成长开始萌芽,成熟、苍老、变得沉静,这就是所有青春的归宿。而青春的逝去也给这篇充满暴力和扭曲的故事,添上了一点忧愁的深思。正如我在诗歌里写的“残剩的青春,任人啃食,鲜艳的欲望,埋没在不肯停的,流年衰老中”。

来源:上官文露读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