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是时候走出“鲜肉时代”“换皮时代”“流量时代”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9:03 1

摘要: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9点,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双双刷新影史纪录。影院人头攒动,店里周边脱销,线上热议刷屏,这波浓郁年味,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9点,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双双刷新影史纪录。影院人头攒动,店里周边脱销,线上热议刷屏,这波浓郁年味,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犹记得今年年初,舆论场中对中国电影市场还不乏悲观论调。多部大片票房不及预期,加之微短剧等新兴影视形态夺人眼球,一些人纷纷断言电影行业遇到“寒冬”,甚至认为无论新上映的电影质量如何,市场萎缩都已成定局。然而,春节档的“高开疯走”一举驱散了唱衰阴霾,亮出了中国电影本该有的精气神。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最火春节档?一方面,春节观影已经逐渐融入了国人的社交、娱乐生活,成为一大新年俗。另一方面,今年冲进春节档的影片,都是各家公司本着谨慎原则选出的重量级选手,无一例外都具有超强IP,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的升级迭代。说到底,有审美、懂电影的中国观众,感受到了好作品传达出的努力、诚意,尤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心甘情愿“一刷二刷”,实现了票房、口碑的全方位“奔赴”。

在本次春节档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是最大赢家,也是观众评判标尺最好的表达。哪吒的原始形象经过佛教的思辨、道教的玄妙、儒家的伦理、民间的诙谐层层堆叠,早已是中国文化最知名的IP之一。如何才能在现代媒介环境下演绎这一形象,特别是通过新兴媒介技术诠释好其内在的东方韵味与现代精神?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外国电影工业水平或许更高,但文化隔膜横亘其间,幻想依靠外部力量来阐释中国故事,恐怕事倍功半,还得靠中国本土创作者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死磕”。

为了在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基础上青出于蓝,《哪吒之魔童闹海》角色数量增加到第一部的3倍,特效元素暴增至一万多个。为了“川味”,在成都茶馆采风三个月;为了实现成千上万条铁链乱中有序的摇曳美感,不惜从零开始耗费一年时间进行制作……制作团队用“不知天高地厚”的实际行动,让哪吒“不认命”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得以完美呈现。这在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悄然推动着中国电影工业再一次提质升级。

长期以来,由于先发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全球文化产业始终呈现西强东弱的格局,甚至潜移默化间给受众打上了西方文化产品“高端”“上档次”的“思想钢印”。但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崛起、科技腾飞、人才井喷、文化自信,理应拥有与这些现实相匹配的文化产品,对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圣归来》《流浪地球》《黑神话:悟空》等一批精品力作的涌现,让人欣喜地看到,有一批年轻的创作者胸怀赤子之心,以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勇敢攀登“特效大片”“3A游戏”等文化工业的高峰,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有笑点、有燃点、有内涵、有思想的“六边形战士”,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鲜肉时代”“换皮时代”“流量时代”,逐步迎来从“规模增长”到“价值创造”的质变时刻。

“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试试。”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划过当代银幕,当悟空挥舞金箍棒听从手柄的指令,人们眼里闪耀的不仅是中国英雄的涅槃之火,更是中国文化产业照亮世界的希望之光。期待更多中国文化从业者敢于碎旧立新,去引领风潮,影响世界。

来源:长安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