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崩塌实录:当史诗沦为儿戏与导演的傲慢狂欢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5:54 1

摘要:看《封神2》的144分钟,我仿佛目睹了一场价值30亿的连环追尾事故。乌尔善驾驶着“封神宇宙”这辆豪华跑车,在春节档的赛道上表演了史诗级翻车——特效零件散落一地,剧情汽油泄漏起火,角色残骸堆成小山。这场灾难不仅是电影工业的耻辱,更揭开了资本狂欢时代导演的傲慢面具

看《封神2》的144分钟,我仿佛目睹了一场价值30亿的连环追尾事故。乌尔善驾驶着“封神宇宙”这辆豪华跑车,在春节档的赛道上表演了史诗级翻车——特效零件散落一地,剧情汽油泄漏起火,角色残骸堆成小山。这场灾难不仅是电影工业的耻辱,更揭开了资本狂欢时代导演的傲慢面具。

---

一、剧情崩坏:编剧喝了假酒,导演磕了迷药

影片开篇就展现了惊人的叙事才能:闻太师刚打完胜仗,突然决定“不打了”,转身回朝歌当刺客。这波操作比纣王自焚还令人费解,原著中运筹帷幄的闻太师硬被改成了精神分裂患者。更魔幻的是西岐造桥桥段,殷商大军竟让敌国百姓给自己修桥,完工后连质检员都没派就敢让装甲部队通过——这种军事智慧,建议直接申请诺贝尔和平奖。

全片充斥着幼儿园过家家式的战术博弈:魔家四将为了给邓婵玉和姬发制造独处机会,用肉身卡住行军通道;殷郊三头六臂的法相人格分裂成“暴怒版”“哭丧版”和“痴呆版”,活脱脱精神科教学案例。当姬发对着落水的邓婵玉玩起“湿身诱惑”,当姜子牙被老妪围着跳广场舞时,我终于确认这不是封神战场,而是《非诚勿扰》神话特辑。

导演罪证:乌尔善对“史诗感”的理解停留在千军万马必配慢镜头,神仙斗法必加粒子光效。这种创作惰性让电影陷入“打戏像网游CG,文戏像劣质古偶”的尴尬境地。当隔壁《哪吒2》用川渝方言重构东方幽默时,《封神2》却让姜子牙说着美式英雄片台词,在篝火晚会上搞起“爱与和平”的说教。

---

二、特效诈骗:五毛特效师连夜跑路,煤气灶成精吓哭小孩

如果说《封神1》的特效是青铜变王者,《封神2》就是王者掉回废铁。殷郊的“琉璃法相”活像煤气灶成精,蓝红配色完美复刻街头理发店霓虹灯;魔家四将的黄金甲胄闪烁着页游装备的廉价光泽,行军时整齐划一的步伐堪比广场舞方阵。最震撼的当属闻太师的“十绝阵”,号称筹备十年的杀手锏,实际效果却是PPT动画级别的光污染,连2008年《功夫熊猫》的水准都没追上。

绿幕抠图更是灾难现场:西岐草原的贴图像Windows98壁纸,神仙斗法的光波特效犹如QQ空间闪光字。当殷郊顶着煤气灶头在IMAX银幕上横冲直撞时,后排小孩吓得直喊“妈妈快关火”。

导演狡辩:乌尔善将失败归咎于“观众不懂艺术”,在首映礼上坚持殷郊法相是“内心情感的视觉化表达”。这种技术精英式傲慢,堪比张艺谋《长城》时期的“饕餮美学”困局——当创作者沉迷于自我感动,再贵的特效也是皇帝的新衣。

---

三、角色崩塌:全员降智的迷惑行为大赏

姬发从英明少主退化成战场菜鸟,被敌军吓尿裤子的次数比杀敌还多;杨戬哪吒化身救护车双人组,144分钟里除了救人就是被救。最惨烈的当属魔家四将,原著里呼风唤雨的天神,在电影里集体变身智障儿童——魔礼青为追回被偷的武器,像熊孩子追气球般踏平自家军营;魔礼海发波误伤友军的精准度,堪比国足射门。

唯一立住的邓婵玉,也被强行塞进狗血爱情线。她与姬发的“拉丝对视”比妲己的狐媚术还令人不适,火堆旁跳舞的戏码更是把战场拍成了《乡村爱情》番外篇。

**导演双标**:表面打着“尊重女性”旗号删除土行孙,实则让邓婵玉沦为工业糖精的牺牲品。当骁勇善战的女将军突然与姬发上演“湿身对视”,所谓的女性觉醒不过是消费主义的话术包装。

---

四、原著谋杀:许仲琳棺材板压不住了

乌尔善对《封神演义》的“魔改”,堪称文学粉碎机作业现场。原著中悲壮的十绝阵之战,被简化成“亮灯-破阵-收工”的流水线操作;姜子牙的昆仑仙风,在广场舞大妈的包围中碎成渣渣。最不能忍的是人物内核的篡改:姬发从韬光养晦的明君变成恋爱脑少年,闻太师的忠肝义胆被替换成迷之操作,连杨戬都要被安排“被强吻-救人”的烂俗桥段。

**导演诡辩**:面对“毁经典”的骂声,乌尔善竟称这是“现代化改编”。殊不知把元始天尊改成“用核电站给手机充电”的憨厚老头,把封神榜降级为“三个男人的家庭伦理剧”,这不是创新,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暴力拆迁。

---

五、资本现形记:30亿买来的“工业垃圾”

《封神2》的溃败,本质是影视资本“大IP+流量明星+特效轰炸”模式的全面崩盘。乌尔善曾得意于“质子团”的肌肉营销,却在续集中让这群“行走的荷尔蒙”集体降智。这种对观众审美的误判,与徐克用肖战强推《射雕》的逻辑如出一辙——以为流量即正义,殊不知观众早已免疫虚假的盛世美颜。

当《哪吒2》用五年打磨10秒“破咒镜头”时,《封神2》却将殷郊法相的设计失误美化为“艺术探索”;当饺子导演在四川茶馆采风重塑太乙真人时,乌尔善还在用大数据测算“观众最爱看的CP类型”。这种工业化迷思,让电影从艺术创作退化为产品经理的KPI游戏。

---

结语:一记响彻影史的耳光

《封神2》用11亿票房买来“工业垃圾”的骂名,或许该感谢观众的清醒——这记响亮的耳光,打醒的不仅是乌尔善,更是整个沉迷流量幻梦的电影资本。当片尾字幕亮起时,突然想起《封神1》里殷寿的台词:“马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如今观众看到的烂片,又何尝不是资本亲手喂的毒草?

走出影院时,听到有位观众激动吐槽:“太失望了,这电影应该改名叫《封神演义:战五渣的诞生》。”或许这才是最精准的影评——当创作者自己都成了“战五渣”,又怎能指望观众为破碎的神话买单?中国电影需要的不是30亿堆砌的虚假繁荣,而是对观众智商最基本的尊重。

来源:布衣天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