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单谈了一下我看完《封神第二部》后的感受。俗话说,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我是看完电影,真金白银支持后谈的想法,并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文章来源 / 怀左
简单谈了一下我看完《封神第二部》后的感受。俗话说,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我是看完电影,真金白银支持后谈的想法,并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本来是抱着很大期待的,为什么呢?
1、23年夏天我看了第一部,不能说特别好,但在心里可以打个7分左右的分数,还可以。尤其是电影最后的彩蛋吸引了我,比如霸气的骑着墨麒麟的闻太师、英姿飒爽的邓婵玉、威武的魔家四将等等。于是我想看第二部,看看苦征北海的这支军团有多厉害,看看闻太师的手段和邓婵玉、以及魔家四将的战力。
结果你给我看的是:探照灯阵法、一个人猛冲和来回横跳的女将军、四个憨批。
2、封神榜或者封神演义,我从小就喜欢,老版和新版的电视剧,漫画,改编的小说,以及《封神演义》原著我都看过好几遍。所以当电影版的、号称投资了几十亿的电影出现时,我很想看看,看看大制作的场面,看看仙人斗法,看看武王的成长,看看哪吒、杨戬、雷震子……阐教与截教的PK。
结果呢,蓝精灵特效?几十亿投资?哪吒、杨戬全程打酱油?一个凡人吸干了阐教BOSS元始天尊的法力?
改编不是魔改,更不是无脑乱改。
接下来,我从两个方面,说一说我觉得这部电影不行的理由。
一、战力的崩塌
殷郊一个人吸干了元始天尊的法力,元始天尊看起来整个人都虚了。看到这个情节我人都傻了,给不了解的童鞋科普一下,这就像我家的二踢脚拥有了核弹的威力,像我有了巅峰期泰森的战力,像窗前的鸽子变成了金翅大鹏鸟,像楼下的破电瓶车吸收了国家电网的全部能量。
手动黑人问号脸。什么材质,殷郊怎么这么能吸呢?
吸干元始天尊的殷郊,变成了三头六臂的蓝精灵,这个我得扇自己的脸。看电影时我弟在旁边说了一句这是谁,我自信的说,肯定是哪吒,不然还能是谁?只有哪吒才玩三头六臂。
他出场是什么时间段呢?是四大天王(三大,被收拾了一个)向西岐的城墙发起进攻,花狐貂冲了上去马上就要把守门士兵全收拾的时候,蓝宝宝殷郊出现,手撕花狐貂,一拳一个小朋友,锤死了剩下的三个胖娃娃。我也知道西岐这边得出个人保一下,不然这边就玩完了,因为姬发看到对面的战力,直接决定了投降。
但是两军对垒的场面,最不好看的就是这边出了一个超级无敌强的人,直接把对面刚扶起来的强大战力轻松打崩,这还怎么演?具体可以参考一下「五军之战」的场面,看人家那种高潮迭起的对抗和厮杀。
一波接着一波的交手,场面才精彩,上去直接崩,就没法看了。
再说殷郊的攻击方式,基本就是纯物理攻击,上来先摆pose,然后还有双峰贯耳的招式。也许导演想表现的拳拳到肉的力量感,但他可是吸干了元始天尊的呀,放放法术好不好?算了,拳拳到肉就拳拳到肉吧,也算比较威武了。
其实到这里,战力系统基本也就崩了。
魔家四将刚出场时,看那个阵势,单单魔礼青一个人就难对付,他的青云剑一出,化为龙形,战力表现爆表。
刚看我觉得还不错,对后面的情节充满了期待,按照我的推测,应该是接下来邓婵玉带着魔家四将往上压,西岐这边勉强抵挡,然后陷入防守态势。接着,哪吒和杨戬应该顶上去,和魔家四将斗一斗,双方互有来回,然后再不断增减战斗人员。
而电影的展现是,白天无敌的魔礼青,晚上就被人用自己的宝剑插死了,啊呀,又是黑人问号脸。怎么魔礼青是这样死的?这类似古龙小说中刚出场人物的设定,一出场感觉无敌,然后当天晚上就被轻易拿捏了。
第二天,剩下三个,披麻戴孝,什么鬼才想出来的。
魔将四将轻易被收拾了之后,我以为商这边还有其他大神,比如赵公明,比如孔宣,因为西岐这边有元始天尊的吸收版殷郊呀,不然怎么打。但是我想多了,也想错了,电影中间就去开联欢晚会、又唱又跳去了,那段我真快睡着了。
以这个,代替了神仙斗法,也没啥战力体系了。
接着闻太师上场,我首先纳闷的是他怎么摆起了十绝阵,然后说看看十绝阵吧,因为十绝阵确实牛逼,可电影展现的,就是十个手电筒/探照灯。
这就是十绝阵?
你拿手电筒逗我呢。
西岐这边的三大战力,殷郊、哪吒、杨戬。殷郊一个拥有元始天尊能量的人,被闻太师的手段给打趴了,你敢信?强行下线。
哪吒和杨戬就别提了,看第一部的时候就很失望,感觉导演根本不想让这两个人上场,但不上吧,好像就没人了,硬着头皮让这两人上去露露脸、挂挂机、刷一下存在感。
木头房子可以挡得住探照灯,哪吒的混天绫挡不住;
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杨戬,忙着水遁火遁土遁,打地鼠呢你?
然后强行下线,把一个没啥能力的姬发,扔到闻太师面前。
这就到boss战了,太草率了吧。
闻太师作为大boss,竟然一点防御能力也没有,你说人家权游夜王最后也是被凡人秒杀的,但身边总归站着一群人,闻太师在他的法坛那坐着,自信地说我要赢了,然后真一点防御也没有。仅有的坐骑,也被邓婵玉打跑了。你闻太师出场那么霸气,好歹打两下呀。
电影最后的彩蛋,藏的也深,前面明明提到让殷郊不要一个人去找他爹,其实我心想,他都有元始天尊能力了,到哪里不是碾压局,结果彩蛋里让伏地魔版的通天教主,挥了挥手就收了。元始天尊的法力,那么弱吗?
通天教主是什么造型?
都彩蛋了,还要让我破防。
对了,还有一句话,也让我挺难受,就电影结束的时候,和我一样心情的人,一定注意到了。
说是因为我们的支持,才有了这部电影。
支持你拍好电影,但没支持你拍这呀。
二、情节的拉垮
想象中的仙人斗法,结果变成了对邓婵玉的刻意展现,以及姬发与邓婵玉的小暧昧。
我大概也能理解,导演想抓一部分观众的心,想通过这种简单设计,打动一部分人,但站在一部立足于中国古典神话系统的电影角度上,我觉得简单了、拉低了水准。
如果说想展现棋逢对手,心心相惜的感觉,完全可以,但你展现的是什么?
完全就是少男少女的小暧昧。
能抓而不抓,能杀而不杀,动不动就脱衣服露肉,反复横跳,最后好像还有MVP结算场面,别人都下线了,这边迟迟不下线,必须还得点首歌才走。
要知道,人物的设定,一个是周武王姬发,一个是商将领邓婵玉。
咱就不提原来的故事线了,邓婵玉的老公是土行孙、土行孙在武王这边上班也不提了。假定就是改了,改成了姬发和邓婵玉的战友情、相互欣赏,也挺好。那应该如何改呢?
我理解的哈,应该是在持续的对抗与惨烈的厮杀中,姬发表现的战斗意志,西岐人民宁死不降的战斗精神,深深打动了邓婵玉,让她一步步看清了真相,心中的想法一点点被改变。应该有这么一个过程,首先姬发肯定是坚定的,而要改变的是邓婵玉,后者的信念有个被打破和重塑的过程。
结果呢?
姬发一看到魔家三将在打门,他就准备投降了。我当时看的时候真理解不了这个设定,为什么要投降呢?哥哥被做成肉饼,这个仇不报了吗?前一集可是你杀的纣王呀,第二集你选择投降,在哪边能有好果子吃?在国仇家恨拉满的情况下,选择投降?
理解不了,意义何在,人物的脑子何在。
邓婵玉和闻仲这边,作为苦征北海十年的将领,十年到底干什么去了?
我没能看到战略战术层面的设计,只看到了邓的每次单枪匹马扔下部队的冲锋,以及闻太师前面还想退休、后面就表示要杀光西岐所有人的坚决态度,这家伙比鬼子进村还坏。闻太师,就这?
把情节总结一下:
前期,姬发和邓婵玉的单挑、魔家四胖被蓝精灵爆锤;
中期,西岐这边的联欢晚会;
后期,闻太师的探照灯大阵法。
缺失的地方在哪里?
即便没有想象中的仙人连环斗法,也应该有主角姬发的成长线,这是主线,也是核心。
因为第一部已经立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形象,那么第二部有了仇恨、责任与成长,再回到主场,应该像一个统帅一样,带领西岐人民抗击殷商军队,打一个防守反击。
仙人斗法虽然好看,可任何影视作品,核心永远是人。就像文学经典一样,历经千百年,打动我们的永远是人的感情与人性,是在各种场景下真实的展现。但是第二部中姬发的人物设定与展现,像一个闹着玩的小哥一样,拉垮。
没核心,没层次,没深度,基本逻辑也没有。
在姬发脱衣服投降的那段,从呼吸和说话状态可以看出来,为了展现肌肉与线条,演员是憋着气说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在收腹发力的状态下,肌肉线条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展现,而在松弛状态下,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腹肌线条。而且看上图的姿势,那段就是那个状态,双臂背后,腹部发力,因为可以比较好的凹线条。
当然,可以理解,这是导演要求的,但是在这样一部电影中,真没必要这么刻意。之前还有人说三部下来,可以对标《指环王》……到底怎么对标,都快对标某某堡垒了。
不知道最后姜子牙看到姬发扭扭捏捏的样子是什么感觉,正常一些的,应该回头自己就走了,这还怎么辅佐?
最后再说说纣王、妲己、申公豹、通天教主。
第一部的纣王,刻画的也挺好的,第二部整个苟延残喘了,而且给几个人的搭配的氛围,过于阴间。其实在封神体系中,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或者正邪的对立,可电影里就简单化了。申公豹的扮相,没法看,通天教主的扮相,更没法看。
「最后」
就说这些吧,真心希望可以深度挖掘中国古代神话,拍出内外皆佳的好电影。
这是我最大的期待。
来源:怀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