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他的深度依然是浮于表面的主义,底蕴实在不够就顺应潮流,推动情绪,于是关于《唐探1900》是不是主旋律的讨论便出来了。
唐探系列的口碑一部比一部差。
《唐探3》直接跌到冰点,太闹腾的闹剧让这个ip差点夭折,所以到了《唐探1900》陈思诚便想上深度。
可他的深度依然是浮于表面的主义,底蕴实在不够就顺应潮流,推动情绪,于是关于《唐探1900》是不是主旋律的讨论便出来了。
其实,《唐探1900》是不是主旋律不值得长篇大论的展开。
总设计师说过:“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影片不论从哪方面看都符合这一点,费洋古的真,阿鬼的善,秦福的美。
何况《唐探1900》开篇就定下了主旋律的基调,八国联军入侵,排华法案实施,又置身于1900年的旧金山,叙事方式是民族情绪叙事那一套。
甚至还有鲁迅的“学医救不了中国”,教员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再直白不过了,宏大叙事点到了,伟人故事也有了,从里到外的主旋律,只不过披了个喜剧+悬疑的外衣。
这点说清楚之后再来看电影本身。
陈思诚不愧是裁缝,这次又融了其他人,搞起了开膛手杰克+成龙的中西混合,角色设定和多线叙事都在学《A计划》《A计划续集》。
《唐探1900》的引子是抢,《A计划》也是,《A计划》《A计划续集》的配置是革命党人,清廷密使、当地恶人、正义警察,《唐探1900》照猫画虎,大差不差。
只是《唐探1900》不像《A计划续集》那样探讨何为革命,什么是国泰民安,个人与家国大义该如何选择,革命的意义又是什么等可以扩展的议题。
但陈思诚意不在此,直接选择了不让观众思考,简单明了的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让满清大员,假洋鬼子,中国“野人”,革命分子,以及其他华人,从互相对立变为一起救中国,消除偏见,让中国人的脊梁挺起来。
尤其是周润发的英文演讲跟《满江红》全军背诵《满江红》大同小异。
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激发情绪,让观影变成一种情绪输出,从而忽略剧作上的一些瑕疵,对郑仕良、白振邦、白轩龄等人从悬疑上的寻找转为情感上的支持,为他们的大义而慷慨激昂。
结尾处的“那里若好怎么会来这里”“中国肯定会强大起来”与李连杰版《黄飞鸿》中的“金山?这个世界上有金山吗?”“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整体而言,《唐探1900》不算多么好但也能看。
可是杂糅的东西太多,最后沦为了四不像。
悬疑不足,本格推理等同于无,陈思诚的巅峰留在了《唐探1》,加入社会派,却又是老调重弹的东西,没什么新鲜事物,仅是浅尝辄止,搞笑不够,深度起不来,到头来就得上价值观。
喜剧不是不可以上价值观,有笑有泪有内涵固然好,但万不可强行上纲上线。
华工血泪史如走马观花,以为会完成胡金铨的遗愿,却是自我感动的口号式热血,仅靠尾声处几张照片与闪回蜻蜓点水。
喜剧以“喜”开头,以“剧”结尾,也就是说剧情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喜”这个概念,让观众笑了之后,才能让观众继续笑或变成哭,这个笑可以是黑色幽默,这个哭可以是悲喜交加。
因此陈思诚最大的问题不是做不好有意义的喜剧,而是他往影片里加的元素太多,导致没有一项能做到最好,只能祈求平庸中开出灿烂的花,有时候灵感来了会有神来之笔,大多时候是中庸之道。
不过陈思诚有商人的精明。
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知道唐探系列的灵魂人物是谁,那便是王宝强,没有他,这个系列不会这么火。
憨傻,癫狂但不让观众讨厌的角色,国内只有王宝强可以演,换其他人,这个角色就崩了,而王宝强又是唐探系列灵魂。
毕竟王宝强被各种造谣,塌房,路人都不信,哪怕对方言之凿凿,大家都不信王宝强会干这种事,最后事实证明王宝强确实是清白的。
枕边人和身边人都撕破脸皮成那样了都爆不出黑料,可见,宝强是内娱唯一没黑料的人,这样的路人缘,谁可匹敌?因为王宝强,陈思诚跟他关系好,口碑都好了不少。
有了王宝强坐镇主场,再让喜剧变的有意义一点,独属于市场+产品经理陈思诚的电影公式便成了。
也许他的电影不会那么经典,但他至少会去揣摩市场流行什么,观众喜欢什么,能够做出对观众口味的片子,这一点就比那些门阀导演强多了。
来源:闲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