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有望破70亿,票房火爆的背后,有两个大问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3 20:23 1

摘要:如此可怕的票房增长速度,不禁让人想起在《哪吒2》上映之前,王长田在采访中提到“希望《哪吒2》可以冲击70亿票房”,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

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已经正式突破39亿,而此刻,它才刚刚上映了6天。

如此可怕的票房增长速度,不禁让人想起在《哪吒2》上映之前,王长田在采访中提到“希望《哪吒2》可以冲击70亿票房”,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

现在看来,疯了的另有其人。

关于《哪吒2》在豆瓣开分升至8.6的口碑,想必被大众一致称颂的特效、剧情等已经不必多说了。

今天,我们来帮《哪吒2》澄清几个被误解的点。

看到有网友说,《哪吒2》充斥着对女性不够友好地镜头。

比如唯一的女龙王敖闰说起话来就把身体扭得像蛇一样,讲话语气也故作魅惑,是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再比如主角团唯一的女性角色殷夫人,要被塑造成传统的伟大母亲形象,到最后为了孩子而牺牲。

导致在最后的高燃名场面大战中,打败恶势力拯救天下的又是全员男性。

类似这种问题,只能说部分观众确实高敏感了。

不可否认的是,华语乃至全球电影文化中,确实有诸如此类的不能被忽视的问题,但如果在每部电影中,都要用近乎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每个小细节,电影就无法成为被欣赏的艺术,因为没有一部电影是毫无瑕疵的。

你要相信,如果一部电影有明显或者说故意对女性的不尊重,它一定可以被大多数女性感受到并引发讨论。

《哪吒2》之所以没有被广泛讨论此类问题,恰恰说明大部分的女性观众并没有觉得被冒犯。

你可以说创作者对女性的塑造陷入了思维定势,但不能说这是故意的。

如果敖闰魅惑性感的形象是创作者对女性故意的羞辱,那另外两位男龙王的蠢笨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创作者对男性的羞辱?

在《哪吒1》中,部分观众不满李靖被改成甘愿为哪吒牺牲的慈父形象,觉得这是创作者刻意给男性角色添彩。

5年后到了《哪吒2》,部分观众又不满殷夫人甘愿为哪吒牺牲,觉得这是创作者在刻意消除女性角色在大战中的功劳。

实际上,无论是李靖的甘愿换命,还是殷夫人的甘愿牺牲,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是情节所需,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人之常情。

绝大多数的观众并不觉得它有问题,是因为它符合逻辑。如果非要抱着两相极端的想法去看一个故事,那无论这个故事如何写,都会被挑出毛病。

但如果能跳出脑海中固化的想法再去看,你会发现,敖闰是当下最被观众喜爱的人设之一,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恶女形象,有脑子有胆识有领导能力,她和哪吒一样敢于反抗天命,为自己争取活路。

有人说想夸女性不用非把她画成美女。很奇怪,为什么不行呢?女性的漂亮和智谋一点都不冲突。如果你们要求女性有力量但必须狰狞才叫不服美役,那和二极管有什么区别?

殷夫人更是个顶天立地的女子形象,从《哪吒1》开始,她就作为将军带领将士护一方和平,她胆识过人,刚柔并济。最后的牺牲很明显是高光情节,个别观众的扭曲理解大可不必。

除了关于女性角色的讨论之外,《哪吒》系列被讨论最多的点在于哪吒这个形象是否被魔改了。

众所周知,传统的哪吒形象最高光的点在于反父权内核的“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情节,而《哪吒》系列电影完全取消了这一情节,并把哪吒改成了反天权、反命运的形象。

很多人觉得这不够正统,属于魔改。

首先希望大家明白,何为所谓的正统?正统的就是符合时代审美的吗?

毫无疑问,传统哪吒的反父权精神内核现在看来也并不过时,但并不代表影视作品就不能改动部分情节。

要是大家都拍成一模一样的东西,《哪吒》的几十亿票房从何而来?观众也是会审美疲劳的。

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孙悟空的故事被改编了太多版本,从遵循原著的《西游记》到荒诞的《大话西游》再到前几年的《大圣归来》,改动的地方何止一两处,不都是大家心中的经典口碑之作吗?

只要创作者可以赋予人物能立得住的精神内核,并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那这就是对的,是成功的。

在《哪吒1》中,哪吒说“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再到《哪吒2》中,哪吒说出那句“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哪吒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稳定了人物的精神内核,两部作品的反抗意识从一而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偏离所谓的正统的哪吒形象。

所以严格来说,《哪吒》系列电影是在哪吒本身精神力的体现,改自然是改了,但不能叫魔改。

哦对了,从玄学角度上来说,这种无短板大爆票房史冠,说明莲花三太子降魔天神哪吒本人对此一点都不生气。

真的,问过妈祖了,妈祖说哪吒不生气。

不信我,总得信妈祖吧。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外,《哪吒》的口碑简直是全方位辐射男女老少,场场排片座无虚席,大家都在期待着它真的能像它被期待的那样打破票房纪录。

毕竟,一部真正的好作品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被埋没,它会永远留在华语影坛的史册上。

来源:小梁娱乐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