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封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3 14:59 1

摘要:庙小乾坤大,山低岁月长。获嘉县作为武王伐纣的发生地、封神演义的创作地,有大量的记载。获嘉同盟山及山上古迹与武王勒兵修武处(今获嘉齐州故城遗址)、获嘉七十二冢等形成的同盟山文化圈,孕育出内涵丰富的中国同盟(封神)文化。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讲述了殷商大军兵临城下,西岐保卫战一触即发,关于“封神榜”的争夺仍在继续的精彩故事。该影片定档2025年大年初一,进军春节档。

庙小乾坤大,山低岁月长。获嘉县作为武王伐纣的发生地、封神演义的创作地,有大量的记载。获嘉同盟山及山上古迹与武王勒兵修武处(今获嘉齐州故城遗址)、获嘉七十二冢等形成的同盟山文化圈,孕育出内涵丰富的中国同盟(封神)文化。

‍‍同盟山是商周牧野之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获嘉县城,是当年周武王率师伐纣、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之兵“捧土”为之,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盟誓,即《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

据考古发掘证实,这里也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是典型的仰韶时期文化特征,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王庙建在同盟山遗址之上,是全国唯一的以祭祀周武王而命名的庙宇,系周朝末期建,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因历代贤王皆推周武王为楷模,这里香火鼎盛,后经历代修葺,颇具规模。

“诸侯井”“诸侯演武场”“周武王饮马池”“姜太公校阅台”“封神堂”“牧誓园”等古迹遗存与该山相依相连,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探寻封神壮举的千古奇观。同盟山与武王庙分别被称为 “王侯第一坛”“西周第一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勒兵于甯(今获嘉),在今同盟山举行战前誓师(即《尚书》所载的《牧誓》)后,发起了牧野之战。

周武王与姜子牙目睹战场惨烈,不由起了恻隐之心,下令将双方72名主要将士的尸体集中到当时的战场后方甯邑(今获嘉)境内,采取一视同仁的丧葬礼仪进行了葬埋。

周武王和姜子牙商议,战场立大功的文臣武将,活着的可以论功行赏,分封为各地的大小诸侯王。然而,对这些因战而捐躯的死者,除慰其家室外,又该如何让他们本人享以封赏呢?

姜子牙沉思良久,说:“前有伏羲、颛顼等封禅泰山,皆因位高不及泰山,功成皆源天帝。而今,我伐纣一战告捷,一是天帝恩赐,二是阵亡将士以血所换。以大说小,以天论人,古人可以封禅泰山,今天下归心,我大周对战场上殒身的双方主将,何不来一个设坛封神呢?”

周武王眼前一亮,笑道:“此举可是前无古人的事儿,就交由你一手操办吧。”

姜子牙得令,不日,在同盟山侧建一高坛,称名“封神坛”。 后来,人们为纪念周武王及牧野之战,又增建了“武王庙”。 二者相映生辉,屡毁屡建,代代修葺。

这一创举让获嘉成为中国封神文化的“策源地”,也奠定了获嘉在中国封神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明代许仲琳撰写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就是在获嘉搜集、整理、创作完成的。

至今,获嘉县境内还存有同盟山武王庙、七十二冢等历史古迹,照镜、东仓、西仓等和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名也沿用至今,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为全县文旅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2024年,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以“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为宗旨,组织专家 、学者到获嘉县进行《中国同盟(封神)文化重要起源地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论证,2024年9月份,获嘉县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同盟(封神)文化起源地,成为新乡市首个“中华源字号”品牌,也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同盟(封神)文化重要起源地”的城市。

这国家级文化殊荣,是对获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最高肯定。

2023年以来,获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广泛听取各界人士建议,努力宣传推介获嘉“封神”文化,让外界更加深刻的了解获嘉底蕴。同时,将文化振兴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动员群众参与文化传承中去,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实施,打造了一系列以同盟(封神)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活动、演艺项目和文创产品。

该县创新编排的《同盟封神大典》大型史诗话剧,由《诗咏获嘉》《同盟雄风》《子牙封神》《古圣先贤》《慷慨勇士》《和美获嘉》六个篇章组成,全剧横跨获嘉历史三千多年,将一个个与获嘉有关的历史名人,跨越时空地具象于舞台,不仅让同盟(封神)文化走出历史封尘,还通过实景演出的方式,让历史人物和故事与现代观众产生交流与碰撞,提升文化的辨识度和影响力。此外,为宣传封神文化,配合《封神演义(一)》邮票发行,获嘉县照镜镇邮政支局设计制作并启用“同盟山武王庙”风景戳、“封神演义”文化戳,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纷纷前来打卡。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程建军表示,获嘉县商周文化遗存众多,同盟山及周边七十二冢构成独特的同盟山文化圈,培育了内涵丰富的同盟文化和封神文化,县域内有关封神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共同构成了“同盟”文化完整的文化传承链条。中国同盟(封神)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盟文化的核心是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的同盟精神。封神文化是核心是与民同心敬德感恩的精神。周的治国理念是同盟,封神是一种安民的手段。因此,同盟文化与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吻合、相辅相成,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