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华夏大地发生的故事为暗线,《唐探1900》将主线的视角拉到美利坚。
《唐探1900》一经上映,有网友是这样评价的:我大受震撼。
“相较前几部更有深度”
“这部的编剧水平绝了,不得不佩服陈思诚”
“很有感染力,看哭了”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0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沉痛的近代史。
也是一段认识到自身必须觉醒和改革的反抗史。
由华夏大地发生的故事为暗线,《唐探1900》将主线的视角拉到美利坚。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排华运动。
这场排华运动也是有原型的。
它的原型,是1900年旧金山发生的鼠疫事件。
旧金山市政府,将华人作为鼠疫的替罪羊,只对唐人街进行了隔离和消毒。
结果这个愚蠢的做法,最终导致了鼠疫的扩散。
了解完故事的大背景,我们再来看导演是如何精妙的将这些历史事件和电影完美结合的。
首先,就是演员的选择。
这部电影的领衔主演,沿用了前作的王宝强和刘昊然。
特邀主演周润发,以及一些深受大众喜爱,且演技在线的演员。
乍一看演员表,肯定有人会觉得出场人物太多,怕记不住。
但如果你认真看完这两个小时,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竟然对每个人都有印象。
这也是我非常佩服陈思诚,以及极力推荐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群像是最难写也是最难拍的。
角色平衡、情节交织、节奏把控、情感共鸣、主题深化。
这五点有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那就不是电影,而是一盘散沙。
陈思诚的做法非常高明。
他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入电影,从人物的性格和立场两大方面,塑造了令观众信服的人物弧光。
电影开始,陈思诚仅用了短短两分钟镜头,就将大家代入了故事。
紧接着由刘昊然扮演的秦福登场。
他是个跟在福尔摩斯身边的小翻译,热爱侦探事业,但一直没有机会施展,直到旧金山发生了一起“大案”。
秦福反复询问福尔摩斯,这件大案,真的可以让他独自侦破吗?
福尔摩斯说:当然可以,这是件非常简单的案子。
等秦福走了,福尔摩斯接下来的一句话,贯穿了整部电影。
福尔摩斯说:这个案件,不能由白人侦破。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秦福到旧金山,周润发饰演的唐人街大佬白轩龄热情的接待了他。
秦福为人圆滑,想抱白轩龄大腿,便光速滑跪喊了声干爹,白轩龄只是愣了一下就笑着答应。
他一个大佬,这么没有脾气的吗?
当然不可能,下一秒,白轩龄就用行动让秦福知道,他这个干爹,可不是那么好认的。
白轩龄让秦福,给他的儿子白振邦翻案。
秦福一听白轩龄讲案件经过就懵了。
说好的只是个简单的案子呢?
旧金山唐人街发生了一起白人女性被杀事件,凶手模仿开膛手杰克。
巧合的是白振邦当天晚上恰好路过案发现场,又恰好第二天准备坐船离开美国被抓,又又恰好在警局里无法交代案发当晚做了什么。
简直就是把“畏罪潜逃”、“拒不交代”八个大字刻脸上了。
试问这怎么翻案?
见秦福不配合,白轩龄也一秒变脸,这里他表达了两个立场。
一是他要救自己的独子。
二是他要救所有唐人街的华人。
自私和无私,小家和大家,一个平时打打杀杀、最懂趋利避害的大佬,他的愿望如此朴素又直白。
在这一刻,从白轩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而这种复杂,接下来出场的每个人物都有体现。
白客饰演的郑仕良还有张新成饰演的白振邦,在电影中代表有理想的有志青年。
用秦福的话来说,就是干大事的人,是值得他钦佩的人。
可就是这俩干大事的人,干了最多不靠谱的事。
白振邦拒不交代案发当晚他做了什么,是因为他跟郑仕良去偷了爱尔兰人的枪。
为了保释儿子,白轩龄把最值钱的地契都给了“唯一”对唐人街华人友好的美国政客威廉。
这个“唯一”先划重点。
白轩龄、白振邦、郑仕良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长达三分钟的掰头,总结来说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两个青年的革命,在白轩龄眼里就是俩小孩过家家。
白轩龄眼中的他为华人做好事,在两个青年眼中,就是开了一地烟馆和青楼自己作践自己。
观念不和的事先放一边,秦福要聊聊案子,白轩龄又开始离谱发言。
他说他跟爱丽丝是情侣关系,他被抓那天也不是畏罪潜逃,是为了跟心爱的姑娘私奔。
秦福一听,乐了。
这不就结案了?白振邦既没有作案动机又没有作案时间。
不过白轩龄给秦福破了一盆冷水:我们相信他不是凶手有什么用?你要让全美国的人相信。
这句话,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第二句话。
至于白振邦为什么没说他跟爱丽丝的关系,是因为爱丽丝的父亲就是约翰·库萨克饰演的美国政客格兰特。
他极度排华,也是他要把华人都赶出唐人街。
再有就是当时旧金山的白人集体排华还有个什么法律,不准白人女性和华人男性结婚。
白振邦不想爱丽丝都死了还被人指指点点。
怕被指指点点,不怕自己被冤枉成杀害心爱姑娘的凶手,也不怕整个华人街都受牵连?
白振邦的做法,让人看不懂。
大家会产生这个争议,也是陈思诚的高明之处。
因为白振邦这个人物的弧光,马上就要来了。
不过容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先来讲岳云鹏饰演的费洋古。
费洋古的出现,完美串联了开头,还有爱尔兰人丢枪的故事线。
费洋古是典型的封建保皇派,傲慢也能屈能伸。
他刚来美利坚,吐槽了句:呵,不过如此。
对着人家的手枪还大言不惭说自己是什么镶黄旗,但他只帅了一秒。
下一秒就给人跪了,还让人扒了衣服检查。
这短短几个镜头,立住了费洋古。
暗示了这个人物,他既有属于他独特的民族气节,又负责搞笑戏份。
简单来说,就是让人又哭又笑。
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抓捕叛党郑仕良,费洋古不惜跟爱尔兰人合作。
爱尔兰人不把华人当人,指了指牌子:华人不得入内。
费洋古一笑,手下的两位大内侍卫,几刀砍了牌子,将字改成:华人入内。
起初看费洋古一直捏着把小刀,我一直以为是节目效果。
直到费洋古跟爱尔兰人合作抓到了郑仕良以及秦福和阿鬼。
秦福让费洋古放了他们,这时候费洋古还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们一个叛党一个野人一个假洋鬼子,嘎了谁都不冤。
但紧接着,八国联军侵华的消息传来。
爱尔兰人当着费洋古的面就开始讨论,华夏遍地是黄金,他们要去抢,要去发财,他们还要睡皇帝的老婆。
他在这一刻彻底觉醒,狠狠赚了观众们的眼泪。
我们的矛盾,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无能为力,都真实存在。
还有魏翔饰演的金陵福,你以为他是来搞笑的,实际上人家一直在曲线救国。
利用自己在美利坚的影响力,是他庇佑了郑仕良,也是他帮郑仕良把枪带回国内。
尹正饰演的部落首领,看着很凶,实际上非常单纯善良,阿鬼敢说,他就敢信。
说完了情怀的问题,我们再来谈谈逻辑。
第一个细节:白振邦在电影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在美国出生美国长大的中国人,他从小备受歧视,他被美国人排挤,被叫猪尾巴。
同时,他也不认同他父亲白轩龄的很多做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白振邦,是有些偏激的,同时,他也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偏激和赤子之心是白振邦的人物弧光。
所以,他才会在自己被冤枉的时候,不第一时间选择洗脱冤屈。
因为他觉得,革命前,儿女情长和个人生死,都要放一边。
他宁可死,也不想泄露偷枪的事,可他还是太年轻了。
第二个细节:白振邦为什么知道格兰特是凶手,却没有选择告诉秦福。
这又回到了开头白轩龄的那句话:我们相信你没有用,你要全美国人信你。
所以,白振邦告诉秦福也没用,因为没有证据。
至于说他送死,我觉得太不准确了。
白振邦是去殉情了。
格兰特连自己的女儿都杀,怎么可能放过让他蒙羞的白振邦?
白振邦其实也知道自己必死的结局,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爱丽丝死了,我也死了。
可以说白振邦至始至终都没有崩过人设,行为逻辑也一直在线。
他只是太纯粹了,偏激的纯粹,也至纯至善的纯粹,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虽九死而不悔。
他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
还有人觉得第三个被杀的女中医和第四个被杀的女仆出现的太突兀,没好好铺垫。
实际上是有铺垫的。
女中医的比较隐晦,秦福问女中医的父亲,他女儿有没有什么仇人,他父亲说没有。
秦福又问,那有没有什么朋友呢?
这个朋友就跟学医的白振邦串联了。
至于女仆,其实女仆最开始在白振邦回忆他跟爱丽丝恋爱的时候,就一直有出现,也是女仆给他送信,告诉他爱丽丝要跟他私奔。
但后来爱丽丝死了,女仆就再没出现过,所以女仆被杀也不突兀,而是必定的结局。
至于为什么破案轻松,因为破案并不是电影的主旋律。
电影一直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简单的案件。
那么,复杂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人,是权利,是欲望,是资本,是野心。
秦福其实早就知道格兰特是凶手,但他没有最关键的一样证据。
后来秦福能指认格兰特,就是因为有人给了他那个证据。
那个人就是警长兰斯。
而格兰特在最后大结局,也展现了他的气节,让人很难定义他到底是个坏人,还是立场不同。
这个我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电影院看吧。
我们继续说兰斯。
兰斯为什么给秦福证据?
按照兰斯自己的话,他是为了公平和正义。
这真是美丽的扯。
兰斯最后能站出来,是因为旧金山上层人的博弈,有了结果。
因为格兰特的政治立场太偏激,所以,他被资本放弃了。
故事进行到这,就回到了开头福尔摩斯说的那句话:这是件非常简单的案子。
首尾呼应,草蛇灰线了两个多小时,就为了结尾的这几分钟。
什么是反转?
这就是反转。
所以为什么要去侦破一起知道凶手的案子?
因为在资本的运作下,不到最后一刻,谁都可能是凶手。
故事的结局,本想一心留在美国的秦福,看透了这里的丑恶和冷漠,撕了暂留证。
是白轩龄为他重新拼好。
白轩龄说:这里确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夷长技。
这四个字,震耳发聩。
白轩龄是整个《唐探1900》中最复杂也最具有人性魅力的一个角色。
他最后舌战群雄,保住了华人在唐人街生存的权利,但他真的成功了吗?
就像秦福最终洗刷了白振邦的冤屈,可他们真正改变了什么吗?
似乎,并没有。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等待华人劳工的,依旧是更漫长更久远更残酷的剥削。
唯一有些话语权的白轩龄也被没收了全部财产。
可他们真的又失败了吗?
似乎,也没有。
因为那变革的种子,已经埋下,总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为借鉴了大量历史,电影中的所有人几乎都有原型。
还记得那几百条枪吗?
那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这一刻,历史和电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文章篇幅有限,还有很多精彩的细节和点没有讲到。
所以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原片。
从电影中的旧金山回到现实,走出影院看到我们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
来源:嘈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