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乌尔善,终于回到了正常水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1 06:10 1

摘要:在神话宇宙与烂片地狱之间架起了彩虹桥。当观众们看到殷郊的三头六臂变成"蓝色曼哈顿博士"、邓婵玉从女战神秒变"西岐林黛玉"时,终于恍然大悟

在这个被戏称为"中国电影工业照妖镜"的2025年春节档,乌尔善用《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完成了一次史诗级的艺术行为

在神话宇宙与烂片地狱之间架起了彩虹桥。当观众们看到殷郊的三头六臂变成"蓝色曼哈顿博士"、邓婵玉从女战神秒变"西岐林黛玉"时,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封神第一部》才是乌尔善职业生涯的"海市蜃楼"。

一、从《寻龙诀》到《封神》:一个导演的薛定谔式进化论

当我们翻开乌尔善的导演年表,就像打开一盒混装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寻龙诀》级别的酒心巧克力,还是《刀见笑》式的芥末夹心。

这位毕业于中央美院的视觉系导演,用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从"中国奇幻电影救世主"到"特效PPT制作人"的魔幻转型。

2015年的《寻龙诀》曾让人误以为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第安纳·琼斯",谁曾想那不过是乌尔善职业生涯的"回光返照"。

在《封神》三部曲官宣时,影迷们激动得仿佛看到"指环王中国分王"诞生。

2023年《朝歌风云》的横空出世,更是让所有人产生集体幻觉——乌尔善突然打通了史诗叙法的任督二脉。

那些充满青铜质感的战争场面,那些兼具野性与诗意的男性群像,那些将古典戏剧美学融入现代电影语言的尝试,都让人相信中国奇幻电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美学坐标系。

可惜这份错觉维持了不到两年,就被《战火西岐》浇了个透心凉。

从《画皮2》到《异人之下》,乌尔善始终在"视觉盛宴"与"叙事灾难"的钢丝上摇摆。

当《封神第一部》用扎实的剧本暂时稳住身形,所有人都以为导演终于找到了平衡木的秘诀。

然而第二部马上证明:那不过是创作者偶然触发的"超常发挥"。就像学渣在期末考试时蒙对全部选择题,等到补考时必然原形毕露。

二、《朝歌风云》的意外成功:一场美丽的误会

回看2023年那个夏天,《封神第一部》的逆袭堪称中国影史最魔幻现实主义的章节。

当所有人准备看这个耗资30亿的项目如何扑街时,乌尔善却端出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青铜器乱炖"。

费翔的商王殷寿不再是脸谱化暴君,而是充满希腊悲剧色彩的权力困兽;质子团的血性成长线,竟拍出了《哈姆雷特》混搭《权力的游戏》的宿命感。

最妙的是,那些被网友戏称为"商务殷语"的台词,意外成为全网狂欢的社交货币。

这部电影的成功密码,在于将古典文本进行了精准的现代转译。

当姬发在黄河岸边策马狂奔,当殷郊在宗庙前悲怆自刎,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特效堆砌的视觉奇观,更是人性在权力漩涡中的真实投影。

乌尔善聪明地避开了奇幻电影最容易陷入的"特效依赖症",转而用扎实的戏剧冲突和饱满的人物弧光撑起叙事骨架。

这种创作自觉,让《朝歌风云》意外成为"中国神话电影文艺复兴"的旗帜。

但当我们为乌尔善的"进化"欢呼时,都选择性遗忘了他过往作品中的致命伤——对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塑造。

从《画皮2》中沦为爱情祭品的小唯,到《封神第一部》里全程装神弄鬼的妲己,这种创作惯性早已为第二部的崩盘埋下伏笔。

只是当时的观众被质子团的八块腹肌晃花了眼,暂时原谅了这些"美丽的缺陷"。

三、《战火西岐》的全面溃败:神话叙事的碰碰车事故

来到2025年的《封神第二部》,乌尔善用行动证明:有些导演的创作曲线不是螺旋上升,而是心电图式波动。

当邓婵玉湿身跌入姬发怀中的瞬间,银幕内外同时响起了心碎的声音——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女性角色,终究没能逃过"战场女武神变恋爱脑"的烂俗诅咒。

更荒诞的是,号称"史诗决战"的十绝阵大战,硬是被拍成了"进击的巨人cosplay秀",通天教主的造型让人怀疑剧组从《范海辛》片场偷来了二手戏服。

影片的崩坏是全方位的:叙事节奏像喝醉的夸父,在文艺片与爆米花电影间跌跌撞撞;

特效水准在"黑神话悟空"与"蓝狐动画"间反复横跳;人物动机比姜子牙的鱼钩更让人捉摸不透。

当殷郊的三头六臂变成行走的"阿凡达手办",当魔家四将的压迫感还不如公园里的充气玩偶,观众终于意识到

那个在《寻龙诀》里构建地下世界的视觉魔法师,如今连基础的空间调度都显得力不从心。

最令人痛心的是创作野心的全面倒退。第一部精心培育的古典戏剧美学,在续作中退化成了网络大电影式的廉价奇观;

曾经充满张力的权力博弈,沦为"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幼稚对抗;就连最受好评的男性群像戏,也变成了批量生产的"阴兵过境"。

当观众看到杨戬哪吒沦为"救火队员",姜子牙的智谋降级为"解说型NPC",终于明白所谓"封神宇宙",不过是资本催熟的早产儿。

四、中国奇幻电影的"乌尔善困境"

如果我们把乌尔善的职业生涯看作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无疑是其中的一章“低潮”。

这个“低潮”并非偶然,而是乌尔善在走上商业大片这条道路时,无意间踩到的“雷区”

。可以说,乌尔善的导演水平并没有真正达到很多影迷曾经对他的期待,而《封神第二部》正好是这一点的最直接体现。

乌尔善的成功,源于他能够创造出视觉上令人震撼的大片场面和一些深刻的思想性,但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乌尔善显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潜力,只是他似乎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既能满足观众期待,又能保持个人风格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封神第一部》确实是乌尔善的“超水平发挥”,但《封神第二部》则暴露了他在叙事和节奏上的短板。

影片的商业性需求、史诗性背景与乌尔善过于注重视觉效果的偏好之间发生了冲突,最终让影片的整体质量严重下降。

《封神第二部》的滑铁卢,暴露出中国电影工业的深层危机。当我们用30亿打造视觉奇观,却舍不得投资300万打磨剧本;

当"宇宙"概念成为圈钱密码,故事却还在古偶剧层面打转;

当女性角色永远逃不脱"战场林黛玉"的宿命,所谓的"神话新编"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

乌尔善的跌落神坛,本质上是整个行业急功近利的缩影。

来源:P电影钟点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