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口碑暴跌的最大原因是“不按套路出牌”,导演太乱来!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1 06:53 1

摘要:这还不够,只是吸干元始天尊还不行,十二金仙也得上,不然体现不出凡人怨念的强大,更不能为殷郊的战力做铺垫。

我是一个忠实的原著党,接受改编,但不能接受乱编!

《哪吒2》我也看了,从原著来说,改编的非常好,但是《封神2》这部电影,改的面目全非!

不按套路出牌,也不能自圆其说!

总结一下电影里最受争议的几个点!顺便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怀疑导演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圣人之下皆蝼蚁”。

圣人的实力,不管是在《封神演义》还是其他各类小说中,都是无敌的存在。

在封神的设定里,整个世界总共就那么个圣人:三清、西方二圣、女娲。

圣人万劫不灭,法力无穷无尽,稍微动下念头就能逆转生死,怎么会被区区凡人的怨念吸干法力?

这就好比太阳能灯把整个太阳给吸了。

这还不够,只是吸干元始天尊还不行,十二金仙也得上,不然体现不出凡人怨念的强大,更不能为殷郊的战力做铺垫。

“十二金仙”里的太乙真人复活哪吒都没这么麻烦!殷郊凭什么!

元始天尊复活姜子牙七次,只是动动手指头,殷郊什么档次?也配吸干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

姬发在第二部的人设彻底崩了,第一部下定决心伐纣,还做了那么多铺垫,把他的成长刻画的如此深入,第二部变成了投降派,动不动就想投降。

投降的理由也很奇葩,不想看到手下将士和无辜百姓受伤。

有没有搞错?

姬发又不是三岁小孩儿!他也跟着纣王打过仗,也就见识过战争的残酷!战场哪有不流血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会不明白?又不是被纣王打成逆风,看点流血牺牲的战场就要投降了?

姬发人设崩就算了,我想最后导演肯定会把他掰正,但没想到他是用邓婵玉和姬发的感情戏。

甚至为了炒两人的cp,直接把原著邓婵玉的老公土行孙给下了!

我搞不懂为什么非要在神话电影里加入这种感情戏?好像整部电影都是为姬发和邓婵玉的感情服务。

邓婵玉在《封神》中其实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跟着父亲邓九公出战,凭着五色石这一法宝,让姜子牙等人吃了些亏,但最后还是跟着父亲投降了。

我就不说导演想讨好女性了,他想宣扬“女子不必不如男”我也能理解,但不该用这种方式。

首先,邓婵玉作为一名女性将军,在战场营地洗澡的时候,大帐不设防,任何人都能随意进出,这是为了卖肉吗?

邓婵玉作为将领也是不合格的,打仗没有章法,就知道呼呼往前冲,好不容易捉到两次姬发,还给人放了,最后更是反水,赐死闻太师。

邓婵玉登场就说是为了继承父亲邓九公的遗志,可是她背叛了商朝,背叛了父亲,姬发一个反贼能让她前面的誓言变成笑话。

导演还说两人不是炒cp,那背景音乐放“女儿怀春”干嘛?怎么不放喜羊羊与灰太狼!

《封神2》投资6亿,从第一部就宣传这是“神话史诗巨作”,神话、诗、巨作我都没看出来。

殷郊在第一部的时候,已经被纣王下令砍头,只是心中怨念不灭,被昆仑众仙救活。

元始天尊为他重塑肉身和赐予三头六臂法相,法力都被吸干了,开了三头六臂法相之后,变成三个人格,元始天尊提醒他不能愤怒,不然将不是自己。

按理说,把殷郊塑造成电影里的最强战力,特效应该多给点吧?至少做的像上图里《刺杀小说家》赤发鬼那种,可电影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曼哈顿博士还是蓝精灵?

我们想看的不是几个大傻个拳拳到肉的肉搏战,而是法宝对轰,法术互爆的场景,导演是没想象力了吗?只顾塑造人物,不会做特效?

人物塑造的也不行啊,魔家四将纯纯背景板,第一部结尾出来的时候感觉强的要命(事实上在原著里,魔家四将也很强,最后还是靠杨戬摆平),结果被更傻的殷郊几下解决,就这还能跟闻太师征战北海十五年。

闻太师也是,原著的闻太师,截教三代弟子第一人,生有天眼,能明辨善恶,看透人心,在商朝,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纣王都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结果电影里,愚昧不堪,纣王说什么他做什么,天眼、神通什么都没用,双手一推,十绝阵成,十绝阵也没人守阵,就一个墨麒麟,闻太师自己摆完造型就在那等死。

把小说的十个阵砍成一个阵了,小说的十个阵,每一个阵都相当于一个独特的维度,各有不同的凶险点,电影明显是为了时长,把十个阵砍成了浮游炮。

失望!太失望!

在《封神》这个大IP里,最热门的就是哪吒和杨戬,宣传的时候也专门给了两人画面。

可是到了正片,两人变成了路人角色,表现力太差,除了救人的时候出过手,其他时间就在读剧本。

哪吒作为莲藕化身,在原著中免疫一切灵魂攻击,电影里被光一照就倒,全场战绩基本为零。

杨戬感觉比哪吒还莫名其妙,已经展示了土遁和火遁,理论靠土遁,自身超强反应速度几乎能躲过光照,还有闻仲法坛那边打戏,有撞到火堆的特写,我以为是暗示,结果就一背景。

但凡闻仲最后是让杨戬火遁过去刺然后被闻仲挡住,姬发犹豫帮不帮但最后还是帮忙辅助偷袭闻仲,可惜导演要表现主角姬发和邓婵玉的爱恨情仇了,杨戬哪吒只能提前挂机。

真的不是来看这些父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男女情的。作为观众,只是想看神仙打架,只想看超越《指环王》的特效,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只能说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怀疑导演根本不懂《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大背景是啥他可能都不知道!

《封神演义》到底在讲什么?

通俗的讲就是:在鸿钧老祖的授意下,昊天上帝重组天庭,设立神位,完善天界秩序。起初是想让元始天尊的十二仙首直接进入天庭,但十二仙首倚仗元始天尊威势,不愿意向昊天上帝称臣。

昊天上帝便召集三教(阐教、截教、人教)的圣人开会,拟出天庭用人的选拔规则,也就是封神榜。

按《封神榜》规则,众神仙修炼中不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需要借降生人间的机会,征诛杀伐,完成一千五百年劫数。

此时人间正值商、周朝代交替,便有了征诛杀伐的理由,因此,截教、阐教、人教,三教一致决定凡是在朝代更替的战争中阵亡的都要进封神榜,获得相应神位,共计八部三百六十五个正神神位。

阐教姜子牙修炼多年,有人间相父之福,元始天尊便安排姜子牙负责封神。于是姜子牙怀揣封神榜,下界辅助武王伐纣。

此时阐教是元始天尊执掌,阐教选拔门人注重的是根行、悟性,只选择优秀的人才,宁缺毋滥,贵精不贵多,因此阐教门人较少。

截教是通天教主执掌,截教主张有教无类,万物皆平。在截教之中,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都一律平等,都是同门同道中人。因此,截教门人弟子众多。

通天教主当然是知道封神榜的规则的,所以他早早在碧游宫宫门前张贴告示,告诫门下弟子只需在封神大战期间紧闭门户,就能够躲避杀劫。

若逆天而行阻止西周i伐纣,一旦战死沙场,定然躲不过上封神榜的命运。但通天教主却没有想到,元始天尊巧布妙局,派出申公豹icon到处煽风点火,怂恿了许多截教弟子上战场送死。

通天教主在失去多个大弟子的情况下,察觉到阐教的图谋,为了挽回面子,不得不亲自布下大阵,欲与阐教一争高低,但元始天尊得到了大师兄的支持,后又获得西方二圣的支持,连破大阵,导致截教弟子所剩无几。

最终《封神榜》上大部分是截教弟子。

因为封神行动的背后是师父鸿钧老祖的旨意,就算通天教主有再多不满,他也不敢公然违背,但他与两位师兄结下了仇怨,最后鸿钧老祖出面给三位弟子做了和解,使封神行动得以最终完成。

退一步来说,就算截教弟子在封神大战中死亡,也并非真正死去,他们都通过死后封神的方式获得重生。唯一的不同就是身份有所变化,从单纯的截教门人变成了天庭官员。

在封神中,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是三个师兄弟,并称为三友。

虽然通天教主最后与两个师兄站在对立面,但他是执掌截教碧游宫的教主,是万劫不灭的圣人,不应该被妖魔化。

在万仙阵时也曾描述过通天教主的形貌:

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八卦仙衣来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萍。

从表述来看,通天教主头有金光五彩,身着八卦仙衣,手持青萍宝剑,是个威严而仙气飘飘的得道者。

电影完全没能把握住《封神演义》的内核,改编的让人没眼看,只是单纯的从人物、服装、场景、颜色来表现正邪双方的对立。

这部电影没有理念的碰撞,没有合乎逻辑的剧情,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没有适合大众的卖点,更像是一场自娱自乐的闹剧!

无论是我这样的原著党,还是想看特效的观众,这部电影都是失败的,不聆听观众的呼声,也难怪口碑大跌!

来源:长苏论古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