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假期,我可是把电影院当成了 “第二个家”。昨天看了温馨又刺激的《熊出没》,今天又被《唐探 1900》深深吸引。明天还打算去看票房和口碑双双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听说那特效和剧情,简直绝了!虽说这几年,国内电影工业的发展总让我们有点小担忧,可今年这春节
大过年的,本想舒舒服服躺着享受假期,可看完《唐探 1900》后,实在憋不住一肚子话,必须得跟大家唠唠。
这几天假期,我可是把电影院当成了 “第二个家”。昨天看了温馨又刺激的《熊出没》,今天又被《唐探 1900》深深吸引。明天还打算去看票房和口碑双双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听说那特效和剧情,简直绝了!虽说这几年,国内电影工业的发展总让我们有点小担忧,可今年这春节档,那真叫一个热闹,各种工业大片争奇斗艳,仿佛一场电影界的武林大会。
看完《唐探 1900》,我满心欢喜,感觉像挖到了宝藏。可一上网,看到豆瓣那 6.7 分的评分,还有一堆吐槽电影搞爱国、历史教育和主旋律的评论,瞬间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我就纳闷了,都 2025 年了,怎么还有人得 “战狼 PTSD” 啊?
以排华法案为题材的电影,到底要怎么拍,才能让那些曾经排华的美国人显得 “不坏” 呢?难不成像某些人拍南京大屠杀,还非得硬凹出几个善良的日本军人?在我看来,不把南京大屠杀罪行当回事的,要么是真不了解、觉得是伪造而拒绝承认,要么就是没良心,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罪行。对待当年美国修铁路的华人劳工的悲惨遭遇,以及排华法案,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在豆瓣上看到主旋律、看到揭露美国人当年恶行就像丢了魂一样发疯的人,到底属于哪一类呢?
从《战狼 2》到《流浪地球》,再到现在,豆瓣上对国产电影的歧视性打分现象层出不穷。就拿《流浪地球》来说,它在国外都被赞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可在豆瓣上,一些人却鸡蛋里挑骨头,各种挑刺打低分。这不禁让人想问,豆瓣这个平台,如今还有什么资格号称是国产电影评分的权威?与其让这些带着偏见的人来评,还不如让公正无私的 AI 来打分呢!
说实话,相比近代其他历史事件,华人劳工和排华法案在我国影视剧中确实很少被提及。像老电影《海囚》,还有 09 年中加合拍的《金山》,估计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稍微有点印象的,可能是香港电影《黄飞鸿西域雄狮》和《华英雄》里涉及的一些情节,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展现得并不深入。这就导致很多普通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非常模糊。
但就算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看看现在的世界局势,从 tiktok听证会和封禁令,到 deepseek 突破美国 AI 霸权就被当成敌人,各种莫须有的 “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罪名扣上来。看看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只要还有点正义感,看到电影里的情节,怎么会不觉得似曾相识,怎么会觉得是夸大和煽动呢?就连美国人自己的动画《史努比》都揭露过这段历史,还制作过相关纪录片,可为啥我国网络上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呢?难道他们觉得,只有把美国描绘得完美无缺,才是正确的吗?
再看看如今的美国社会,自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族裔氛围那叫一个紧张。在两党政客和宣传机器的长期洗脑下,中国被当成了最大的敌人,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后,这种情况愈发严重。前几天在小红书上,有个美国网友发了个帖子,说美国人以为自己过得不好是为了打败中国,结果来小红书一看,中国根本不是他们政客宣传的那样,中国网友也没把他们当敌人,瞬间就破防了。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民众被误导得有多深。
另一方面,美国去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工作岗位越来越少。高端工作被华裔、印裔等占据,低端工作又被有色族裔和非法移民抢走,美国白人群体对少数族裔和非法移民的敌视情绪与日俱增。其中,亚裔的处境恶化得最为明显。皮尤调查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反亚裔仇恨犯罪激增,32% 的亚裔成年人表示认识在美国因种族或民族而受到威胁或攻击的亚裔。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现在,有些人担心美国社会未来会出现法西斯倾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二战前,美国社会就出现过类似的群体。就像之前的《美国内战》电影,有中国观众反映,周围的白人观众都在笑,那种场景,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虽说现在世界总体还是和平的,美国离 “内战” 也还有很大距离,但当下美国社会的仇华反华氛围,那浓度简直空前,还在不断加深。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社会的秩序眼看着就像脱缰的野马,另类右翼、黑暗启蒙之类的东西大行其道,连马斯克都公开做那种纳粹礼。真不敢想象,如果哪天秩序彻底失控,那仇华情绪一旦爆发,会是怎样的可怕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才是最有力的保障?当然是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能震慑住美国法西斯倾向的滋长。这也是我国接连公布各种军事和科技突破的重要意义。美国之所以还没彻底发疯,就是因为军方清楚,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就像《唐探 1900》里演的,当远在大洋彼岸的华人听到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身边又全是种族主义者,那种孤立无援的绝望,谁能体会?在那样的时代,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在海外的同胞才能挺直腰杆。
咱们国内以豆瓣和影评圈为代表的一些文青聚集地,长期以来都弥漫着一股 “殖气”。当年王晶的《追龙》上映,有个知名影评人就跳出来口诛笔伐,理由居然是电影里把英国人拍得太坏。这跟现在豆瓣上给《唐探 1900》打一星的人,简直是一丘之貉,让人哭笑不得。零几年、一几年的时候,有些人崇洋媚外,我们还能勉强理解,毕竟那时候我们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跟现在没法比。可都 2025 年了,中国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还在那儿跪舔,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难道真把自己当成洋大人的跟班了?只能说,揭露殖民者嘴脸的题材,对他们来说就像毒药,碰都碰不得,可对我们广大观众来说,这是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的重要窗口。
话说回来,《唐探 1900》这部电影本身还是非常精彩的。作为悬疑侦探电影,虽然因为情节要素的原因,侦探推理部分相对简单,但最后系列招牌的二次揭秘,简直神来之笔,和电影表达的历史主题完美契合。结尾还有两个彩蛋,展示了唐人街从 1900 年到 2025 年的影像变化,就像一部浓缩的历史纪录片,看完真的让人感慨万千。强烈建议大家看完电影别急着走,一定要留下来看看彩蛋。
我得声明一下,我这篇文章针对的,只是那些因为 “主旋律”“爱国”“把美国人拍的坏” 就犯 PTSD 的人。要是你因为别的原因对这部片子评价不高,那和我讨论的内容无关。说说我为什么会来看《唐探 1900》吧。之前我对导演陈思诚的感觉挺复杂的。他和郭帆、宁浩等被电影局选送去美国进修的青年导演一样,在中青年导演里,确实有一定的工业化能力。我特别喜欢《唐探 1》和《唐探 2》,可《唐探 3》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败了不少观众的好感。从那之后,我有好一阵子没看他的片子。从很多事情能看出来,他是个很精明、商业嗅觉特别敏锐的人,这种人设可能不太讨喜,作品水平也忽高忽低,但不可否认,我国太缺少像他这样有工业化能力的商业大片导演了。
前阵子我去看了《误杀 3》,觉得它算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这次的《唐探 1900》,我个人觉得在国内商业大片里,完成度和质量都能排前列,和《唐探 3》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有个群友说得特别好,他说我国要是能有几十个像陈思诚这样,有商业嗅觉、有工业能力,能保证产量和下限的商业导演,那郭帆他们就不用孤军奋战,还被一些没本事的同行拖累,中国票房市场也不至于从之前的红火,一下跌到 2024 年的萧条境地。
也有人觉得《唐探 1900》这么巧切中当下中美关系和历史情绪的风口,是陈思诚的商业投机。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这重要吗?为了赚钱,能用心做好历史和家国题材,总比那些一边赚着观众的钱,一边还往作品里塞各种陈腐、恶心人的东西的人强多了吧?能拿钱办好事,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以前的港导们就有这本事,拿钱就能把电影拍好,可看看徐克这几年拍的那些烂片,再看看《红海行动》之后就难以复制成功的林超贤,港导们真的是老了,力不从心了。现在我们还能指望谁呢?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更多的中青年导演身上,不管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赚钱,起码得能拍出符合时代需求和观众期待的作品。
接下来我还打算去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听看过的人说,画面效果已经达到业内顶级水平,我这心里啊,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期待得不行。去年我去影院看了《头脑特攻队 2》和《海洋奇缘 2》,那感觉太明显了,作为时隔近十年的续作,和前作比起来,各种缩水。这似乎也是 2024 年美国续集大片的普遍问题。从这些现象能真切地感觉到,在游戏、动画、大片这些以往和西方差距巨大的文化工业项目上,我们已经有资格和美国一较高下了,像动画和《流浪地球 2》,甚至已经能和他们掰掰手腕。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文化从业者还不想着做点实事,反而继续逆潮流而动,那可真是错过了大好时机,以后说不定得后悔莫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作为观众,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那些带着偏见的评论所左右,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电影的魅力,用自己的思考去评判电影的价值。同时,也希望电影行业能越来越好,多拍出一些既叫好又叫座,还能引发我们深刻思考的优秀作品。
不知道大家对《唐探 1900》以及当下电影市场的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聊聊电影,聊聊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