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片《误杀3》:一场迷雾中的人性较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20 09:58 1

摘要:近日,曾两夺贺岁档票房冠军的“误杀”系列第三部上映,为近来低迷的电影市场燃起了寒冬里的一把火。依旧是浓郁的东南亚风情,依旧是对复杂人性和犯罪心理的深入描摹,依旧是“标准的陈思诚式悬疑反转”。与前两部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立足于拐卖儿童这一广受关注的现实题材,通过肖

近日,曾两夺贺岁档票房冠军的“误杀”系列第三部上映,为近来低迷的电影市场燃起了寒冬里的一把火。依旧是浓郁的东南亚风情,依旧是对复杂人性和犯罪心理的深入描摹,依旧是“标准的陈思诚式悬疑反转”。与前两部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立足于拐卖儿童这一广受关注的现实题材,通过肖央、佟丽娅和刘雅瑟等一众演员的精湛演技,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悬疑味”十足的视听盛宴。

商业悬疑片的精准定位

《误杀》系列电影自2019年底推出以来,便受到极大关注,尤其是影片对细节的精巧处理和反转式叙事的巧妙运用,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悬疑氛围,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系列的前两部影片票房都超过10亿元,《误杀3》的票房也早在1月14日就突破了7亿元,称之为电影市场的票房宠儿毫不为过。尽管对影片的评价一直不乏争议,但《误杀》系列电影在国内悬疑片市场的地位不言而喻。

《误杀3》同样是通过对细节的挖掘和铺排,以及反转式叙事方式的运用来营造悬疑氛围,拓宽故事的叙事空间。例如影片里反复出现的章鱼和佛像这两个充满隐喻意味的意象,在勾连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人与动物、信仰与罪恶的进一步思考,从而增添了电影的悬疑度,也更有利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更令观众无法忘怀的是,对被拐卖儿童生存状态和遭际的逼真再现。悬疑元素的使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独到的细节处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伴随着密集的叙事节奏的,是不停的反转。首先是情节上的反转,例如影片的线索,初看是身价几十亿的富豪郑炳睿如何拯救被绑架的宝贝女儿婷婷,随后才会发现另一条暗线,被拐儿童的父母雅音和李慧萍等联合有正义感的刑警张景贤,精心织就了一张大网向人贩子们复仇。其次是人物形象的反转,比如只想升职的谄媚之徒张景贤,其实是凭着一腔正义制定复仇大计的“双面侠”;不惜以暴制暴只为拯救女儿的好爸爸郑炳睿,却在紧要关头选择“舍女救己”……影片给观众展现出了鲜见的人性之恶,这是内地电影一个极大的突破。

直击社会痛点引共鸣

影片结尾的字幕说:“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名儿童遭到拐卖。平均每小时约有137名儿童被拐卖。”如果说这只是一行触目惊心的数字,那么,《误杀3》就是以影像的方式,来展现极端环境下被拐卖儿童及其父母的惨痛遭遇。

《误杀1》中有句台词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误杀3》中相呼应的台词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整个《误杀》系列的电影,都围绕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展开故事,不同的是,《误杀3》中所聚焦的不再是某一个人的孩子,而是一群被跨国组织拐卖并作为商品交易,最后甚至失去生命的孩子。

电影《误杀3》系列揭示的,只是黑暗人口贩卖产业链中的冰山一角,人口贩卖已经是继贩毒和贩卖武器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犯罪产业。无怪乎有观众评价,影片所采用的半开放式结局,值得思索的,不仅是子弹到底射向的是郑炳睿还是他女儿婷婷,更有可能是观影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还未落网的人贩子。

艺术表现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误杀3》从全球性的视野关注了拐卖儿童这样的现实题材,这使整部影片的立意和格局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此外,该片通过细节铺排和反转叙事的运用,营造悬疑气氛的强类型叙事模式,观众随着影片的进展,剥开一层层“误杀”的内涵,收获一次心潮澎湃的观影体验。某种意义上,该片所展示的,是一场迷雾中人性善与恶的较量。

然而,不停的反转带来的观剧快感,在赢得一部分观众的同时,也招致了些许观众的诟病。此外,该片剧情在多重反转之后,最终的落地显得过于简单,让观众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反转叙事的魅力,在于为观众创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从而刺激观众的感官和情绪,让人获得深刻的体验并享受这种感觉。但《误杀3》显然为了让更多人看懂,通过镜头和台词给足观众解疑的线索,这使得部分观众过早洞悉真相,失去了一些观影的乐趣。

当然,能够进一步引发观众对其艺术表现力和商业价值的激烈讨论,本身就证明了市场对于“陈氏悬疑”的认可和广泛关注,同时,《误杀3》也为国产类型电影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反思的模式与标杆。(张艳)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