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群嘲,现却凭武器还原惊艳历史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19 18:23 1

摘要: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赤壁》,以三国时期著名战役火烧赤壁为蓝本的历史题材大戏,上映之初便凭借豪华的演员阵容、恢弘的战争场面赚足了眼球,斩获5.8亿票房登顶当年票房榜。然而,赞誉背后,它也饱受诟病,被不少观众当作反面教材。但抛开那些饱受争议的剧情,这部电影在武

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赤壁》,以三国时期著名战役火烧赤壁为蓝本的历史题材大戏,上映之初便凭借豪华的演员阵容、恢弘的战争场面赚足了眼球,斩获5.8亿票房登顶当年票房榜。然而,赞誉背后,它也饱受诟病,被不少观众当作反面教材。但抛开那些饱受争议的剧情,这部电影在武器复原细节上堪称中国十多年来最考究的三国电影。

时空错置与考究细节并存

曹操,这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又远征乌桓平定北方后,意气风发,奉天子以令不臣,将目光投向南方的割据势力。电影开篇,曹操参拜不明建筑的场景霸气十足,可刚恢复丞相之位的他,面对势力强大的汉臣,根本没有资格建立这样的建筑。这一情节的时空错乱,让历史爱好者们难以接受。

不过,也存在令人惊喜之处。朝堂的布置以及曹操的佩刀,都是参考汉代资料精心打造的。曹操的佩刀以汉代环首刀为原型,国家博物馆中的东汉桓首钢刀便是参照范本。这把刀通长112厘米,刀身宽3厘米,刀背厚1厘米,环手呈椭圆形,内径2到3.5厘米,厚度在8-10毫米之间。环首刀独特的厚度,赋予了它优良的劈砍手感,曹植也曾在诗文中对其称赞有加。这把刀不仅是一件兵器,更是生产技术推动军事进步的有力见证。

震撼与荒诞交织的战争呈现

赤壁之战作为电影的核心部分,其战争场面的呈现至关重要。曹操与刘备两军对垒时,曹军摆出庞大的骑兵楔形阵,兵临城下,黄沙漫天,金戈铁马,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这般震撼的场景在往后十年的电影中极为罕见。

但令人捧腹的“八卦阵”情节也在此出现。电影中孙刘联军用以对抗曹操骑兵的八卦阵,实际效果与历史大相径庭。这种阵型看似气势恢宏,实则空耗兵力,防御薄弱,极易被骑兵冲散。可在电影里,骑兵却被八卦阵的空心方阵耍得团团转,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影对八阵图的呈现虽偏离历史真实,却也是对古阵法的一种娱乐化表达。毕竟电影在追求画面表现力时,有时需要对历史还原做出让步。

武器装备因时代错乱产生的问题

在武器装备方面,曹操一方将士的铠甲主要参考山东临沂出土的西汉大五村齐王墓及杨家湾汉墓文物。由于三国时期相关文物出土稀少、文献匮乏,剧组在道具参考和考证时,不得不更多地借鉴东汉以前及西晋时期的资料,这导致电影部分剧情无法完全采用三国时代的冷兵器。东汉铠甲的防御面积比电影中的西汉铠甲更大,头盔款式受西域影响,从甲片拼接的圆形向长条片拼接的圆锥柱形转变。

曹军步兵使用的盾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已非主流,但仍在使用。然而,曹军骑兵的进攻武器却显得“偷懒”,一律使用矛或槊。三国时代是从戟向马上超长枪的过渡时期,戟、矛、槊应是混用状态,直到南北朝时期,槊才完全取代戟。电影中曹军全部拿槊作战,就像大航海时代的军队本该拿燧发枪,却手持栓动步枪,充满了穿越感。

服装道具的失误与亮点

在一片争议声中,《赤壁》也有不少亮点。赵云孤身救阿斗、张飞据水断桥的经典情节改编,让观众难以接受,比如张飞带着一群人鏖战曹军,颠覆了其一人断后喝退曹军的英勇形象。但在武器装备的细节上,剧组却下足了功夫。赵云和张飞所穿的“板链甲”穿越到了15、16世纪的东南亚,不过小兵的装备还原度相当高。

刘备一方将士的头盔模仿山东临沂大五村齐王墓出土的头盔,为适应战争场景,剧组将原本可能用于仪式或装饰的薄片状拼接头盔,改造成多层相叠、更具实战属性的款式,这种改造合理且用心。

皮甲复原与蜀军装备设计

电影对皮甲的复原值得称赞。皮甲作为中国传统甲胄,在以往电影中鲜少被还原。考虑到东吴在赤壁之战中以水军为主,士兵身着皮甲既能体现其习于水战的特点,又符合历史背景。此外,导演为展现刘备一方的劣势,让蜀军在铠甲上采用木甲和铁甲混搭的方式,巧妙地暗示了其薄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但为体现蜀军装备差,导演让蜀军使用在东汉三国时期已退出实战兵器序列的戈,这一做法如同在现代战争电影中让我军使用几十年前的单发步枪,略显夸张。

盾牌情节与东吴头盔还原

刘备军队走投无路时,用贴满铜箔的盾牌闪瞎曹军眼睛的情节荒诞不经,但盾牌的形制却真实还原了魏晋时期的长度,只是体积略有增大。这种木质盾牌被附上铜箔,虽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却体现了剧组对细节的执着。

东吴士兵和蔡瑁、张允两位将领的头盔也较为还原历史。整体来看,在不涉及画面表现力的地方,《赤壁》的武器装备还原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赤壁》这部电影,虽然情节错漏百出、时空错乱、剧情拖沓,但在武器形制的还原上,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力求完美,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在武器形式方面十多年来最考究的古代战争题材电影之一。它或许比不上《长安十二时辰》在历史细节上的严谨,但在国内影视娱乐圈“比烂”的环境下,无疑是矮个子中的高个。

它让我们看到了电影人对历史的尊重与探索,也为后来的历史题材电影在道具还原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文章来源@冷兵器研究所 的视频内容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