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2》,爱国者内讧和底层互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4 22:27 3

摘要:虽然《雄狮少年1》和它的续作2,都是诚意十足的佳作,但自从眯眯眼事件发酵,爱国者攻陷评论区,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评论都已显得不再单纯,也让我丧失了参与的热情。

虽然《雄狮少年1》和它的续作2,都是诚意十足的佳作,但自从眯眯眼事件发酵,爱国者攻陷评论区,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评论都已显得不再单纯,也让我丧失了参与的热情。

我同情主创者吗?有一点,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这么用心的打磨作品的团队实在太难得了,对细节的极致考究,罕见的完整的叙事,以及叙事节奏的成熟把控,还有自然而然的隐喻,很少有国内同类作品在整体上能达到如此水准。

我反感批评者吗?不,其实我很理解他们的愤怒,也正因为对双方的理解,才致使我对影片的现实遭遇有种强烈的无力感。

从主创者的初衷说,《雄狮少年》系列始终是一部为小人物说话的作品,从人物造型到场景设计,再到故事线,都是围绕小人物的成长展开,并对小人物报以真诚的善意。但问题恰恰出在小人物的塑造上。

小人物确实平凡,但平凡绝不代表丑!而《雄狮少年》的主角造型设计真的是太丑了,丑到不能忍,丑到多看两眼都仿佛在经历视觉污染。

关于如何刻画小人物,电影史上有无数可借鉴的案例,但所有那些优秀的小人物电影,没有一部的主角造型可称之为丑。或许为了强调小人物,主创者想以丑来实现受众的“最大公约数”,但显然用力过猛。

虽说刻意辱华肯定是诛心之论,因为内容中处处透着纯正的爱国情怀,但这种审美能力的丧失,尤其是针对主角的审美的失落,是这一系列难以被抵消的污点。更何况《雄狮少年》所预设的那些受众,他们的关注点恰恰会被一些最表面的事物转移,而无暇也无力关注影片真正的内核。因此形象的问题成了影片的原罪,抵消了其所有更深刻的创作意图,比如创作团队的爱国情怀。

说句公允的话——其实这话并不应由我来说,毕竟我对影片的许多内涵都持保留意见——雄狮少年系列所透露的内涵其实已经很接近大众爱国者的普遍认知。比如,对资本家的批判,以致部分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极度弘扬传武,甚至不惜为传武缺乏竞技性千方百计找理由;传武打洋人的老套路;以及,对底层社会充满温情的表达。其整体叙事甚至接近传统左派。

在各类隐喻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以狮为形象,呼应拿破仑的预言;再比如第一部的那句“你戴上狮头的那刻,有否听到一声怒吼”,那其实就是民族觉醒的吼声。所有这些隐喻从头到尾都在表达同一个内涵:当那些一再被欺凌的人觉醒内心深处的民族意识,将爆发巨大的力量。

然而对受众情绪和审美的失败把控,却导致了一个荒诞的结果:批判主创者最激烈的,反而是主创者最想代言的人群。因此这场舆论风波实际变成了一场爱国者的内讧,甚至底层的互害——那个正在为他们发声的人,却遭到了被维护者的激烈抨击。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个悲剧的现象——几千年来,底层的命运始终在同一螺旋轮回,而原因就在于他们总是在一些肤浅的层面经年累月的反复争吵,而没有从问题中解脱出来的智慧和勇气。

于是,戏里和戏外,反讽和被反讽,象征和被象征,成了彼此的参照。

这种可悲的景象其实和《八佰》的遭遇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精心的隐喻溃败于粗略的解读,深刻的教育意义被铺天盖地的无谓责难和争吵消解,左派的短视和庸众的浮躁其实也是在告诫电影人,你们所预设的受众,和最终真实的受众完全错配,最不需要被你们说教的反而都能看懂,会有些许共鸣,最想要去说教的反而最反感你们的说教方式。真的要供应给预设的受众,就要换一种表达,一种更阳春白雪的,更简单粗暴的,甚至更俗不可耐的表达,才是最安全也最有市场的。

或许,《抗日神剧》就是这么来的。

来源:城市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