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沈鲁教授与黄叶蕊合著的《江西电影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小切口深入,在时间维度上兼顾了地域空间,既有文本美学分析,也有产业历史探究,是一部秉笔直抒的区域影史新著。
汤晓芳
近日,沈鲁教授与黄叶蕊合著的《江西电影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小切口深入,在时间维度上兼顾了地域空间,既有文本美学分析,也有产业历史探究,是一部秉笔直抒的区域影史新著。
宏观与微观兼顾,作者将江西电影发展演进置于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中,收集了制片、发行、放映、影人、观众评论等各类型的电影史料。叙述整体以纵向四个时间维度展开:早期(1898-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和新一轮电影产业改革大潮(2000-2022)。第一章记录南昌地区早期电影院的经营,立足于南昌电影与上海电影受众喜好的不同,结合南昌历史为本地人民带来的政治或审美观念,提出了南昌城市文化与中国电影相互影响的论断。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江西电影,先宏观剖析社会思潮与外部环境,再对江西地方电影做具体微观阐述,实现以小着手推动历史研究的“层累”化发展。
研究视角上多元融合,以电影方志、产业观察、影人年谱的方法,对江西电影事业变迁、教育改革、文学繁荣等史料整理收集,把握江西电影史脉络的源与流。书籍梳理了江西电影史的很多“第一”,江西电影史开端于1898年的九江市、1914年南昌城有了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赣州在1926年秋第一次上映无声电影、《庐山恋》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国产爱情电影的“开山之作”,这些考证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考察细致入微,展现出江西电影产业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书中有对电影放映场所更替、电影设备更新的换代详述,也有早期电影院“看白戏”的记载,还结合电影创作美学介绍了一批赣籍编剧导演,诸如杨佩瑾、毕必成等优秀影人。以人为史,介绍了电影策展人周一、为江西话剧事业开先河的吕玉堃,不仅是对电影史边界的“发问”,更是源于赣乡高认同度的人文书写。
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雷·韦勒克说:“政治史是历史的和过去的,而艺术史既是历史的,从某种意义上看来也是现在的。”《江西电影史》审度家国同构的时与势,肯定了江西作为红色文化政治发源地,同时强调了江西电影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现实创作意义。作者在江西电影表达的三色文化中提出了“红色”“古色”“绿色”;“红色经典创作是21世纪江西电影最重要的出发点”的观点,肯定了江西的政治献礼片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意义。在“17年”红色电影浪潮中,江西积极响应党的各项电影政策,培养了第一批电影技术干部,将电影文化普及推广,使之成为服务于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宣传工具和教育渠道。
近些年来区域电影研究从精英走向大众,呈现出一种“大众史观”的撰述形态。《江西电影史》的著者像是在故纸堆里做“侦探”,沉潜还原那些被历史掩埋的影史宝藏。本书填补了江西文化史在区域电影研究的空缺,虽然在影史量化研究、影人剧照、合影,以及电影海报等影史资料收集上还是稍微有所欠缺,但这点瑕疵丝毫不会影响其内容的扎实丰厚,为江西电影研究提供了不可小觑的学术价值。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