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电影票房退回到10年前水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24 16:33 4

摘要: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众文化娱乐主要方式之一,国内电影票房更是一度连年创下新高。然而2024年中国电影业遭遇空前低谷,票房同比下降22%。造成电影市场冷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业应该积极应对,不断提升发展,才能再现繁荣局面。

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众文化娱乐主要方式之一,国内电影票房更是一度连年创下新高。然而2024年中国电影业遭遇空前低谷,票房同比下降22%。造成电影市场冷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业应该积极应对,不断提升发展,才能再现繁荣局面。

时间已经走到2024年12月下旬,截至目前,国内电影票房总数不过415亿元。有业内人士预估,就算加上圣诞档期,票房也不会超过470亿元,这一数字基本与2015年持平。也就是说,国内电影的票房已经退回到10年前的水平。

年轻观众正在流失

“现在电影行业太难了,但是我觉得大家还是要撑下去。”小高从事电影行业已经有十几年,从一开始的影院运营到后来的电影发行,他在电影圈子里也算是个“老人”,可是现在的情况连他也想不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表示,不能简单将原因归咎于作品不好,就拿最近上映的电影来说,豆瓣超过8分的不止一部:《破·地狱》《雄狮少年2》《好东西》《如父如子》,这些片子类型丰富,题材多样,可票房就是上不去。

今年的市场可谓是冷热分明,春节档的票房还维持在80.51亿元的高位,到了五一档也勉强比去年好一点儿,可是从暑期档开始,影市一路下滑。猫眼研究院在《2024暑期档电影数据洞察报告》中透露,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总票房较去年同期锐减44%,观影人次也几乎腰斩。

根据国家电影局的统计,2024年中秋档(9月15日至17日)全国票房总额仅为3.89亿元,不及2019年“史上最强中秋档”创下的8.03亿元的一半。尽管电影市场历来存在大小年份的差异,这种波动被视为市场周期的一部分,但如此剧烈的变化实属罕见。显而易见,观众对电影院的热情正在逐步消退。

去年暑期档票房前10的影片在猫眼的“想看”人数均值高达47万人次,而今年这一数字已跌至22万人次。更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哪个档期,过去有效的营销手段、策略,以及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导演,现在都已失去了往日的魔力。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运披露的一组数据发人深省:24岁以下观众在电影购票中所占比例,已从2019年的37.9%下降至2023年的25.5%,这一变化凸显了年轻族群观影消费热情的减退。

众多因素

造成当前的市场窘境

在2024年的电影市场中,昔日热闹喧嚣的氛围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冷与寂静。票房收入及观影人次均未达到预期。这一现象背后,实际上是众多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影片供给层面,质量问题当然首当其冲。众多影片在剧情创作上陷入困境,情节要么平淡无奇,要么是陈词滥调的简单堆砌,缺乏新意与深度,难以触动观众的情感,激发内心共鸣。例如,部分爱情片仍陷入俗套的邂逅、误会、复合模式,对爱情的表现过于肤浅,未能深入探讨当代人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动作片则往往仅有激烈打斗的表象,故事逻辑漏洞百出,角色塑造过于刻板,缺乏灵魂与内涵。类型与题材的失衡同样不容忽视。尽管电影类型看似多元,但真正能够引领观影风尚、成为市场热点的佳作却寥寥无几。喜剧片常以低俗恶搞吸引眼球,缺乏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幽默讽刺;科幻片虽然概念宏大,但因技术与创意限制,难以构建出令人信服的未来世界。部分小众题材影片虽有独到视角,但因受众范围有限,更难以在市场中引起广泛关注。暑期档、国庆档等本应是票房丰收的黄金时期,却因缺乏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话题性的影片支撑,显得黯淡无光,观影热潮难以形成,票房增长缺乏动力。

观众娱乐消费模式的变化,同样对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当前,娱乐方式多样,短视频以其快速、碎片化的特点,精准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娱乐需求。观众在几分钟内即可获得欢笑、感动或新奇体验,无需长时间投入于一部电影。网络游戏的兴起吸引了众多玩家,其高度互动性与沉浸式体验,让玩家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网络剧的快速发展也不容忽视,其丰富的题材、曲折的剧情以及便捷的观看方式,使观众能够轻松追剧,获得持续的情感满足。这些娱乐方式吸引了大量原本属于电影的观众群体和消费时间,电影不再是大众休闲娱乐的唯一选择。

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与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在电影市场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在全球经济波动不定的背景下,部分观众的收入增长受限,消费能力下降,消费心态更加谨慎。电影作为非必需品,在家庭预算中的优先级降低。电影票价,尤其是在热门时段与黄金档期,往往令观众望而却步,导致他们在购票时更加慎重,倾向于选择口碑好、品质高的影片,以确保观影体验物有所值。消费降级的趋势使观众在娱乐支出上更加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活必需品和性价比更高的娱乐活动,观影需求因此受到抑制。

电影市场内部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升级。影片产量激增,2024年暑期档有大量影片涌入,市场供给接近饱和。在这看似繁荣的市场中,影片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每部影片所能获得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不同类型影片之间的竞争愈发复杂,观众审美口味日益挑剔,单一类型或题材的影片已难以满足大众的多元需求。这要求电影制作与发行方必须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在题材创新、内容打磨、宣传推广等方面下足功夫,否则极易在竞争中失利。在影片的宣传推广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少影片在宣传时未能准确突出自身亮点与特色,宣传策略缺乏创新与精准定位,无法在信息洪流中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宣传渠道的单一与狭窄,也限制了影片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难以触达更广泛的潜在观众。此外,部分影片在上映档期的选择上缺乏前瞻性与策略性,与其他热门影片或重大社会事件撞档,导致观众严重分流,票房表现不佳。

文娱活动多元化

观众的消费形式在转移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超认为,2024年,电影产业的票房收入相较于前一年度出现了100多亿元的下降,反映出观众的消费热情大幅度减退。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经济低迷对电影市场的直接影响。除了票房之外,电影投资能力也严重下滑,具体表现为电影投融资事件数量下降,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共发生电影投融资事件235起,随后数量持续下降,到2023年仅有9起。但是文化市场基本的娱乐消费却并未下降,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74亿人,同比增长0.94%,达到历史新高点。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可以看出,观众的消费形式在转移。

李超坦言,观众审美倾向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真实性与情感共鸣、多元化与包容性、互动性与参与性的追求上。首先,短剧和游戏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娱乐选择,观众能够借助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微短剧或玩游戏,这种灵活性是传统电影难以匹敌的。其次,微短剧提供的情绪价值是传统电影较难实现的。再次,移动游戏的画面质量和操作体验使得游戏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娱乐选择。观众从电影、电视剧转向微短剧和游戏的趋势,倒逼电影必须更新美学模式和技术模式,但短期内还看不到机遇。

电影产业须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吸引观众回归

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形态,电影该如何在市场疲软的背景下,继续前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电影产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转型不仅涉及硬件设施的升级,还包括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和优化。比如电影院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放映设备,4K、8K高清投影、IMAX、杜比全景声等,提升观众的视听享受。同时,座椅的舒适度、影厅的清洁度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也是提升观影体验的关键。电影产业上游的制片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提高影片的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中游的发行环节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发行渠道和营销策略,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下游的院线则需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推出特色影院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制作到发行,再到观影体验,数字化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制片方可以更精准地了解观众需求,优化内容创作;院线则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电影产业在内容创作、发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路径,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吸引观众的核心。电影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品质的提升,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包括探索新的题材、风格、叙事方式等,以及通过跨界合作等方式丰富内容形式。例如,可以与文学、游戏、动漫等领域进行联动,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在发行营销方面,电影产业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精准营销,通过创建话题挑战、幕后揭秘、角色互动等形式与观众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或者与时尚、餐饮、旅游等不同行业的品牌进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或活动,拓宽电影的曝光渠道。

电影产业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如开发衍生品销售、提供广告服务、开展电影旅游等。这些业务不仅可以为电影产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还可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和黏性。

吸引观众回归影院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需要通过提升观影体验、优化票价结构等方式来实现。其中,合理的票价结构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电影院可以通过推出打折促销、赠送礼品、特别活动等方式来刺激观众的购票欲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优惠票价和专属服务。

电影产业还可以通过加强观众培养,来增强观众的观影兴趣和忠诚度。例如,可以举办电影讲座、影评比赛等活动,提高观众的电影素养和鉴赏能力;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推送最新电影资讯和活动信息,与观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2024年电影市场的遇冷并非偶然,而是影片质量、娱乐格局、经济环境、市场竞争及宣传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影行业若要实现突破,重振辉煌,必须深刻反思,从提升影片品质、创新题材类型、优化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入手,精准把握观众需求与市场趋势,方能在激烈的文化娱乐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重塑电影市场的昔日辉煌。(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晓涵 实习生:靖松涛)

来源:山顶荧屏故事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