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25岁的厦门籍新锐导演廖威凯颇受瞩目。他携短片《愁绪未到》入围2024年第五届金鸡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短片季。这部新作在厦门岛内外多地取景拍摄。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厦门创作者,廖威凯完成了“在厦创作、在厦拍摄、在厦制作、在厦入
在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25岁的厦门籍新锐导演廖威凯颇受瞩目。他携短片《愁绪未到》入围2024年第五届金鸡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短片季。这部新作在厦门岛内外多地取景拍摄。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厦门创作者,廖威凯完成了“在厦创作、在厦拍摄、在厦制作、在厦入围”的闭环。
同样在上月,厦门青年导演陈文质也收获了一个惊喜:他的短片《正在死去的吴干丁》入围第十届圣何塞国际电影奖故事短片单元。
其实,在厦门这片影视沃土上,还有许多影人新面孔,他们不断追寻自己的艺术理念,并进行全新探索,希望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感受,也为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厦门新锐导演廖威凯
《愁绪未到》拍摄现场
厦门是故事创意出发的原点
影片是献给家乡的一份礼物
在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活动现场,廖威凯被各路媒体的聚光灯和摄像机包围。他执导的《愁绪未到》此前还入围了2024年IM两岸青年影展主竞赛单元。这部他担任编剧、导演、剪辑的新作是一部悬疑短片,在厦门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取景拍摄,片中主人公的一些遭遇和心情正是取材于廖威凯本人的经历。
这部备受关注的短片《愁绪未到》节奏快,紧张情绪浓厚。而对于不少厦门观众而言,影片里面浓郁的“厦门元素”让他们惊喜不已。廖威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愁绪未到》在拍摄制作上完成了“在厦创作、在厦拍摄、在厦制作、在厦入围”的闭环。这是他献给厦门这座城市的一份礼物。
这部时长约15分钟的影片,于2021年拍摄,拍摄时间仅7天,但后期制作却花了3年多时间。拍摄时,剧组在美术和服化道等方面下了许多功夫,特意向校友和亲朋好友征集到近60套老校服,就是为了展现原汁原味的“厦门味”。拍摄期间,他们在环岛路、中山公园、澳头码头和廖威凯的母校厦门一中等地取景。“影片中的厦门,比我印象中的更加晴朗明媚,覆盖着一层神秘旖旎的面纱,呈现出更独特的气质。”廖威凯说。
廖威凯说,厦门是自己的家乡,也是他许多故事创意出发的原点——很小的时候,他就被电影院里的大银幕吸引,对电影艺术产生了好奇。后来,在厦门一中上初中时,他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短片拍摄活动,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就与鼓浪屿相关。
陈文质(右一)
用镜头讲述“厦门故事”
短片入围国际电影奖
11月,陈文质的短片《正在死去的吴干丁》入围第十届圣何塞国际电影奖故事短片单元。他在朋友圈发文:“上学时连张奖状都没拿过,这算不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
这部时长20分钟的短片,用荒诞的手法描述了一名35岁的导演“吴干丁”,倒在了开车的路上。陈文质今年35岁,翔安马巷人。这部由他编剧、导演、拍摄、剪辑的影片,投射了许多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年龄的尴尬、怀揣当导演的梦……
从西藏回来决定学摄影
一步步成长为专业摄影师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陈文质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导演”联系到一起。大学肄业后,22岁的陈文质只身北漂,送过快递,当过保安。
2012年,回到厦门的陈文质做了一个决定:搭便车去西藏。他带着相机轻装上阵,从厦门坐火车到丽江,再从丽江开始徒步,沿途搭便车进藏。他被沿途美丽的景色震撼,用相机拍了许多照片。他发到QQ群里,朋友们都赞他拍得好,但是他觉得不满意:照片远没有自己看到的美!
陈文质想,那就去学摄影吧。于是,他在网上找了一份为婚纱摄影师打板的工作,希望学习摄影技巧。两三个月后,他应聘成为一个工作室的婚纱摄影师。后来,他辞职去了上海,学习商业产品的拍摄。之后他又去了深圳,一步步成长为专业摄影师,拍广告、拍纪录片等。
到高原拍摄纪录片
自称初次试手“效果还行”
陈文质并不满足于单纯做摄影师,心中有很多想法,他想用镜头去实现。2016年,陈文质第二次进藏,打算拍一部有关西藏学校教育的纪录片,结果辗转到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莫斯卡村。
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原,陈文质背着30公斤的行李,10公里的路走了12个小时。“缺水,又冷,还负重,但我相信我能做到!”陈文质信念坚定。到了莫斯卡,他遇见村里唯一一名会说普通话的70多岁老人青米旺母,老人每天收他10元钱,包吃包住。陈文质在她家里住了5天,拿着相机跟拍她以及村里的老人小孩。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他发烧了,不得已提早结束行程。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拍,但遗憾是常态。”陈文质把这段素材剪辑成10分钟的视频《莫斯卡》,放在了哔哩哔哩上,收获了34个点赞、31个收藏、34个转发和7条评论。尽管没有吸引到多少流量,但陈文质挺满足,觉得自己的初次试手“效果还行”。
2019年元旦,他一个人坐火车去俄罗斯,到了被称为“世界尽头”的捷里别尔卡。陈文质想要去拍摄关于贝加尔湖的人文纪录片。但等真的到了那里,相机因为气温太低一开机没多久就关机了。没有拍成人文纪录片,陈文质把一段随手拍剪辑成短片《远方》,发布在小红书上,网友评论:美得一发不可收!
学写剧本讲述“厦门故事”
从自己最了解的文化开始
漂泊过,看过远山,去过“世界尽头”,陈文质再次回到厦门。这一次,他决定要讲述“厦门故事”,从他自己最了解的文化开始。
他开始学写剧本,《正在死去的吴干丁》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这部拍摄周期长达数月,但实际拍摄时间只有五六天的短片,由于资金紧张,许多人无偿帮忙。最后,这部短片还入围了第十届圣何塞国际电影奖故事短片单元。
近两年,陈文质又创作了三万多字的剧本《早稻》。故事讲述了一名叫“宜兰”的少年,意外发现了一封从台湾寄来的书信,揭开了他的爷爷奶奶分离、思恋以及自己名字由来的故事。陈文质说,写剧本的时候,脑海里是一个又一个画面,有时空交错,有情绪表达。他想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他期待有人能和他一起,去实现这个梦想。
张育昌(右)心中怀揣着电影梦。
入局微短剧2.0时代
展现闽派文化特色
前不久,张育昌参加了一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培训会,他敏锐地感觉到:微短剧2.0时代已经来临,是时候入局了。
29岁的张育昌是新厦门人,已经有六年的导演经历。他成立了一家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从事宣传片、广告片、党建片、微电影、纪录片等的创意与制作,服务过不少知名品牌和央企国企。但是,他还有一个电影梦。
张育昌已经有六年的导演经历。
在厦门学习影视动画制作
从零开始探索影视世界
张育昌回忆,上高中时被电影吸引,喜欢沉浸在DVD、光盘里的电影世界。上大二时的某一天,他突然反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未来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的答案是,未来的工作一定要有价值,且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找到发力点。
于是,他开始摄影,后来又想到了做视频。“画面经过剪辑,与音乐结合,能讲述更多故事,感染他人。”张育昌说。
2016年,张育昌来到厦门,他觉得“厦门有一种神秘感”。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在一个数字媒体机构里学习关于美术、影视、动画等制作,希望在这座岛上从零开始,在影视的世界里探索出一片天地。
从剪辑师到导演
参与出品的电影获奖
学成后的张育昌应聘成为一名剪辑师。七个月后,同是在这家数字媒体机构毕业的四名学弟学妹找到他,游说他一起创业。2018年,张育昌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
他一开始也做剪辑,但实践经验告诉他,要把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一部片,最重要的一定是制片人、编剧和导演。编剧决定片子的思想,导演决定气质和风格。”他开始担当导演。
六年来,他带领团队拍过许多片子,包括宣传片、广告片和微电影等。其间,他还参与出品了一部科幻爱情喜剧电影《真爱实验室》,这部影片获得第55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白金雷米奖等多个奖项。
用微短剧展现闽派文化
未来希望能过渡到拍电影
张育昌也试水在一部言情微短剧中当导演,拍了十天,累积近200分钟素材。现在,这部片在某视频播放平台的播放量已经破亿。但张育昌觉得,剧本没有经过细致推敲打磨,导演长周期影视经验欠缺,他并不满意。
微短剧的火爆已经持续几年。张育昌觉得,一开始它在疯狂生长,出现了部分低俗的、不理性的微短剧。但是,未来它一定会朝高品质、高质量的内容方向发展,审核也将更严格。这就是微短剧2.0时代。
他觉得,闽派文化是厦门的优势,比如非遗项目、客家文化、茶文化、华侨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微短剧的方式展现。
“其实我还是想拍电影,但首先要进入这个赛道、这个行业。”张育昌说,无论是拍宣传片、广告片,还是拍微短剧,都是走向电影的一种理性过渡。也许未来的某个节点,一部能带给人启迪、给人带来正能量的电影,就能在他手中诞生。
文化影视企业 3200多家落户厦门
据官方数据,近年来,厦门成功吸引了3200多家文化影视企业落户,年均增长10.8%,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高达14%。厦门已成为影视剧出品和制作的中心,“厦门制作”“厦门出品”“厦门发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9年至2022年度,从电影备案企业数量、票房排名前50的影片出品企业注册地来看,厦门排名不断攀升,2022年迈入全国前五。仅在2023年,就有126个文化影视产业项目落地厦门。今年来更是有多达175个文化影视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厦门。
在《厦门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厦门进一步规划了以影视产业、网络视听产业为龙头引领产业的“2+3+2”产业格局。其中提到打造“新时代中国影视中心”,打造“全域影城”,进行差异化影视产业布局:思明区发展影视宣发、后期制作、专业节展等影视业态;湖里区建设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开展影视配套服务;集美区打造集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人才培育、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影视产业基地;海沧区打造海峡两岸暨香港影视拍摄基地,开展影视摄制等配套服务;同安区发展影视旅游,孵化影视旅游IP项目;翔安区打造影视创作、编剧、外景拍摄基地,孵化优质本土原创内容。
规划中还提到,要将厦门打造成为中国影视产业高科技拍摄与制作的新中心,孵化“厦门出品”影视精品,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题材的优秀剧本创作等。
来源:厦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