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5周年电影创作论坛在北京举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1 13:52 4

摘要:昨日,"光影交织 筑梦未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电影创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澳门与内地电影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与"澳门电影美学与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两大议题进行对谈。在两场氛围热烈的对谈当中,与会嘉宾透过影片深切回望澳门电影历史,发现澳门电影美学闪光点,

中国日报12月10日电 昨日,"光影交织 筑梦未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电影创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澳门与内地电影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与"澳门电影美学与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两大议题进行对谈。在两场氛围热烈的对谈当中,与会嘉宾透过影片深切回望澳门电影历史,发现澳门电影美学闪光点,展望澳门电影的广阔未来。

今日,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发布"烟花之约"终极预告及终极海报,并开启预售,预告中,乔明庄与姗蒂在这段漫长的异地恋爱里,虽然彼此用尽全力维系着这段珍贵的感情,可距离还是让误会与错过不断加深。两人这段跨越20年的真挚爱情故事到底是遗憾收场还是勇敢奔赴,引发广大观众聚焦讨论。《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即将于12月14日内地公映、港澳同步上映,电影《幸运阁》也将于12月19日在全国上映。

以光影为媒,献礼澳门回归25周年

999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怀抱。为迎接好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中影集团立足澳门的繁荣发展,依托澳门本土的风土人情,创作和出品了《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幸运阁》两部反映澳门人民真情生活、彰显澳门的人情味道、蓬勃活力的澳门题材电影作品。两部影片均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既展现了澳门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又见证了两地人民的血脉相通。

两部电影的出品人、总监制、总制片人,中国影协副主席,中影董事长傅若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论坛。他表示,25年来澳门以祖国为坚强后盾持续努力奋斗,在经济、政治、民生、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两部影片正是以澳门平凡人的视角,将澳门回归后的进步与发展用生活化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澳门人民浓烈质朴的情感、多元包容的性情、乐观积极的精神,以及跨越时间距离与内地人民一步一步不断靠近的温暖。影片将这些内容通过大银幕向全国观众进行展现,深情回应了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和时代主题。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也认为,这两部电影的诞生既是对澳门回归历程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浓烈表达。尤其是论坛现场观摩的影片《多想和你再见一面》,以细腻的情感线索、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温暖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两地人民在文化交融之中血脉相连的情感联系。影片通过平凡人的视角回溯历史记忆,展现大时代下的人性光辉,无论是回归前后社会形态的转折,还是人与人之间穿越时空的相互凝望,都在光影交织中定格为了历久弥新的精神景观。

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而电影所讲述的故事虽然切口较小,但情感非常真挚、动人。两部电影的总发行人,中影集团党委委员,中影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任月介绍说:"在很多剧本当中,这两部电影的剧本是最打动人的。一个是历经二十年不离不弃的爱情,一个是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这样的情感是中国观众最容易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内地和澳门文化交融、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的写照。"

用桥和烟花,温暖讲述双城爱情故事

论坛现场进行观摩的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由徐欣羨、唐家辉执导,此沙、何超莲领衔主演,讲述了一段跨越内地与澳门两地的爱情故事。

作为主创代表,导演徐欣羨在论坛中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与内地团队合作的一部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调整影片节奏,想办法让影片更加靠近现在的观众,特别是靠近内地的观众,让作品更容易'入口'。"于是影片选择了爱情故事作为切口。何超莲饰演的澳门牛杂店女孩姗蒂遇到了前来澳门游学的北京大学生乔明庄,他们一同走过澳门的大街小巷,共同度过了浪漫而梦幻的时光。

为了紧扣主题,影片使用了两个重要的意象,一个是烟花,另一个是桥。这些意象为两人的爱情故事添加了浪漫的美学色彩,同时也寄寓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影片监制张嘉辉介绍说,片中烟花的场景经过了主创人员的用心设计。例如使用烟花的热闹环境来反衬女主角的孤独,还有让女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在飞机里看烟花,都是为了营造两个人无法在一起的孤独和伤感。剧本策划李晨毓也介绍说,烟花代表了女主人公的小心思,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对爱情的浪漫期待。而男主人公作为桥梁工程师,与女主人公的相遇每一次都和桥有关。桥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连接,也是澳门和内地的连接。

在对谈环节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影片的美学特色作出了高度的肯定。他认为,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电影中的烟花表现的是对爱情的美的追求,大桥表现的是对于澳门与内地紧密联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讴歌,连小吃店里也蕴含了澳门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虽然没有写多么宏大的事件,但是以小见大,不动声色地把澳门回归祖国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写了进去。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王海洲强调了影片中"桥"的深刻隐喻。他表示,影片讲的虽然是爱情,但同时也是在讲家国。两个人的感情经历了曲曲折折最后终于团聚,这份爱情的艰难也隐喻着澳门回归的不易。港珠澳大桥看似是一座"物质"的桥,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座"心桥"。"心桥"建起来了,爱情的烟花绽放了,两地的发展也紧密相连了。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经历了反复波折,有碰撞和矛盾,但每一次都会有意外的转机出现。《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认为,这些意外的邂逅、意外的重逢,也许都是在写一种偶然之中的必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真爱的两个人最终仍然会在一起,这也暗示着澳门和祖国的关系,无论有多少外力阻拦,多少风雨飘摇,最终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看来,电影还凸显了跨越历史和当下的时代感,帮助年轻人形成了连续性的历史记忆。"澳门回归、2008年的抗洪和大雪,以及港珠澳大桥,这些都让剧情自然而然地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当下的青年人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25年前的澳门回归,但是这样的电影作品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前后一贯的历史感和历史观,让青年观众看到曾经那个年代是怎样的,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来源:中国日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