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沉睡了68年的荣宝斋彩色影片重现世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7 10:15 6

摘要:2023年,著名版本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先生搜寻到了一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印制的老电影海报,片名为《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海报上注明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并且是彩色影片。2024年11月1日,翁先生将此海报及此部彩色电影的数字版赠送给了荣宝斋。

2023年,著名版本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先生搜寻到了一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印制的老电影海报,片名为《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海报上注明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并且是彩色影片。2024年11月1日,翁先生将此海报及此部彩色电影的数字版赠送给了荣宝斋。

居中者为翁连溪先生

翁连溪老师是我国著名古籍版本学家,他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不仅在古籍版本学和图书馆学方面造诣极深,而且非常注重中国印刷史的研究。他对新中国早期印制的电影海报很是关注,因为这类印刷品都是当年各电影制片厂自行绘制印行,设计精美,印数不多,当年用于影片宣传张贴,不仅保存下来极难,而且缺乏设计印刷存档,是非常珍贵的实物文献史料。这张海报是他在潘家园市场偶然发现的,以他近五十年积淀的专业素质,敏感地察觉到其中的重大价值。

有关这部电影,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遗憾地尘封在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厂库房的某个角落,而六十多年的岁月,闭锁了我们的记忆,以致于荣宝斋对此一无所知。当我们看到这张海报时,无不欢欣鼓舞,心中的惊喜和期待无以言表。

这张珍贵的海报,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张这部电影的海报,向我们揭示出这部彩色影片的难得线索。经过多方努力,翁连溪先生与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上级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上影厂的全力支持,不仅从原上海科教电影厂的库房中找到了这部电影的拷贝,并且进行了高清数字化处理,于2024年10月向荣宝斋赠送了高清光碟。在寻访中,上海电影制片厂大公无私,全力相助。最终,在多方支持下,这部摄制于1956年,尘封了68年之久的老电影得以重见天日。

国产彩色电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比较少见,主要是当时国内不具备生产彩色胶片条件,拍摄彩色电影的胶片需从苏联进口。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是195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木偶剧影片《小小英雄》,但片长很短。第二部彩色影片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年拍摄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周总理出访国外放映,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莉叶》。此后到1955年底,新中国共拍摄了9部彩色影片。除周总理亲自点题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集)》外,其他均为片长很短的儿童动画片和木偶片。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是我国拍摄的第12部彩色电影,是继《梁山伯与祝英台》《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集)》之后,第三部片长较长的彩色电影。它的拍摄绝不简单。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1956年印制

木版水印·绢本 52cm×187cm

《簪花仕女图》共6个仕女,其中印制一个仕女就需要分成52套版、印制175次。

1956年荣宝斋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复制了《簪花仕女图》的木版水印作品,雕刻印版350余块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簪花仕女图》木版水印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是周恩来总理特别关心,多次做出指示的。木版水印的早期精品《簪花仕女图》是由周总理作为国礼送给了缅甸总理吴努。同一时期,在中央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木版水印的扛鼎之作《韩熙载夜宴图》,1959年开始筹划,1979年印制完成,历时20年,标志着中国传统木版水印技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向缅甸总理吴努赠送荣宝斋木版水印作品《簪花仕女图》

左右滑动可查看全部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1979年印制 木版水印·绢本 30cmx340cm

工作人员正在临摹《虢国夫人游春图》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早在1956年,使用昂贵的进口彩色胶片拍摄时长30分钟的荣宝斋影片,非常有可能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完成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这部沉寂半个多世纪的老电影地挖掘与发现,填补了荣宝斋木版水印发展历史早期彩色影像资料的空白,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一个新发现。

这部珍贵的影片,宛如历史的回响,为我们带来了近70年前的荣宝斋精彩瞬间。当它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彩色的画面与流畅的镜头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着那个时代的魅力与风采。

影片由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亲自撰写解说词,他以其特有的诗意、细腻的文笔,将荣宝斋的魅力娓娓道来。

滑动查看更多

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不但得到了荣宝斋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还出现了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身影——那是一个明媚的上午,齐白石老人由他的第五个儿子齐良已和儿媳妇搀扶着来到荣宝斋。白石老人头戴毡帽,手持朱漆拐杖,身着古铜色绸袍,神采奕奕地与儿子还有其他几位画家们一同欣赏着荣宝斋的作品,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瞬间。齐白石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发展的推动者。他的故事与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紧密相连,成为了这部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勾描

刻版

印刷

镜头深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荣宝斋木版水印车间,详细解说并记录了师傅们从勾描、刻版到印刷的整个详细的工艺制作过程,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王雪涛先生正在绘制《睡莲》

为了对比《睡莲》《墨蟹》两幅绘画作品和木版水印不同的过程与特点,专门拍摄了著名画家王雪涛先生的绘画过程——明窗净几的画室内,王雪涛先生正全神贯注地绘画《睡莲》。一笔下去,绿色的莲叶浓淡分明,而且在浓绿色莲叶的边缘还有一点赭黄色,正如自然界的灵光一现。这一艺术创造如何能完美地转化为木版水印作品呢?技艺精湛的木版水印师傅们巧妙应对——首先在木版上均匀刷上浅黄色,再刷上深黄色,还得用笔点一点赭色,最后刷上蓝色,这一过程被称为“掸色”,这要求木版水印师傅既懂得画理,又要对颜色有着精妙的把握。

而对于笔酣墨饱、立体丰满的《墨蟹》来说,木版水印画的制作就需要制作出淡淡的墨晕——先得把纸喷湿,木版上也先刷些水,然后用笔蘸饱墨汁掸在版子上,再用耙子轻轻砑过,蟹的周身就自然地溢出墨晕来,栩栩如生,与原作不相上下。

把纸喷湿

用笔蘸饱墨汁掸在版子上

刷版

用耙子轻轻砑过

滑动查看更多

1956年荣宝斋门店

1956年荣宝斋内部装潢布置

此外,影片还保留了1956年荣宝斋门店的内外部装潢布置,其精美绝伦且典雅传统的设计让人心生赞叹。影片中也不乏外国友人来到荣宝斋欣赏木版水印画的身影,体现了荣宝斋一直以来开放包容的姿态。

更为珍贵的是,影片中还出现了1934年到1940年之间由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共同支持下完成的《十竹斋笺谱》的身影,这不仅是一部艺术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荣宝斋这一艺术殿堂的在二十世纪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

在这个时期里,复制了24种国画作品,共计52655张

木版水印复制敦煌壁画

木版水印复制漆器画册

木版水印复制国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荣宝斋与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未来将共同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努力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嘉宾参观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

来源:沐清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