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删减!仅上22天!《风流一代》怎么样?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1 09:39 1

摘要:电影开始是在一个屋里,有个炉子,上边坐着一个铁水壶。屋里大部分都是女同志,给人一种类似张大娘和李四婶的感觉。她们一起表演唱歌的节目,有点扭捏,但是唱得不错。前面的镜头明显感觉那些人物就是真实的老百姓,在镜头下显得很局促,会不自觉地看着镜头。

贾樟柯导演的《风流一代》豆瓣评分 6.3 分?没错。

公映前,贾樟柯满怀壮志,宣称要告别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还提及本片实际拍摄耗时二十二载。

加之影片提前遭遇盗版资源泄露,不禁让人回想起十年前《天注定》的相似境遇,这使得我曾对他心生怜惜,深感其创作之路的艰难。

01

电影开始是在一个屋里,有个炉子,上边坐着一个铁水壶。屋里大部分都是女同志,给人一种类似张大娘和李四婶的感觉。她们一起表演唱歌的节目,有点扭捏,但是唱得不错。前面的镜头明显感觉那些人物就是真实的老百姓,在镜头下显得很局促,会不自觉地看着镜头。

故事发生在山西大同,矿上的不少老人退休了。有个老板把戏剧院盘了下来,里面有表演节目,有唱传统戏的,还有合唱的。合唱的阿姨们拿着麦克风,有的上面糊着胶布,是透明胶那种。有人下来打赏,每次打赏金额为10元。这既能让老人们丰富业余娱乐生活,退休的女工们也能挣钱。

电影中有很多BGM,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听过,都是当年的流行歌曲。前面剧情中有跳舞的镜头,类似于现在的酒吧,大家摇头晃脑,很嗨但感觉不出美,有种迷茫中放松的感觉,有点魔幻。尤其有一个女生大喊“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口吃掉你”,“老鼠爱大米”这个歌曲当年火遍大街小巷,跟它同年的还有“两只蝴蝶”......

但在看完《风流一代》之后,我觉得电影的质量,配不上电影的噱头。

这部电影的质量与它所营造的噱头实在难以匹配。

影片中大量内容取材于贾樟柯长期积累的录像、采访以及纪录片素材。

开篇之处,构建起一个穿梭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时光空间,另有部分素材源自《任逍遥》《三峡好人》《江湖儿女》的正片或废弃片段。

其时间线共三条:2001 年的大同、2006 年的奉节、2022 年的珠海与大同,而最新拍摄的内容主要围绕 2022 年的当下。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整合与剪辑,勾勒出巧巧与斌哥二十余载的爱情故事。

贾樟柯始终强调此片在 22 年前便已计划拍摄,意图 “用电影复活一个时代”,可遗憾的是,影片中的一切元素都处于一种割裂的边缘。

由于缺乏有力的叙事支撑,整体显得空洞无物,角色难以与时代紧密相连,更无法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

于是,观看本片的过程,极易演变成观看贾樟柯对赵涛的欣赏。

在《风流一代》里,巧巧明明具备说话能力,影片中亦有其唱歌与呼喊 “哈” 的情节,却被刻意设定为沉默寡言,甚至需借助字幕来推进剧情。但 “巧巧” 的失语毫无必要之感,她仿佛只为 “斌哥” 而存在,不是被 “斌哥” 抛弃,便是在寻觅 “斌哥”,又或是在 “斌哥” 落魄后成为其精神寄托。

与其说贾樟柯意在记录时代,不如说他是在记录与赵涛相遇后的点滴过往,将此片打造为他与赵涛生活的写照,成为赠予赵涛的纪念之物。

而赵涛的表演水准,观众心中自有评判。且在她参演的贾樟柯影片中,各个角色虽有所差异,但强行拼凑之下,仍呈现出怪异的状态。

02

影片中难觅 “风流” 的真谛,亦不见 “一代” 的风貌。

映入眼帘的,唯有赵涛那不够精准、甚至略显尴尬与可笑的面部表情,以及难以入耳的金曲。在 2001 年的大同街头,竟响起《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着实突兀。

今年戛纳主竞赛为七个电影颁发荣誉,场刊评分排名前八的影片皆有所斩获,唯独在前半程口碑领跑的《风流一代》铩羽而归。公映前,不少人为贾樟柯鸣不平,为赵涛再次错失 “戛纳影后” 而惋惜。可当众人观看成片后,便即刻意识到戛纳评委颇具眼光。

在《风流一代》中,贾樟柯全然不见大师风范,亦未能为观众奉献深刻而饱满的情感与社会洞察。关于 2022 年的部分,众人曾担忧贾樟柯的呈现是否过于 “危险”,未曾想此次极为 “正确”。

斌哥因前往头等舱上厕所遭拒,象征着其阶级的滑落;在自媒体面前的茫然失措,则意味着被时代所摒弃。斌哥那抬不起来的手、蹒跚的步伐以及松开的鞋带,早已将一切昭然若揭,可对于贾樟柯而言,如此浅薄的隐喻,难道不乏味吗?

难道他认为唯有积极拥抱变革、紧跟时代,方能有好的结局?

恰似结尾处融入跑步洪流的巧巧,在 “哈” 出一声后,悄然与斌哥完成位置互换。主动权落于曾被剥削的女性角色巧巧手中,而不负责任、投机钻营的斌哥则滞留原地。视听符号的错乱拼接,大量对过往的重复,却又欠缺组织素材的能力,致使全片弥漫着不协调之感。

贾樟柯向来擅长聚焦宏大背景下的个体,如今却丧失了这种感知力。对于熟悉他的观众而言,《风流一代》无疑是陈词滥调。过去 22 年间拍摄的废弃素材,若能妥善利用,本可有所创新,可如今呈现的结果只让人觉得贾樟柯在 “偷懒”。

众人不禁感慨,贾樟柯已不复往昔。曾经的他,凭借《小武》以黑马之姿亮相柏林电影节,步入全球观众视野。这位连续三年报考电影学院未中的山西小伙,以非职业演员、纪实风格以及对时代与小镇男女的关注,开辟出中国电影的崭新路径,一度扛起第六代导演的大旗。

在大陆观众心中,对贾樟柯的认知大体一致,皆认为他是有良知的导演,坚持独立制片,关注行业健康,提携新人,敢于指出审查问题,将镜头对准时代变迁中的平凡个体。

从《小武》到《站台》《任逍遥》,再到《世界》《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创作始终契合时代脉搏,能够精准捕捉在中国叙事语境里最合适的角度与最动人的情感。

以《三峡好人》为例,此片为他在三大电影节斩获最高荣誉。

三峡作为水利建设史上的关键工程,承载着无数人生活的转折、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望。而影片以 “复合” 与 “分手” 为切入点,深入各个角落。

还有《天注定》,为贾樟柯赢取戛纳最佳编剧奖,亦是他在三大电影节最后的辉煌成就。

《天注定》借鉴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单元式结构,讲述具有古代侠义精神的现代故事,其中涵盖诸多严肃问题,皆改编自真实案件,人物在遭受压迫、贫瘠、侮辱与榨取后,选择以暴力手段复仇与宣泄。

03

贾樟柯的创作风格时而如纪录片般质朴,时而戏剧冲突强烈,却总能巧妙平衡。

这些影片有的尖锐地直面社会动荡,有的则借背景轻拂生活的褶皱。其电影中不乏对中国时代进步的记录,能看到小镇的发展变迁;亦有沉重的现实,活力背后往往有普通人或自愿或无奈的牺牲。

但自《天注定》之后,贾樟柯似有转变。2013 年成为重要转折点,此后他忙于举办电影节、办学、拍摄广告、涉足政治、融入主流、拥抱商业…… 其电影也逐渐失去重心,变得模糊不清,既缺乏深刻洞察,又缺失人物魅力。或许这便是贾樟柯 “老去” 的明证。

尤其当一位电影导演开始用电影书写回忆录时,其创作便迈向另一方向。

有人走向自我批评,有人则陷入自我陶醉。而在《风流一代》中,贾樟柯令人惋惜地毅然踏上 “自我欣赏” 的歧途。他从事导演工作已达 27 年。曾经为电影不顾一切的贾樟柯,如今《风流一代》在大陆公映的版本与海外电影节放映的无龙标版本存在删减与素材替换。

尽管他宣称公映版本最契合自己心意,但删减的显然是敏感内容。忆起 2012 年的他在微博愤怒发声:“忍无可忍,重回地下。” 往昔那毫不妥协的骄傲,如今只剩无尽唏嘘。

或许他当下的想法是鱼与熊掌兼得,既想在大陆公映,又想收获海外口碑。可从现状来看,贾樟柯恐将两者皆失。

无论如何,贾樟柯仍可凭借往昔作品享受观众的敬仰,但作为导演,其创作能力的倒退确凿无疑。他试图借《风流一代》回顾职业生涯,可惜此次堪称滑铁卢。

我时常感叹,像贾樟柯、宁浩这般的导演,本应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能够摆脱资本桎梏,掌握更多话语权,放手尝试更为大胆创新的电影形式。

然而他们近期的电影却呈现出拧巴、衰竭、疲惫与胆怯之态,曾经引以为傲的表达欲已消失殆尽。

若有契机,我真想问问:“你们会怀念当初拍摄《小武》《香火》的自己吗?

如今的你们,是否还快乐?” 第六代导演中唯一仍保持高质量创作的导演,如今已近乎销声匿迹,

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始终铭记于心:“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来源:娱乐12时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