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2首日狂揽2.28亿!预售破纪录剑指25亿票房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28 14:13 1

摘要:《疯狂动物城2》上映当天,社交媒体被小朋友和尼克、朱迪的AI合影刷屏。豆包、千问推出的专属动效,让孩子们一秒“闯入”动物城——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噱头,而是迪士尼把IP玩到用户指尖的新操作。当中国观众为AI合影疯狂转发时,迪士尼已经悄悄完成了从电影屏幕到社交场景的

《疯狂动物城2》上映当天,社交媒体被小朋友和尼克、朱迪的AI合影刷屏。豆包、千问推出的专属动效,让孩子们一秒“闯入”动物城——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噱头,而是迪士尼把IP玩到用户指尖的新操作。当中国观众为AI合影疯狂转发时,迪士尼已经悄悄完成了从电影屏幕到社交场景的渗透:上映前4个月47次品牌联动,中美同步上映的全球协同,再到乐园门票和衍生品的持续热卖,这个百年IP巨头正在用“体验经济”的逻辑,把每一个粉丝变成自己的宣传员。

AI合影刷屏:迪士尼用技术把IP变成“随身玩伴”

AI合影的爆火,本质是迪士尼对用户参与感的精准拿捏。豆包、千问的动效让小朋友从“看电影”变成“进电影”,这种互动性直接撬动社交传播——一张和朱迪的合影,就是孩子朋友圈里最亮眼的“社交货币”。这在国内电影行业是头一次,却完美契合迪士尼的IP运营逻辑:让IP走出银幕,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当孩子举着AI合影向父母炫耀时,迪士尼已经完成了对下一代用户的心智占领,而这种渗透,比任何硬广都更有效。

“电影+乐园+衍生品”:迪士尼的“印钞机”为何无人能抄明白?

Alpha分析师的话一针见血:“电影+乐园+衍生品”的飞轮效应,是流媒体巨头至今无法逾越的护城河。迪士尼的每一步都踩在这个飞轮上:电影热映带火角色,角色驱动乐园门票和二次消费,衍生品又让IP存在感持续发酵。2023年12月,迪士尼高管专程参加上海“疯狂动物城”乐园开园典礼,足以见得对IP落地乐园的重视;今年9月,迪士尼大中华区2026消费品部启动大会上,《疯狂动物城2》成为主力IP,消费品部总裁费书雅明确表示“会在中国市场大力拓展相关业务”。这种闭环运营,让迪士尼的IP价值被最大化——电影票房只是起点,乐园和衍生品才是长期收益的核心。

2026片单全是老面孔:迪士尼“啃老”竟成行业教科书?

在电影行业下行周期里,迪士尼的老IP策略成了穿越周期的关键。2026年的片单里,《玩具总动员5》《冰雪奇缘3》《复仇者联盟5》《阿凡达3》全是“老熟人”;漫威2024-2025年的片单极度精简,只有《死侍》这类独特风格或《神奇四侠》这类重启价值的项目被推进。这种选择并非保守,而是基于现实:今年1-9月,仅《侏罗纪世界:重生》票房超过5亿元,《小美人鱼》《惊奇队长2》《疯狂元素城》等作品票房均未达预期。老IP有稳定的粉丝基础,且与乐园业务交集极大,能快速转化为收益。树英统计显示,《疯狂动物城2》上映前4个月,迪士尼发布了至少47次品牌联动——这些联动全围绕老IP展开,精准击中用户的情怀与消费欲。

中国版迪士尼冒头:本土IP正在复制迪士尼的“成功密码”

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早已不是十年前好莱坞IP独大的时代。光线传媒凭借《哪吒》系列拿下超150亿元票房后,不停推进IP衍生品开发,被媒体赋予“中国版迪士尼”名号;《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等新IP,在上映大电影的同时,就启动实景娱乐和衍生品业务落地。这些本土玩家正在复制迪士尼的“体验经济”玩法,却带着更贴近中国用户的文化符号。而迪士尼也在适应中国市场: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提到,中美同步上映“让国内IP粉丝零延迟观影,跟全球营销完全协同”,这种调整让迪士尼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

迪士尼的成功本质是“体验经济”的胜利,而中国本土IP的崛起,让IP产业进入了良性竞争的新阶段。无论是迪士尼的AI合影、老IP策略,还是本土玩家的快速追赶,最终受益的都是用户——他们能看到更多优质IP内容,参与更多有趣的互动,买到更贴合需求的衍生品。未来,IP竞争会更激烈,但这种竞争只会让“体验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让IP产业走得更远。

来源:倪卫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