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时代》预售破亿,易烊千玺“顶流”能否拯救“文艺片”天坑?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7 22:49 1

摘要:从戛纳口碑、首映反馈、李安对《狂野时代》的评价,到《狂野时代》预售破亿、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易烊千玺李庚希吻戏,再到《狂野时代》看不懂、《狂野时代》越回味越兴奋、《狂野时代》退票率,桩桩件件都挂在了热搜上。

作者| 李寻欢

编辑| 赤木瓶子

1.5亿的票房,愣是吵出了15亿票房也未必有的效果。

毕赣导演、易烊千玺主演的《狂野时代》,从上周六正式上映到娱乐独角兽发稿,在全网累计拥有870个热搜。

从戛纳口碑、首映反馈、李安对《狂野时代》的评价,到《狂野时代》预售破亿、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易烊千玺李庚希吻戏,再到《狂野时代》看不懂、《狂野时代》越回味越兴奋、《狂野时代》退票率,桩桩件件都挂在了热搜上。

一部“艺术电影”,能有如此效果,显然离不开新晋金鸡影帝易烊千玺的庞大流量。据微博数据,在105个微博热搜里,有47个话题词都带有易烊千玺。

从影片主创阵容和预售情况来看,一亿预售几乎全是易烊千玺在单抗。这也是继《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满江红》《小小的我》之后,易烊千玺第八次预售破亿,好似拿了“100%达成预售破亿”的稀有称号。

相关话题下,有无数粉丝在评论区晒出同好制作的实绩图,表达她们对“我担牛逼”“千纸鹤牛逼”的激动。

而对于内娱和整个电影行业,不管是《狂野时代》的种种遭遇,还是易烊千玺的预售情况,都显然提供了一个绝佳案例,即对于电影,艺术电影(文艺片)的生存现状到底有多艰难?之于演员,预售多少可以被称作顶流?

预售早早破亿,但票房断崖式下跌

虽说《狂野时代》预售早早破亿,让“顶流新片”的排面拉满,但该片票房的增长速度并不快。

截至11月27日,上映近一周的它票房仅为1.53亿,据猫眼数据,预测总票房为2亿,随着拥有恐怖号召力的《疯狂动物城2》上映,单日排片已被压缩到10%以下,最终能否突破2亿大关,都还是个问题。

票房曲线则要更为直观。《狂野时代》上映首日票房将近8000万,次日跌到不足4000万,第三天则干脆只有1000万出头。

这并非毕赣电影第一次拥有直线下滑的票房曲线。2018年元旦档,《地球最后的夜晚》凭借“一吻跨年”的营销方案获得2.62亿票房,但不少被骗过去的情侣根本没能撑到午夜钟声敲响,看了十多分钟就匆促离开了影院,次日该片票房断崖式下跌至0.11亿,“诈骗营销”“***退钱”的骂声此起彼伏。钱虽然是赚到了,但23倍的差距,放眼整个中国影史也是独一份。

《狂野时代》片方显然吸引了《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教训,没有听从千纸鹤的建议,也没有诈骗式营销,而是把“艺术电影”四个大字写得明明白白,不管是宣发物料,还是给到媒体的brief,都会强调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感,而非影片阵容有多豪华,情节有多吸引人。

但《狂野时代》上映后,不管是普通观众,还是易烊千玺的粉丝,最多的反馈便是“看不懂”,哪怕是在影迷居多的豆瓣,该片的评分也只有6.5。

他们选择该片的理由可能多种多样,比如刷到了好看的预告片、冲着影片的阵容、随便挑选一部热门电影、单纯为了支持易烊千玺,但能让诸如“《狂野时代》看不懂”的词条冲上热搜,被全网热议,说明文艺片在国内的土壤仍然很稀缺。

从《心迷宫》的千万票房,到《百鸟朝凤》的惊天一跪,从《雪豹》的遇冷,到《里斯本丸沉默》的“沉默”,文艺片一如既往不止看口碑,还看运气、看营销,能收回成本已算不错,5000万票房往上更是足以烧高香。

艺联专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文艺片、方言电影的发展,但商业院线本身就有巨大存活压力,观众群体的数量和支持力度,也不足以支撑专线单独运营。更何况,有些文艺片不卖座,怪谁也怪不了观众。

《狂野时代》就是这样一部几乎把普通观众全员隔离在外的电影。

它用五官和意识串联起了六个如梦似幻的篇章,期间存在大量对老电影的致敬,比如《月球旅行记》《水浇园丁》《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诺斯费拉图》《科学怪人》,需要观众对世界电影史起码有艺术学本科层次的认知。

佐之以历史切片的形式出现,更是需要观众有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力及对世界近代史的了解。更遑论第一个视觉篇章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一句台词,大部分观众并没有“看默片”的心理预期。

在一则“路人如何评价《狂野时代》”的帖子里,有网友晒出了真实的路人评价,是TA不小心扫到了邻座大哥的手机,而那人正在浏览器搜索“《狂野时代》导演是不是吸毒”。显而易见,费纳奇镜等迷幻镜头的出现,让他对导演有了误解。

当然,也有一些毕赣电影爱好者,会表示“曾经杨德昌是我的爸爸,伯格曼是我的爸爸,安哲是我的爸爸,阿莫多瓦是我的爸爸,但今天,毕赣就是我的爸爸”,央视《今日影评》栏目也称“应保持更开放的心态去观看《狂野时代》”。

但如果不能将艺术表达外化在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里,或者干脆在艺术层面,用美丽、壮观的镜头征服观众,那观众不买账也是情有可原。

预售票房没破亿,别说自己是顶流?

《狂野时代》与其它文艺片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由顶流易烊千玺主演。

从2013年以TFBOYS组合成员的身份正式出道,到2019-2025这七年间以男主角身份带来8部电影,他在品牌市场、粉丝量、号召力等维度一直是内娱无可争议的顶流之一。

从《狂野时代》的数据看,易烊千玺抗预售能力着实不容小觑。

上映首日,《狂野时代》的网售票房占比75.4%,次日网售票房占比57.6%,后续更是降到了40%以下,而同期其它电影的网售票房占比普遍在90%左右。

这一截然不同的数据,说明了两件事。第一,易烊千玺的粉丝在上映前期包场做数据,以期获得后续几日的排片;第二,《狂野时代》“看不懂”成为共识后,选择进场的路人观众在大幅减少。

如此庞大的包场数据,也引发了观众对“幽灵场”的质疑。从粉丝包场是否涉嫌票房造假,到行业规则是否被破坏,影院、粉丝和媒体各执一词。

比如上海某影城某场《狂野时代》在售票平台显示“满座”,但现场却空无一人。事件发酵后,影院回应称所有合作均签署正规合同,提供发票,票价按市场规范执行,票房数据也已依法上报。

事实上,这种“幽灵场”是顶流们的基操。粉丝们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已观看过其偶像的电影,包场单纯是为偶像做数据的一种方式,有人会在社交平台发帖,请陌生网友去看,也有人选择将此项权利搁置,影院是否正式放映,场内是否有人、有多少人,一概不管。

朱一龙、肖战、王一博等顶流,也曾引发过类似的舆论,顶流本人的号召力如何,业内也都有着一杆秤,基于目前电影的预售票房,几乎可以下一个论断:预售票房没破亿,别说自己是顶流。

比如肖战2019年主演的《诛仙》,上映首日才票房破亿,但到2025年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上映前八天就已正式破亿,最终预售票房更是突破3亿大关,仅次于易烊千玺的《长津湖之水门桥》。

这其中固然有春节档、武侠粉、导演徐克的加成,但不可否认的是,肖战粉丝是预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王一博也是类似情况,比如春节档谍战片《无名》上映前两日预售破亿,五一档《长空之王》上映前一日预售票房破亿。

但流量演员内部竞争力不是一般大。比如黄景瑜和王一博主演的《维和防暴队》,后者的粉丝就不愿意买单,理由是前者是男一号,但换成《无名》由梁朝伟作为男一号,就没有这一问题。

顶流地位的转变也十分迅速。2018年夏天,全内娱都是“镇魂女孩”,朱一龙也因此跻身顶流,但等他爆火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峰爆》上映,已是2021年中秋档,期间其热度虽然也很高,但毕竟不在热度最巅峰,并未预售破亿。

因为《想见你》爆火的许光汉,在《你的婚礼》和《想见你》电影版两部电影过后,号召力一落千丈,差上许多等级的于适等人就更不用多说,他们十分考验导演、题材和搭档演员的号召力,自身尚不具备单抗预售的能力。

当然,在粉丝眼里,自家偶像都是无可置疑的第一,顶流也不意味着其没有演技,只是大众和行业很在意他们所拥有的流量,这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在千纸鹤眼里,刚刚过去的金鸡奖,易烊千玺凭《小小的我》刘春和一角获得影帝,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就能让他们跟朱一龙粉丝在《惊蛰无声》的争论中占据优势。

猫眼数据显示,他所主演电影的总票房达200.52亿,在所有演员中排名第九,如果除去哪吒、敖丙这两个虚构的角色,则排名第七。

在个人主演电影方面,票房最高的《长津湖》一度是中国影史冠军,文艺片《狂野时代》上映前,票房“最低”的《小小的我》,也有7.65亿,更别提这八部电影全部预售破亿。

业内盛传,只要剧本拟邀易烊千玺主演,就容易过会、容易获得投资,这一言论虽然在“玄学”的范畴,但也说明了易烊千玺的恐怖号召力不仅在票房维度,还在资本维度。

电影存货方面,已官宣的三部都是大导演、大制作。跟张艺谋再次合作,聚焦国安题材的《惊蛰无声》;跟曹保平合作,段奕宏、黄渤、张译作配的《蛮荒禁地》;跟郑保瑞合作,饰演少年康熙的《澎湖海战》。

这种“100%预售破亿”的纪录是否能保持,能保持多久,未来又是否有其他顶流拥有这种令人侧目的成绩,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娱乐独角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