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未来的片场” 科技引爆中国电影向“新”力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7 14:32 1

摘要:1905电影网专稿曾几何时,好莱坞的工业光魔、德国的阿莱摄像机几乎垄断了全球电影工业的高端装备市场。而今天,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中国电影产业悄然发生,从剧本创作到摄影装备,从虚拟拍摄到太空取景,中国电影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1905电影网专稿 曾几何时,好莱坞的工业光魔、德国的阿莱摄像机几乎垄断了全球电影工业的高端装备市场。而今天,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中国电影产业悄然发生,从剧本创作到摄影装备,从虚拟拍摄到太空取景,中国电影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在“十五五”时期的关键节点,国家蓝图中的科技自立自强、“人工智能+”行动,正与电影产业的创新浪潮同频共振。这股宏大的时代脉搏,催生着中国电影向新力的全面迸发。

AI创作,情感曲线可量化的科学之道

剧本,一度被认为是最依赖人类灵感的创作领域,如今正迎来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爱奇艺开发的“剧本工坊”大语言模型,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海量剧本和小说进行快速梳理统计,甚至能量化男女主角的情感关系。

“观众的首要关注点是情感的拉扯,”爱奇艺副总裁朱梁解释道,“我们通过分析角色言语和动作的文本线索,构建出一条情感曲线,横轴是剧集时间,纵轴是感情烈度。通过这条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角色情感何时接近、何时分离。”

在《宁安如梦》和《爱你》等项目中,这条情感曲线已得到完整验证,与剧情走向及观众心理认知高度吻合。不过,朱梁强调,AI工具并非唯一判断标准,“我们对每一个创作者、每一个创作邀约都会仔细认真地去对待”。这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正带着电影创作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硬件突破,国产8K摄像机从地面飞向太空

一款型号为B1的8K摄像机见证了中国电影装备的硬核突破,这款设备国产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既用于重大体育赛事直播,也能满足专业电影拍摄需求。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8K传感器,就下决心要做一款国产8K摄像机,填补国内空白,”博冠光电董事长曾德祥回忆道。产品刚问世时,业内普遍持怀疑态度,“我们的电视人和电影人都是用国外设备的”。

但实力是最好的证明。长春电影集团、潇湘电影集团、峨眉电影集团等专业机构已开始使用博冠设备拍摄电影。与德国阿莱摄像机同机拍摄、混剪的效果,让许多专家无法分辨哪段画面来自国产设备。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款国产摄像机已经实现了从地面到太空的跨越。在《窗外是蓝星》中,博冠摄像机成功在太空舱内拍摄,而舱外拍摄的技术条件也已具备。“我们准备了一些方案,希望有机会为中国的太空舱外拍摄服务,”曾德祥表示。

虚拟拍摄,从学习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

在虚拟拍摄领域,中国团队完成了从学习者到引领者的身份转变。虎鲸文娱集团以120件专利,位列全球虚拟拍摄排行榜第一位,实现了跃进式的发展。

《群星闪耀时》作为全球唯一的8K虚拟拍摄电影,让虚拟拍摄技术真正赋能大银幕。虎鲸文娱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经理许佳指出:“一旦到了大银幕,所有的东西都被放大,从系统到硬件,再到数字场景制作的要求,整体都有成倍提高。”影片中的飞控大厅在LED屏幕前得到真实还原,且写实度极高,展现了中国虚拟拍摄技术的成熟与精湛。

许佳将虚拟拍摄的成就归功于三个因素:丰富的内容制作需求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动力;AI和算法时代让拍摄更高效;中国先进的制造业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方案的迭代离不开国内在内容、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共同托举。”

中国电影向新力,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从AI赋能剧本创作,到虚拟拍摄打破时空限制,再到8K全画幅摄像机的极致呈现,中国电影科技的突破不再是单点开花,而是系统性的全面迸发。

这些成就背后,是中国影人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决心,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是从追赶到引领的自信。曾经,中国电影人渴望用世界级的设备讲述中国故事;今天,我们正在用中国制造的设备,让世界看见东方的光影魅力。

科技赋能光影,创新驱动未来。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一种创作理念、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

中国电影向新力的全面迸发,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征程上,中国电影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那个属于东方光影的崭新时代。

来源:1905电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