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朴赞郁带着《无可奈何》走完红毯,后台评委聊天时说"这片子得拿奖"。
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朴赞郁带着《无可奈何》走完红毯,后台评委聊天时说"这片子得拿奖"。
后来果然没让人失望,韩国青龙奖直接给了六项大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全拿下,可观众走出影院都在嘀咕:"这哪是电影,分明是把职场人的焦虑扒开了给人看。"
这部电影能火成这样,不是没原因。
朴赞郁为它憋了十七年,2007年就说要拍,2019年釜山电影节上还跟记者吹"这是我这辈子最想拍的故事"。
对比他以前的《老男孩》《小姐》,你会发现这老头变了以前拍复仇个体,现在盯着群体困境,就像从手术刀换成了广角镜,把整个中产阶层的焦虑都框进去了。
光有导演的执念还不够,改编也藏着巧思。
原著是美国小说《斧子》,讲职场犯罪的,朴赞郁直接搬到韩国,还加了不少本土料。
比如电影里外资收购造纸厂的情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影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被外资薅羊毛的往事。
新增的"全职太太美莉"和"天才女儿"角色,更是神来之笔美莉的神经质,女儿的钢琴课,哪样不要钱?这压力往主角身上一压,后面的极端行为就显得没那么突兀了。
导演铆足了劲,演员们也没闲着。
李秉宪为演主角柳万秀,硬生生减了15斤,以前演财阀大佬的气场全没了,站在那就是个被生活压弯的老员工。
孙艺珍更绝,以前总演淑女,这次直接成了神经质主妇,有场戏她对着镜子薅头发,助理说"孙姐那天拍完直接哭了,说想起自己刚结婚时怕老公失业的样子"。
摄影指导洪景泰的镜头也挺会搞事。
拍中产生活用高饱和色彩,红沙发、绿窗帘,亮得晃眼;一到暴力场景就换手持摄影,镜头抖得像帕金森,红色的血溅在蓝色墙上,那对比,看着就心慌。
他后来采访说"我就是要让观众觉得,这光鲜亮丽的生活,其实一戳就破"。
柳万秀这个角色,怕是每个职场老员工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
在造纸厂干了25年,从学徒熬到骨干,家里供着房贷,女儿要上私立中学,车库里停着进口车,周末还摆弄摆弄园艺标准的中产配置,对吧?
可电影开头那场裁员戏,外资老板一句话"企业要优化",他25年的工龄就成了"冗余成本"。
被裁那天,柳万秀没敢告诉老婆。
他在公司厕所给猎头打电话,声音压得比蚊子还小,对方问"期望薪资多少",他说"比原来少点也行",挂了电话蹲在地上,膝盖差点磕到瓷砖缝里。
这段戏李秉宪是真蹲了半小时,后来腿麻得站不起来,助理扶他时说"宪哥你这哪是演戏,简直是把自己20年的职场委屈全倒出来了"。
为了保住体面,柳万秀想出个歪招在招聘网站发假信息,把跟他竞争同个岗位的人约出来,然后...杀人。
第一个受害者是具范模,也是个失业的老员工,两人约在咖啡馆面试,没聊两句就打起来了。
这场戏拍得特荒诞,三人在地上扭打,平均高度不到1.2米,像三只斗败的公鸡,哪还有半点中年男人的样子。
李星民演具范模时还加了段即兴台词。
本来剧本里他就抱怨"找不到工作老婆要跟我离婚",实拍时他突然指着柳万秀骂"你老婆也不是好东西,上次我在超市看见她跟个年轻男人逛街"。
朴赞郁喊"卡"后拍大腿叫好,说"这才对味,失业的男人,连怀疑老婆出轨都没底气,只能拿陌生人撒气"。
电影里纸的意象到处都是,柳万秀得的"年度最佳造纸人"勋章,金灿灿的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可女儿在作业本上画的乐谱,歪歪扭扭却透着活气。
有场戏柳万秀摸了摸勋章,又翻了翻女儿的作业本,叹了口气。
这对比,怕是朴赞郁故意埋的梗传统行业的荣光再亮,也照不亮新世代的出路。
具范模谋杀案那场戏,视听设计简直绝了。
红色地毯铺满整个房间,蓝色墙壁像块发霉的布,柳万秀和具范模在上面打滚,血溅在地毯上,红得更刺眼。
声音设计也鸡贼,重金属音乐开得震天响,两人的对话全被盖住,就像现代人明明住得很近,却谁也听不懂谁说话。
柳万秀杀人后回家,老婆问"面试怎么样",他说"挺顺利",然后去厨房倒水,手一直在抖。
镜头给了个特写:水杯里的水晃出来,滴在他新买的皮鞋上。
这双鞋是他为面试特意买的,花了半个月工资,现在却被自己抖出来的水弄脏了。
朴赞郁后来解释"这就是中产的困境,你越想抓住体面,体面就越容易从指缝溜走"。
不光电影里,现实中的中产焦虑更扎心。
韩国统计厅去年有个数,35到54岁失业的人里,一大半找不着新工作,企业说他们"技能老化",说白了就是嫌你"不好用"了。
哈佛商学院前年出过份报告,说年薪超过50万的人,再就业难度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不少,"资历"成了"负资产",这叫什么事?
全球职场这些年也不太平。
咱们这边前几年游族那个案子,高管为了抢职位,给竞争对手下毒;日本东芝裁员那阵,新闻里老有员工跳楼的消息。
这哪是上班,简直是在角斗场里讨生活。
《无可奈何》里柳万秀杀人时说"我只是想保住原来的生活",这话听着荒唐,可多少职场人加班到深夜时,没闪过类似的念头?
电影结尾更狠。
柳万秀好不容易通过杀人保住了工作,坐在办公室里刷新闻,看到"AI将替代30%白领岗位"的标题,手里的咖啡杯"哐当"掉在地上。
这镜头一出来,影院里一片叹气声你以为杀了竞争对手就安全了?时代的车轮碾过来,谁也跑不掉。
朴赞郁拍这部电影,怕是想告诉大家:中产的体面就像纸糊的房子,看着漂亮,风一吹就塌。
房贷、学区房、子女教育,这些被当成"成功标配"的东西,其实都是压在身上的石头。
看完《无可奈何》,我摸了摸自己的工牌,突然觉得那些加班的深夜,那些怕被替代的焦虑,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