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扎心的是,二三线城市退票率冲到18.7%,差不多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中途跑路。
花了钱坐在电影院里却像在被催眠,这感觉谁懂啊。
易烊千玺估计现在最懂。
他主演的《狂野时代》最终票房2.3亿,听起来还行对吧?
但首周就占了65%,后面基本没人看。
更扎心的是,二三线城市退票率冲到18.7%,差不多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中途跑路。
一线城市观众忍耐力强点,9.2%的退票率,但看完估计也在骂街。
这片子把易烊千玺坑惨了。
他最近直接放话,暂停接文艺片,老老实实回去拍商业片。
新作《长安的荔枝》已经在路上。
流量明星想转型?
可以。
但代价是粉丝脱粉、观众不买账、自己怀疑人生。
文艺片这碗饭,真不是谁都能吃。
导演毕赣倒没闲着,拿着这片子得了金鸡奖最佳摄影,还搞了个"野性电影实验室",某视频平台砸了5000万让他培养新锐导演。
挺讽刺的,片子在国内被骂成这样,不影响导演继续玩艺术。
观众的钱包和耐心,成了别人的学费。
中国电影协会的报告更露骨。
受《狂野时代》影响,文艺片平均预售票房直接暴跌42%。
流量明星参演文艺片的片酬溢价空间缩水30%。
院线联盟赶紧制定《文艺片分级放映指引》,怕再出现这种观众集体懵逼的惨案。
国外倒挺给面子。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拿去展映,法国《电影手册》给了3星,韩国CJ娱乐买了翻拍权,说要拍得更商业化。
这就有意思了,咱们看不懂的实验品,外国人当宝贝。
是他们太懂艺术,还是我们太没耐心?
327个观众已经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虚假宣传。
豆瓣评分掉到5.9,专业影评人却还给7.2。这1.3分的差距,大概就是文艺片创作者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认知鸿沟。
抖音上"狂野时代看不懂"话题播放量3.8亿次,说明困惑的不是少数人。
这片子成了一个分水岭。
它撕开了文艺片市场最后的体面,证明光靠明星光环和艺术光环已经骗不到观众了。
二三线城市观众用脚投票,他们不需要看不懂的电影。
流量明星想靠文艺片镀金,结果可能是掉层皮。
创作者们该醒醒了。
实验可以,但别总让观众买单。
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才是艺术。
如果连基本的故事都讲不明白,就别怪观众退票、骂娘、上法庭。
文艺片的未来,不在于多先锋多实验,而在于能不能让观众坐得住、看得懂、觉得值。
易烊千玺的选择很现实,也很明智。
市场已经给了答案。
来源:好学麻酱S3thj6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