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好白相 | 到上海去,赴一场120年的光影之约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7 04:00 1

摘要:来上海电影博物馆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很高的预期。毕竟,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电博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展:

有些故事,从未被遗忘;上海,不愧是电影之城!

文 | 阿布

来上海电影博物馆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很高的预期。毕竟,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也是电博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展:

11月21日,“到上海去——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展”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二楼正式和观众见面。据说,有八成的展品都是首次展出。真正踏入那个被光影精心布置过的空间时,感觉不只是看一个展览,更像是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赴一场跨越了120年的约会。

到上海去

展览的名字起得好——到上海去。这短短四个字,仿佛一句充满魔力的话,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吸引了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从五湖四海而来,带着对电影的一腔热血,奔赴这座远东最繁华的冒险家天堂。他们用胶片、摄影机和无穷的想象力,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的银幕传奇。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但,为什么是上海?

答案就藏在这120年的风云变幻里。

第一展区

在本次展览的第一展区“有一种选择叫上海”里,我们可以看到——

“电影洋场”聚焦上海的黄浦、虹口和徐家汇如何成为电影商务、电影消费和电影制片生产的三大中心;

“西影东渐”聚焦电影如何从西方传入上海并形成中西文化交融与传播的独特景观;

“破次元同框”聚焦以卓别林和黄柳霜为代表的早期中外影人在上海的交汇瞬间。

展区内的“滑稽大王来白相”“ 黄家小姐荡马路”“ 去十六铺做生意”等沪语小标题特别有意思。在“滑稽大王来白相”里,我们还能看到喜剧大师卓别林在上海的“一日游”足迹:从杨树浦码头下船一直到离开,这特种兵式的一日游,大师可是去了不少地方——

真正让电影这门舶来的艺术在中国扎下根、开出繁花的土壤,正是20世纪初那片华洋杂处、风起云涌的上海滩——这里有先锋的思潮,有雄厚的资本,有多元的文化,当然,也有懂得欣赏的观众。是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给了电影最初生长的养分。于是,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昆仑影业公司……这些在中国电影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在上海的弄堂里、洋房中,点亮了第一盏摄影棚的灯。

重磅展品逐个数

120年前,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我们在序厅就可以看到——120秒《定军山》致敬影像——《定军山》正是首部中国电影。

120秒《定军山》致敬影像

“电影”这个名字在确定之前,还有哪些曾用名?请看——英法影戏、电光行动影戏、电光机器……而翻译者都是他:陆洁。“导演”两个字,也是他翻译来的。

陆洁的珍贵手稿

现在电影公映,总有粉丝送花送大麦,那么从前的电影上映,大家会送什么道贺?请看——展览复刻了1926年民新公司在沪开业时,名流粤商赠送的喜幛——这块长约4米的喜幛绣品将“玉堂富贵”和“松鹤延年”吉祥图融为一体,寄寓了祝愿事业恒久繁荣之意。

大红喜幛绣品

阮玲玉的《神女》赫赫有名,电影里她眼神低垂,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悲戚,那种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绝望,即便隔着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依然动人。

而展览中复刻了她在《神女》里穿过的旗袍:

《神女》同款旗袍

费穆导演的中国影史经典之作《小城之春》,原来上映之初电影公司老板怕过于文艺不好卖座,还起过一个比较三俗的片名:《欲火》。

《小城之春》的另一个名字

从前导演拍电影,拍之前拍之后都要留下大量的案头资料。吴贻弓导演拍摄《城南旧事》时,拍完之后还写了一份“导演总结”:回忆他如何“硬着头皮”完成了拍摄。

《城南旧事》导演总结

在展览中,我们还能看到著名的天一电影公司留下的硕果仅存的电影胶片:《挣扎》。

《挣扎》

刘晓庆捐献了她凭借《芙蓉镇》中精彩演出获得的双料影后奖杯: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双料影后奖杯

展区中还特别策划了一个以“大闹天宫”与“浪浪山”为主题的互动空间,通过大闹天宫创作台、浪浪山破亿海报、小妖怪玩偶等内容,组合成可步入式沉浸场景——体现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传承和创新。

从“大闹天宫”到“浪浪山”

这个展览很出片

三大展区分别用三个主色调呈现:摩登的绿色,展现早期上海电影的生机勃勃;浓烈的红色,代表上海电影的大繁荣和薪火传承;活力的黄色,代表上海电影之城的热烈和蓬勃。

一个影迷的房间

除了亮眼的色彩,展览中还有各种高颜值、可互动的展区。无论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气氛图还原的楼台会场景,还是由影迷金句组成的打卡墙和沉浸式镜面互动区“迷影的盗梦空间”,都让人忍不住拿出手机自拍一张,非常出片。

迷影的盗梦空间

搭配展览,上海电影博物馆还推出了“电影洋场”夜灯礼盒,打造了可爱的“片场宝宝”电影IP形象,定制了“片场宝宝”毛绒挂件、抱枕等周边。

每一部电影,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我们或许不曾经历那个时代,但通过这些光影,我们与父辈们达成了情感的共鸣。曾经,他们“到上海去”拍电影;现在,我们“到上海去”,看一看电影博物馆的这个展览,你会发现——有些故事,从未被遗忘;上海,不愧是电影之城!

来源:新民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