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后才懂!《难忘的战斗》老戏骨已凋零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6 01:34 1

摘要:一部电影,能承载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当岁月流转,半个世纪的光阴悄然滑过,我们再回首那部《难忘的战斗》,银幕上鲜活的面孔,竟已有多位化作了天上的星辰。唯有九十高龄的焦晃,那份对表演的炙热,依旧未曾冷却。

一部电影,能承载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当岁月流转,半个世纪的光阴悄然滑过,我们再回首那部《难忘的战斗》,银幕上鲜活的面孔,竟已有多位化作了天上的星辰。唯有九十高龄的焦晃,那份对表演的炙热,依旧未曾冷却。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75年7月24日,上影厂老导演汤晓丹接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电话。彼时的他,五十五岁,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来自厂里的通知足以让人彻夜难眠,是福是祸,无人知晓。第二天,当他忐忑地走进人事科,迎来的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被任命为新片《难忘的战斗》的导演组核心,全权负责这部影片的创作。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厂里对这部电影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也暗示了之前的创作并不尽如人意。汤晓丹深感责任重大,他暗下决心,定要倾其所有,打造一部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导演汤小丹

这部电影的蓝本,源自作家孙景瑞的长篇小说《粮食采购队》。孙景瑞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49年他怀揣理想,随着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一路南下。当他踏上武汉这片土地,新生政权面临的困境扑面而来,粮食短缺成了燃眉之急。他亲身经历了深入农村采购粮食的艰难岁月,百姓的不信任,敌特与土匪的暗中破坏,每一步都如履薄冰。1958年,他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到了1973年,为了顺应时势,他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阶级斗争的主题被前所未有地突出,英雄人物田文中的形象也愈发高大。

作家孙景瑞

上影厂慧眼识珠,决定将其搬上银幕。最初的导演并非汤晓丹,而是天然与于本正。然而,剧本几经周折却始终未能让领导层满意,这才有了汤晓丹的临危受命。

汤晓丹上任伊始,便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严谨与审慎。他没有急于分发修改后的剧本,而是选择静待领导的最终意见。演员阵容此时已基本敲定,男一号田文中的人选经历了一次关键的调整。原本南京话剧团的马昌钰是内定人选,但上影厂领导力排众议,认为本厂演员达式常的气质与角色更为契合,于是达式常幸运地接过了这个足以让他声名鹊起的角色,而马昌钰则转而饰演区长李光明。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机遇,十九岁的周国宾饰演赵冬生,二十岁的陈烨挑起女一号范可君的重担。上影演员剧团的徐阜、张云立、吴喜千、李兰发等实力派也纷纷加盟。

反派阵营更是星光熠熠,堪称“神仙打架”。上海青年话剧团的焦晃受邀出演内心复杂的阶级异己分子刘副区长,而上影厂的一众老戏骨则撑起了反派的半壁江山。白穆的陈福堂、顾也鲁的朱善斋、陈述的汪明德、程之的武大癞子,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精湛的演技。就连那个用秤砣残忍砸死小战士赵冬生的账房先生,也由演技不俗的曹铎扮演。这份名单对年轻演员而言,既是荣耀也是压力。陈烨就曾因经验不足,表演未能达到预期而面临被换掉的风险,急得伤心落泪。

关键时刻,汤晓丹展现了他的长者之风,他认为轻易换演员会毁掉一个人的艺术生命,力主给年轻人机会。这份坚持,或许改变了陈烨的一生。

达式常是汤晓丹颇为欣赏的演员,两人曾在《渡江侦察记》中有过交集,当时达式常与男主角失之交臂,汤晓丹一直引以为憾。这一次,达式常没有辜负期望。尤其在火烧粮仓那场重头戏里,他眼神中的坚定与光芒,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影片增色不少。1975年8月25日,剧组转战宁波外景地。拍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与天斗成了家常便饭。火烧粮仓需要阴天,老天却烈日当空;欢迎进城需要晴天,一场暴雨却不期而至。为了抢进度,剧组兵分两路,凌晨三点起床开工已是常态。即便如此,汤晓丹对艺术质量的要求也丝毫没有放松,他坚持精益求精,力求每个镜头都成为精品。

更让汤晓丹头疼的是,电影早已开拍,剧本却仍在不断地修改之中。1975年9月24日,开拍近两个月,剧组还在逐条研究修改方案,期间还要穿插政治学习,批判“宋江是投降派”。这种创作环境,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简直难以想象。直到11月7日,剧组才完成宁波的外景拍摄,比原计划整整晚了一个月。尽管困难重重,但汤晓丹依然享受这次创作,因为团队的艺术氛围浓厚,演员们的表演更是精彩纷呈。白穆与焦晃那场对手戏,台词几经改动,两位老戏骨却能迅速领会意图,将角色间的试探与拉锯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几位导演都拍案叫绝。

影片样片送回上海后,连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都赞不绝口,称其“拍得太美了”。但132分钟的片长又成了新的难题。在厂领导江雨声的支持下,汤晓丹忍痛割爱,将影片压缩到12本的标准长度。1976年1月12日,上海市委审查通过,并指示务必在春节前完成修改,进京送审。留给汤晓丹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天。他快马加鞭,终于在1月31日春节前夕,让《难忘的战斗》与全国观众见面。

电影上映后,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它摆脱了当时公式化的创作窠臼,情节紧张刺激,人物塑造有血有肉,不再是脸谱化的英雄与恶棍。影片结尾,账房先生若无其事地打着算盘的镜头,更是被誉为神来之笔,寓意深刻。据说,这也是伟人生前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当看到解放军进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时,老人不禁泪如泉涌。

四十九年弹指一挥间。当年为这部影片呕心沥血的许多人,都已悄然离场。导演汤晓丹、天然,老戏骨程之、陈述、顾也鲁、白穆、仲星火……这些名字如今读来,只留下一声叹息。好在,银幕上的光芒并未完全熄灭。九十一岁的张云立,九十岁的焦晃,八十五岁的达式常,八十岁的马昌钰,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活跃在热爱的演艺事业中。焦晃更是坦言,只要身体允许,他还想继续拍戏。

重温《难忘的战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块凝固了时代记忆的琥珀。它是一面多棱镜,映照出历史的轨迹,也折射出个体在洪流中的命运。当我们再次谈论它,心中泛起的,是对那个纯真年代的怀念,还是对那些艺术家的敬意?哪个情节,哪张面孔,又让你久久无法忘怀?

来源:三半撩电影

相关推荐